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锦州十九中学穆雅靓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课标分析本节是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元件》的第二节,本章是光学部分的重点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u)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初步认识实像、虚像的概念。(3)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过程与方法(1)能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从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写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具学具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教法学生活动及学法教学功能及德育目标引入新课(1)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再用凸透镜观察教室外边的物体,会发现什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2)改变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的像,那么,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跟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现象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想知道哪些问题?(2)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各个不同问题。(3)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题目: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提问教师指导并板书各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发散学生思维聚合学生思维猜想建立假设(1)学生分组讨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像的大小、倒正、实虚的关系。(2)教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各种可能(学生的猜想可能与主题远离,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有选择的板书)教师组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讨论交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实验友情提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具座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物距(u):物体(蜡烛烛焰)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要的说明实验注意事项注意听认真领会(也可由学生自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像距(v):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些部分也可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总结)(1)学生根据自己猜想及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装置(2)各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组之间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勤奋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取长补短实验探究(1)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如物距=40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观察记录:当物距u2f时,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像。(2)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2倍焦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方法:让阳光垂直射到镜距(即物距=20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观察记录:当物距u=2f时,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像。3)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如使物距=15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观察记录:当物距2fuf时,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像。(4)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焦距(即=10cm),移动光屏观察看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观察记录:(5)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焦距(如物距=6cm),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若不能,应当怎么办?(逆着光线看过去)会发现:_____、_____、_____像。(6)在实验中,经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分,则在光屏上_____(填“能”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不足并指正,如有普遍现象的问题,集体讨论并做出结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找到面,调节阳光会聚的光点到最小、最亮,测出会聚点到镜面的距离即为焦距。学生实验、观察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实验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勤奋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开拓精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如果能,则此时的像与原来相比变得______。(7)在物距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断____,像距不断变____。进一步总结:①_____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②_____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③实像与物体在透镜____侧,且____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_____侧,且____立。④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____,上下___;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____,上下____。⑤在物距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断____,像距不断变____。(教师提前设计一个表格,由学生把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所成的像在哪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分析(教师也可用多媒体打在在屏幕上或是用投影投出来)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灵活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利于知识得到升华,使知识条理化,便于掌握、理解小结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探究过程如下:教师引导教师板书(或用大屏幕打出来)指导完成回忆思考本组间讨论、归纳本节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作业设计1、列出你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2、一个焦距f=5厘米的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什么条件成放大的像?3、思考: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要力求使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成像规律,以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所以整个探究过程中不限制学生思维活动,采集多组原始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论证得出规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观察猜想结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分析归纳探究附: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间小组长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注意点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实验数据测得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cm物距(u/cm)像距(v/cm)像的特点倒、正缩小、放大实、虚愉悦使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对自然科学的亲和力等情感态度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物理课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所学知识能够达到活学活用,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纸片挡住半面实验结论成像条件成像规律u>2ff<u<2fU=2fU=fu<f分析得出:u=2f是成和的分界点;u=f是成和的分界点。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