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上海初任公务员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考试范围第一篇宪法与政府第一章现代政府的宪法结构P3单选:宪法从其本质上讲仅是配置国家公共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其本质目的是为借助这种手段达到限制国家权力,并最终为作为国家组成分子的每一个单个个人提供平等的保护,进而促进作为整体的人类的文明与进步。P7多选:宪法的产生是因为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所作用,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人类智慧的创造物。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日益需要在宪法上反映出其对文明进步的新思考和新要求。总的来说,宪法在现代国内和国际关系的作用下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行政权力逐渐加强,议会权力日渐式微;2、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3、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4、宪法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P8单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政府是在与以往旧的政治制度几乎是完全决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它打破了旧的制度平衡,在新的人民主权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代议民主制。P8多选:现代代议民主制度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延绵和制度实践,基本上确立了以下几方面内涵:1、主权来自人民的体现;2、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3、任期上的限制;4、法律的制度化规范。(若题目为“以下不属于的是”,则是单选,选择“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基础”。)P11判断: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实践来看,无论是列宁亲手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政权苏维埃,还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代议制度的发展,只不过由于各国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已。(选项中出现“列宁”关键字,则为×)P12单选/判断:宪法是先于现代政府而出现的,而构造宪法之基础的人民主权原则则造就了现代政府的有限性,它迫使政府每前进一步都要认真审视权力与权利的界限,思量权力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性,即使有折损权力的情况,也要事先与权利人协商,并且这种折损之唯一理由只能是“公共利益”。(判断,√)第二章现代立宪政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现代立宪政府的制度构架及制度转型P40多选:司法,是指运用国家法律处理诉讼案件或非诉讼案件的活动,本质上为居中裁判的意思。司法制度是围绕司法权的运作和司法价值的实现所建立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的统称。大体上,它包括司法原则、司法体制、1、司法组织、2、司法程序、3、裁判制度、4、司法人员等方面。P41判断:大陆法系司法机关以适用制定法为主,制定法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程序予以制度公布的法律,具有形式的条文。英美法系司法机关以适用判例法为主,判例法是由法院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统称,具有不成文的特点。P44判断:大陆法系国家对违反宪法案件的审理一般由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来进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设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而是由普通法院审理这类案件。P46多选:现代立宪政治对现世之制度转型的贡献就在于它提供了可以延缓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寿命的土壤,使它可以依然在按照现代立宪政治框架所规定和提供的政治逻辑中不断调整其政治发展的步伐。虽然现代西方民主体制的变迁方式不尽相同,但总体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通过宪政体制改革;2、通过加强政党的政府体制内外的实际统合作用;3、通过加强行政机关在立法活动中的实际作用。2第四章中国宪法和中国政府P52多选:1993年宪法修订案的主要内容:1、确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指导;3、有关“国营”的规定改为“国有”;4、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县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P54判断: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1982年宪法对原有立法体制作了重大修改后确立的。这部宪法和有关的组织法所规定的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两级,指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立法权等级。(判断:两级,指我国立法体制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两个立法权等级。×)P55单选:多层次,指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又可以各自分成若干的层次和类别。P62判断:在整个法院体系中,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判断: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P64单选: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基本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立足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迫切要做的工作是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体的代议制度,加强和落实宪法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主要是加强人大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单选:在政治制度中,国家结构主要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单选:在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对政府体制的作用指影响政府决策,保护本团体利益。多选:宪法与法律的主要区别是1、在制定与修改程序上更严格、更复杂;2、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第二篇公共行政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论P67单选:从政府的组织结构来考察公共行政,有“小政府”和“大政府”的两种观点。从“小政府”的观点来看,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P69单选/判断:因为公共产品的这种利益不可分割性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利益共享性,决定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判断,√)P76单选: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通过向个人提供刺激,以使个人做出回报,从而使组织和个人之间维持一种均衡,组织的管理在于维持这样一种均衡。P77多选: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义出现的公共行政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将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结果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2、以市场运作方式消解官僚组织的弊端;3、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5、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6、在资源使用中强调消减直接成本;7、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第二章行政组织P81多选:行政组织是静态结构与动态过程的统一体。