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据此回答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c)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b)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八月剥枣,十月获稻。”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c)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5.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据此回答6—8题:6.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b)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c)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8.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c)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B.妖鬼狐仙故事确实存在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9.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c)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1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b)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1.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d)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3.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b)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14.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b)A.散文、诗歌B.赋和乐府诗C.小传、传奇D.戏剧、传记15.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d)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B.小生产者的意志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D.地主阶级的意志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17.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18.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c)A.扁鹊的四诊法B.《内经》C.《伤寒杂病论》D.《千金方》19.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c)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20.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法开始在中国内地流传开来的皇帝是(b)A.汉高祖B.汉明帝C.魏孝文帝D.唐太宗21.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d)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D.租庸调制、均田制22.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c)A.长安B.宣州C.扬州D.益州23.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d)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C.皇帝任人唯亲D.专制皇权加强24.我国的古都最早定于西安的是(c)A.夏B.商C.西周D.东周25.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带来的危害不包括(b)A.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财富浪费B.修筑了云冈石窟、龙门等石窟C.寺院经济过度发展D.佛教对人民的麻醉作用2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c)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27.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b)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28.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这实际上是(c)A.封建赋税制度的一项变革B.封建国家减轻对农民的剥削C.承认农民战争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9.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D.加强民族交流3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1)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2)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3)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4)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c)A.(2)(3)(4)B.(1)(2)C.(3)(4)D.(1)(3)(4)31.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d)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势力的膨胀C.少数民族的崛起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32.北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c)A.生产力的发展B.民族大融合C.政治制度的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33.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d)A.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34.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35.王安石变法中,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c)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C.官僚地主与国家的矛盾D.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36.《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c)A.地中海B.红海C.波斯湾D.巴尔喀什湖37.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灿烂果实,说明(a)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事物具有特殊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艰难曲折的38.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c)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9.“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0.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d)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1.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d)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2.下列文物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是(a)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B.甲骨文C.秦陵兵马俑D.莲鹤方壶4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4.《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c)A.阶级矛盾尖锐B.生活动荡不安C.经济破坏严重D.封建统治不稳45.西汉与东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当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c)A.汉文帝、汉光武帝B.汉武帝、光武帝C.汉武帝、汉明帝D.汉文帝、汉明帝46.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b)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C.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D.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47.“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c)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48.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b)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D.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49.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A.民族融合的加强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C.少数民族原居之地,阶级矛盾尖锐D.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50.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c)A.环境状况恶化B.环境状况良好C.环境破坏缓解D.环境破坏加剧51.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是(b)A.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C.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突出的影响D.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52.两税法的实施之初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a)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手工业者D.少数民族53.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a)A.邗沟B.江南河C.通济渠D.永济渠5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C.轻徭薄赋,劝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