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2014年1月9日工作过程:1.课题组系统梳理了多年相关研究积累,对当前城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总体思路、发展路径与策略,以及近中期推进重点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大量的研究论证。2.县域第一轮调研:课题组于6月17日至22日分两路赴山东安丘市、青州市、安徽临泉县、河南西华县,以及湖北省大悟县、甘肃省陇西县和甘谷县进行了第一轮深入调研,形成了以县级单元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的思路。3.县域第二轮调研: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县级单位1%抽样的比例,选取20个县(市、区)(以下简称20县)进行深入调研。6月27日至7月6日,一百多名规划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20个调研组深入20县的县城、40个乡镇和120个村庄,走访座谈了县主要领导、各部门、乡镇村干部和普通农户,获取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并形成20个县城镇化专题报告。23人口大县临泉-全国人口第一大县(220万人)安岳-四川省人口大县(160万人)甘谷-甘肃人口第一大县(63万人)产粮大县西华、清苑、临泉历史悠久甘谷:华夏第一县青州:古九州之一农业特色产业青州:中国花卉之乡陇西:中国药材之乡安岳:中国柠檬之乡安丘:中国安全农产品之乡石柱:黄连产量占全国60%本地企业繁荣安丘、青州、平邑、安岳、石柱:涉农企业密集,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丹阳:内生性企业繁荣,丹阳眼镜市场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眼镜集散地之一。植入型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太仓:服务外包,德资企业集群平湖:外向型经济发达。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落户宜都:著名制药企业带动,世界最大的红霉素生活基地郫县:依托成都中心区和高新区,电子、电力等产业发展迅猛永川:引入全球最大笔电配件商华科事业群,成渝金融后台西华,富士康落户,建设培训基地和代加工生产基地东源:与资源(水源、石英砂、瓷土等)密切相关的植入型企业类别县级单元东部山东:安丘、青州、平邑河北:清苑、遵化江苏:太仓、丹阳广东:高州、东源浙江:平湖中部安徽:临泉河南:西华湖北:大悟、宜都西部甘肃:陇西、甘谷四川:安岳、郫县重庆:永川、石柱20县调研情况420县调研情况1985个县和县级市常住人口排序1985个县和县级市人均GDP排序常住人口(万人)人均GDP(元)临泉县154.323928高州市128.8721286安岳县114.1311814永川区102.4720735丹阳市96.0763881青州市94.0438006安丘市92.6918544平邑县90.0216387郫县89.6253080西华县78.7912892遵化市73.7097799太仓市71.19104413平湖市67.1870059清苑县63.1712754大悟县61.4911171甘谷县55.975641陇西县45.337289东源县44.0013436石柱县41.5112011宜都市38.4647698报告框架:一.突出问题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三.新型城镇化总体思路四.新型城镇化路径与策略五.以县级单元为近中期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5一、突出问题1.过度依赖投资与土地的发展模式,导致供需失衡难以为继2.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受限3.大量流动人口就业地与家庭长期分离,降低了城镇化质量4.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平衡,制约全面小康实现5.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致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居民生活水平提高7.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方式出现偏差,引发社会矛盾6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1.基本国情决定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发展在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7−多民族人口大国,传统农业文化和人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独有的集体所有制土地制度以及土地作为农民基本保障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特有的城镇化模式,未来我国农村将会长期保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保持一定数量的农村人口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稳定生态环境品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农村将成为老龄人口的重要养老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正在降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意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由2007年3.33下降到2012年的3.10,东部多数省份降至2.5-2.8。受此影响,从一产析出的劳动力数逐年减少,由2006年1501万人下降到2012年821万人。−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减少,将影响城镇化推进速度。2012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较2011年减少345万人,20多年来首次出现绝对量下降。2013年乡村地区16-60岁年龄人口将首次出现下降,标志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再延续一直以来的净增长态势,进入下行通道。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1.基本国情决定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发展在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8−综合上述因素及国际城镇化经验判断,通过对现有农民工转化数量分析,对全国新出生人口和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农村人口数量分析,对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数量分析,测算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相当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0.9个百分点;2033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相当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0.4个百分点左右。8年龄务农农业兼业本地务工常年外出务工就学、参军及其他全国16-19岁3%2%5%15%75%20-29岁9%9%23%46%12%30-39岁13%25%26%34%3%40-49岁22%37%20%20%1%50-59岁30%43%15%9%2%60-64岁37%46%8%4%5%全国20个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地选择抽样调查统计情况年龄比例规模16-20岁4.9%1274万21-30岁31.9%8294万31-40岁22.5%5850万41-50岁25.6%6656万50岁以上15.1%3926万合计100%2.6亿2012年我国农民工年龄构成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2.