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牛欣主要内容:脑血管病概况偏瘫的诊断与功能评定康复概况偏瘫阶段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方法中风预防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CVD)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以起病急促,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会出现口眼歪斜、抽搐、失语等,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血管病的分类: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我国脑血栓占46.4%,脑出血占44.6%,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栓塞占2.5%;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和闭塞,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特点:⑴地区差异: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的疾病约占48~83%,脑出血约占10~40%。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北方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南方,脑出血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特点:⑵年龄、性别:我国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或以上。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比例约为1.3~2.0:1。⑶职业:与疾病分布有一定联系。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高,而中、轻度体力者发病率较低,经常上夜班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上白班者。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⑴遗传因素:亲属中有脑血管病者,其患病的危险性增加。⑵疾病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血粘度增加等,高脂血症可增加血粘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成人血压的正常值:90~139mmHg/60~89mmHg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⑶日常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不节:过分贪吃、多食,摄入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如肉类、动物油等。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吸烟、酗酒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⑷心理情绪因素:怒、喜、思、悲、恐过度,特别是暴怒,是最常见的诱因。调查发现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劳累状态者比性格开朗、理智者发生中风的危险度要高出4倍。⑸季节、气候因素:中风发病与季节和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冬季多发,夏秋季低发。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时易发生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据统计: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病者150万人以上,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上。脑血管病的功能障碍大致有:三偏:偏瘫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偏麻一侧感觉障碍偏盲一侧视力障碍言语障碍:失语症认知障碍: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吞咽障碍:进食、喝水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无法完成洗梳、穿衣、进食等大小便障碍:二便失禁什么是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的最主要的后遗症状。偏瘫的诊断(1)头面部: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2)肢体: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因为偏瘫侧肌张力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年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的定义:康复的字面意思就是:恢复原来的健康,及维持正常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措施手段),使残障者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我国脑血管病的康复现状:社会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偏瘫患者多我国正规的康复机构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患者希望早日康复,愿望迫切社区、家庭康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康复场所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1.早期康复的观点: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脑卒中患者能够较好地恢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2.评价与治疗相结合的观点:评价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这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实效。3.整体观点与全面康复:在运动康复同时应加强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4.康复与治疗并进:康复是一个持续过程,应与治疗并进。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5、重建正常运动模式6、重视心理因素7、预防再发8、合理用药9、坚持不懈中风偏瘫病人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据统计:CVD病人如在病后1个月内开始康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达到自理者约需86天,超过1个月者,康复需超过100天,ADL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自理,有时还要更多时间或根本达不到自理程度。若急性、早期未能康复,1~2月后多数患者出现“废用综合症”,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所以说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临床实践证明: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脑中风的致残率和致残程度,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脑血管病患者何时开展早期康复?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脑梗塞: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脑出血:大多数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这也即意味着CVD病人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偏瘫的功能评定:评定:是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并进行障碍诊断的过程。通过评定能够发现和确定患者当前存在的障碍特点、障碍水平以及患者潜在的能力,为指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偏瘫的功能评定:评定分三个阶段进行:1.初次评定:指在发病之初,未进行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的评定。2.阶段评定:指训练3个月后进行的评定。3.总结评定:指训练6个月后至1年之间的评定。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根据CVD病程阶段制定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包括:(一)弛缓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1~2周内(二)痉挛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3周~3个月(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4个月~1年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弛缓阶段:训练目标:预防痉挛的出现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损害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训练计划:体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床上活动训练——体位变换辅助被动活动主动运动训练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阶段:训练目标:控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训练计划:躯干控制训练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负重训练双侧肢体参与的训练痉挛控制训练运动协调性训练提高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回归社会的适应性训练步行训练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减轻恢复阶段:训练目标:出现较充分的分离运动运动模式接近正常训练计划:继续争取功能恢复利用加强残存功能必要时改变环境(职业、工种、住房等),以适应病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实施:分三期实施:1.急性期(指从发病到一周的这段时间)或弛缓阶段的康复训练2.恢复期(指从发病后第二周至一年的这段时间)或痉挛阶段与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3.后遗症期(指发病一年后)的康复训练偏瘫肢体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针灸等。运动疗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偏瘫的功能锻炼还可配合简便的医疗体操、医疗功能训练器械,如行走车、脚蹬器、拉力器等进行锻炼。通过学习训练、使病人循序渐进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恢复肢体的功能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偏瘫康复训练内容:一、正确的床上体位二、体位变换:翻身、正确的坐姿三、被动关节活动四、坐位平衡训练五、卧位与坐位的转换六、躯干与下肢的训练七、上肢与手的训练八、坐位转移九、站立平衡训练十、坐位与站立的转换十一、步行训练十二、驱动轮椅训练十三、上下阶梯训练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正确的床上体位(良肢位):对长期卧床患者一般要求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可以对抗痉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又可以避免压疮的形成。1、仰卧位:头偏向患侧,掌心向上,手自然伸开,不能伸开可放一布卷隔开。2、患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在上。3、健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不能垂下手腕;患侧髋向前,膝微屈。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患侧卧位健侧卧位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垂直于床面。枕头勿太高。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将其稍稍垫高。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伸肘、伸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处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然放置。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的软物支持,也可不支持。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仰卧位二、体位变换:早期为什么要经常变换体位?偏瘫病人急性期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体位变换可以防止出现压疮及预防肺部感染。偏瘫患者多愿意向患侧卧位,因脑卒中早期瘫痪肢体多有感觉障碍,患肢长时间受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