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纪要2008年8月2日,我系在学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2008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主要对2008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东南大学张远明教授、戚墅堰机车厂虞行国主任、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葛建华主任、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有限公司赖立迅董事长、常州盛田久丰高速齿轮有限公司陈国林主任、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彭文技术总监、江苏工业学院资产设备处缪国斌处长、常州德马吉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奚敏主任工艺师以及我院曹根基院长、我系许朝山主任、高志坚副主任和各专业带头(负责)人、系部秘书,共9个单位的22人。接着,各专业带头(负责)人相继简要介绍了本专业08级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提出了在制订培养方案时的困惑和疑问,如人才定位、课程及其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如何提高到企业实习的效果等。专家们普遍认为培养方案应该给出大的培养方向,尤其是人才定位应适当(如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就过细),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应突出各自的特点,避免重复。专家们结合企业用人、生产情况,提出了制订培养方案在指导思想上尚需明确的重点,与各专业带头(负责)人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选用等的一系列措施,以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需要,更具备发展后劲,更能体现“高职性”的特点。探讨的内容大到呼吁国家对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小到商榷一门课程的名称。更有专家指出高职院校以学技术为主,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这也许是高职生与中职生最大的不同吧。会议还就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探讨。经过一天热烈而紧张的讨论,坚定了培养方案采取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模式的决心,为我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会议由高志坚副主任主持,许朝山主任首先做了简短发言,他向会议介绍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指出会议应本着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特点,对我系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把脉”。应专家要求,曹根基院长就我院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结合“2+1”的模式做了详细的说明,进一步为本次会议指明了方向。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小组,就如何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规范课程内容与结构,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一、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我们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调研组织与实施此次调研是在机械工程系两位系领导的带领下,以近两年来机制专业的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长株潭以及沿海一带主要地区机电制造行业的国有、三资、民营、个私等企业为调研对象。调研形式以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形式为主,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另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和电话交流。此次调研共发出调查表300份,回收252份,其中毕业生152份,用人单位100份,回收率为84%。三、调研内容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内容如下:1、企业人才需求层次与需求计划;2、企业聘用一线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与来源;3、招聘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4、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5、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规模及状况;6、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对用人单位主要调查了下列问题。1、单位的性质、规模及状况;2、单位工艺人员现状;3、单位近年对机制专业的需求程度;4、目前最需要的岗位,2~3年后最需要的岗位;5、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毕业生主要通过网络和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信息。重点调查下列问题:1、学生目前单位的性质、规模及状况;2、学生个人的工作状况,主要反映毕业生专业对口、工作适应程度和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等信息;3、毕业生近年的求职情况,通过求职中的困难和求职的次数等信息以此来反映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程度和就业难易程度;4、目前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2~3年后的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5、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6、本人的岗位选择。调查表具体见附件1、附件2。四、调研情况分析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上的各个项目,文字反馈信息量比较大,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基本达到了调研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收回的100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当中,52%的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工作岗位一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占47.3%;二是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27.2%;三是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3.8%;四是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1.7%、主要调研结论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基本上可以做出如下判断: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目前全国开设机械类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年毕业生大约为60万,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全国年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据湖南省2009年各类人才需求调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科层次人才在所有专科层次人才需求中排在前两位。因此,培养高素质机械制造应用型实用性技能人才的任务非常紧迫,意义重大。2、本专业定位基本准确。企业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数控编程、质量检验上。它们不仅需要一大批首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一线操作型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掌握工艺实施能力、具有多岗适应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毕业生普遍认为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制工艺、工装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机床电控、软件应用、外语等方面的课程等都很重要。毕业生在希望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意识到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3、本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场工艺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接生产现场、对接关键技术、对接典型工艺”;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强化工艺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工艺实施应用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组织与调度能力”的培养目标。调研表明,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六、问题与思考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生产一线懂工艺、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成为湖南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瓶颈”。企业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从我院和其他高职院校招收来的毕业生期望值高,对在企业中从事一线操作不安心,基本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就跳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对企业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90年代的毕业生来说,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工艺实施能力不强,缺乏通过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书多但实用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根据调研情况,我系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可对如下的环节进行加强:1.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2.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企业文化,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研究确定并完善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的主体架构。3.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内容的教学,如数控加工技术、CAD/M、Pro/E软件应用等。4.提高毕业生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以更好掌握数控机床性能,熟悉操作,适应外资企业要求。5.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课程,目前企业的营销人员要有机械行业等专业背景,机制等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如熟悉营销方法,则是企业的急需人员。6.开设相应的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类课程,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培训。企业对所招收的高职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车间综合管理能力。故学生如掌握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则利于毕业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高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能从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一)、德育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2、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3、热爱本职工作。有法制观念,有事业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锐意进取、敢于承受风险与挫折的心理素质。(二)、智育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1.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实际操作及网络技术运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机电设备管理等操作。至少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2.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一定的会话能力,能阅读、分析专业英文资料,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B级)。对本专业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证书的要求: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础技能,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取得电工中级证、AutoCAD中级证和数控车工证等相应证书。4.具备良好的机电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和管理等能力,能从事相应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5.熟悉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职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实操能力。6.掌握基本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新技术,具备一定的新技术应用能力。(三)、体育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合格标准。(四)、美育具有健康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一)、知识结构1)具有大学专科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应用和管理等专业知识;4)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5)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基本原理;6)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运用技术及其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运用;(二)、能力结构1)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初步的工业企业管理知识和必需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能力;2)具有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3)具有机电维修与管理专业所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调试、及信息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