中西部发展加快,经济与人口聚集的区域化格局逐步强化9(1)经济发展对内需的依赖日益加强。中西部人口规模大,将成为我国释放内需的重要潜力地区。(2)中西部发展加速,吸引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受成本倒逼影响,人口增长趋缓。−农民工工资水平与东部差距缩小,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工在中西部务工的比重连续两年保持上升态势。–2012年在东部务工的中西部农民工收入结余开始低于其在本省内务工的收入结余。2005-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增减2000-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情况比较图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3)人口近域流动态势增强,区域化发展格局显现。−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农民工跨省流动多指向地域文化相近的经济发达省份。−2011年以来本地农民工增速超过外出,省内农民工增速超过省外,农民工在流动上更趋向于本省以内。−外出农民工中省内流动的比重由2008年46.7%上升至2012年53.2%。中西部农民工在就近就业、省内就业成为显性态势,近域城镇化的趋势正在加强。−以沿海三大城镇群以及西部成渝等地区为引领的区域化发展格局正在强化10地区类型人口流动总数人口流动/户籍人口人口流入活跃地区500万或20%次活跃地区200万或10%人口流出活跃地区500万或10%次活跃地区200万5%不活跃地区其他地区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人口流入活跃区域:广东(外来人口2150万人)上海、浙江、江苏(外来人口2818万人)北京、天津(外来人口1004万人)人口流入较活跃区域:福建、山东人口流出活跃区域:安徽、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人口流出较活跃区域:贵州、广西、黑龙江、河北、陕西、吉林、甘肃11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省内或区内的区域性流动成为主流12-三大区域流向省外的人口中,在区域内流动占主导。-江浙沪皖:流向省外总人口1478万,其中区域内占70%。粤湘桂:流向省外总人口1230万,其中区域内占70%。京津冀:流向省外总人口404万,其中区域内占63%-来自区内的流动人口占区域全部流入人口的比重在10年内普遍上升。70.0%69.8%65.0%11.7%30.6%0.0%50.0%100.0%江浙沪皖粤湘桂京津冀云贵川渝辽吉黑2010年各区域流向内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重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0-14岁人口是未来一段时间新增劳动力主力。从全国分布来看,0-14岁人口占比20%及以上的地区已经从五普全国性分布缩减为六普以中西部为主的格局,特别是江淮、江西、成渝及其周边将成为我国主要的人口红利区。13五普0-14岁人口占比分布六普0-14岁人口占比分布区域性人口红利与空间发展组织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3.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两端聚集,县级单元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层级14(1)我国57座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集中了1.66亿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7%。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与小城镇,集聚了全部城镇人口的51%。其中县级单元自2000年以来聚集了全国新增城镇人口的54.3%,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层级。(2)大城市人口增长全面放缓。中西部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水平也出现下降。-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0-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60-270280-290330-340390-400430-440490-500830-840980-9901330-13402006年各规模城镇点至2010年期间的人口增量分布五六普城镇人口增量在层级上的分布地级市及以上的市辖区县级单元城镇人口增量占比城镇人口增量占比全国9600.745.70%1139154.30%其中东部549355.70%437244.30%中部1617.529.60%3838.570.40%西部194540.10%2904.959.90%东北545.266.40%275.933.60%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3)县级单元经济发展活力显现。−2008-2010年全国县级单元经济增速达到16.1%,高于同期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11.8%。当前2.6亿农民工中的50%以上集聚在县级单元。2007年以来,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城市。(4)农民工进城安家诉求增强,在大城市难以充分实现。152012年全国农民工分布情况示意图−外出农民工呈现出年轻外出务工,中年以后回乡照顾家庭、养老的生命周期规律。受住房与生活成本高的影响,大城市难以成为农民工安家立业的首选场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趋向就近打工,照顾家庭,安家定居的意愿逐渐增强。37.8%54.0%27.3%23.9%12.4%14.7%9.5%11.7%29.1%7.5%48.1%43.1%0.0%20.0%40.0%60.0%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本乡镇乡外县内县外省内省外8600万在外省人员中,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东莞前四位城市,2715万;–前十位城市4351万(跨省外来人口200万以上);–外来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19个,总流入规模5532万人。二、若干重大趋势判断4.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倒逼发展模式转型(1)资源能源短缺制约产业和城镇发展。−每年减少的耕地数量接近2000万亩,水土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从2000-2010年,城镇化率年增长率为2.85%,而人均能源消费量年增长率为7.99%,按此估算城镇化率达到65%时,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7亿吨标煤,突破我国40亿吨标煤的能源消费上限。(2)环境约束凸显,倒逼产业与城镇发展模式转型。−2013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比例为35.6%,城市环境急剧恶化,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不断提高。传统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产业与城镇发展模式亟待转型。16三、新型城镇化总体思路1.坚持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以人为本,四化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走区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