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索貌阅“貌阅”,就是对照每个人的相貌来核实其年龄大小。隋唐时期户籍制度的一种,主要是检查隐漏户口,检查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是否相符,已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打击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输籍定样文帝采用的高颎的建议,是隋唐时期户籍制度的一种。“输籍之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缴纳的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任情舞弊。同时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庇荫,成为国家编户。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又打击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他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年号“贞观”,故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一地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开元盛世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在这期间,它实行的措施有:○1整肃朝纲,安定皇位;○2整顿吏治,裁汰冗员;○3发展生产,限制豪强;○4抑制豪强势力;○5进行财政,法律军事改革。从而使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并成为但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澶渊之盟北宋与辽签订的合约。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逼近东京。寇准坚决主张抵抗,据守澶州的宋军射死了辽军统帅,宋真宗到达澶州前线,宋军时期大振。辽方惧怕,提出议和。1005年双方订立和议:○1送每年送给辽“岁币”;○2辽撤兵;○3双方约为兄弟国,各守边界。因澶州旧称澶渊,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来往不断,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绍兴和议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秦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高宗、秦桧与金朝重订和议:○1南宋仍称臣于金,皇帝由金册封,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2宋每年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3两国以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这是所谓的“绍兴和议”,至此,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世选辽代行政官员按其民族成分的不同,主要是有世选和科举两条途径得到任用。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出身的官吏主要以世选作为入仕的途径。所谓世选是指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人选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契丹族以部落建立国家,保留了许多部落联盟时代的传统。在部落联盟时代,上至大汗下至各部首领或酋帅均由世选产生。国家与部落虽然在性质上有本质不同,但世选的形式却在辽代得以保存,辽代皇帝即位时举行的柴册仪式中仍保留推选大汗的遗迹,契丹贵族也通过世选进入仕途。例如,北、南府宰相分别例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世选。在辽代政权中,契丹贵族把持重要职位,并通过世选制度垄断这些职位。辽代建立以后,世选制度满足了以契丹贵族为首的各族社会上层垄断朝政的需要,而契丹族一直持续下来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期存在的部族组织,也给世选制度提供了政治前提和社会基础。猛安谋克制四时捺钵头下军州辽时的一种地方行政组织,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理由战功的人,以其所分的或所俘虏的人口设置的。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体。内阁八旗《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军机处是雍正有意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而设置的机构。雍正七年,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在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军需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更名为“军机处”。军务缓和后,军机处并未裁撤,反而职权范围渐广。军机处的特点是、速、密。其无固定建制、品级、年限、员额、权力;在拟旨过程中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是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军机处的设置,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