它通常由四大要素组成:1、物质要素;2、精神要素;3、环境要素;4、目的要素。P82多选: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目标,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方向,是组织奋力争取所希望达到的最后结果。目标的确立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目标要明确;2、目标要统一;3、目标要以社会责任为基础;4、目标的范围要适中;5、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6、组织性质不同,目标设计也不同;7、目标设计要吸收全体人员参与。P82单选:P·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方法。P82单选: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组织管理者共同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管理方式。通常指一个组织的上3下级管理者共同确定组织目标,或将组织目的或任务转化为组织目标,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内,并利用这些目标指导组织活动和评价每一个管理者的贡献。(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目标管理客观事实的是:奖惩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来发放,将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P85判断: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的基本问题是确立各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这就必须要处理好行政层次和行政幅度的关系。(判断,×)P85多选:行政幅度又称行政控制幅度,是指一个层次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领导所能直接、有效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科学的行政幅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的宽窄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1、行政层次;2、组织内权责划分程度;3、组织成员的素质;4、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程度。P88单选: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来划分,可以把组织体系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可能考: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可划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P95单选:非正式组织的负功能主要有:1、反对变革;2、任务冲突;3、传播谣言;4、顺应控制。第三章行政领导P96单选:行政领导活动的正式结构就是科层结构。科层制作为现代“官僚制”的核心特征,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分析现代法理型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科层制是依靠个人在组织中的功能性定位作为表现形式的。可见,科层制是依照明确的规章和手续办事的等级权力结构。P99判断:如果从领导者自身的行为方式着眼,可以将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方式分为说服、示范、命令三种。其中说服是权力运用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最符合领导之本质规定的权力运用形式。(判断,×)P102判断:放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的领导者重感情交往,关心下级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同下级维持着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判断,√)第四章行政沟通P103判断:行政沟通就是开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和了解的过程。(判断,√)P103单选: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1、民主参与理论;2、决策理论;3、能动组织理论;4、人格尊重理论。P107多选:为了更好地进行上行沟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建立对话与申诉制度;2、确立建议制度;3、实行公开、开放制度;4、倡导正当的娱乐活动;5、举行工作汇报或座谈会。第五章行政监督P120单选:行政监督的内容可细分为对行政指派、行政指导和行政评价的监督。P122多选:行政评价关系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某一时期内工作业绩的评估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问题,行政评价是一个完整行政过程的结果。对行政评价进行监督十分重要,会影响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对行政评价的监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行政评价是否具有客观标准;2、行政评价是否公开。3、行政评价是否公正;4、行政评价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三篇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P128单选: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可以被理解为政府和政党为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P128单选/多选/案例:公共政策虽然是一种客观的政治现象,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特点的概括很不相同。规定和认识公共政策的特征,首先必须从公共政策的本质也就是其内在规定性出发来理解,其次还4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做概括。为此,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统一;2、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3、强制性和合法性的统一。P129案例:公共政策的价值和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和导向;2、控制和协调;3、管理和发展。P132多选: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系统性;2、预测性;3、协调性;4、信息化;5、科学性;6、民主化。P132单选:系统分析模式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第二章公共政策体系与结构P136单选:政策体系的结构是指政府体系内的各项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任何系统的整体性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有的学者认为纵向结构由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和个别政策五个层级的政策系统所构成。P138多选:根据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系统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取决于该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公共政策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维持功能;2、综合治理功能;3、功能最大化。第三章公共政策过程P144判断:政党决策模式由美国政治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判断: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公共政策决策实际上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达到的一种势力均衡。×,这个是团队决策模式的概念)P145单选:从微观层面来说,公共政策具体的制定过程是这样的:P146多选:社会上的众多利益要求中只有少数利益要求能得到决策者重视并进入到执政党或政府的议事日程,这种利益要求被提上执政党或政府决策的议事日程的过程,就是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议程的建立包括公正议程和正式议程两种途径。促使和导致政策议程建立的因素,主要有:1、政治领导人的倡议;2、突发性事件;3、危机性事件;4、广泛的民意。P147多选:经验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经验性;2、历史借鉴;3、分析比较。P147多选: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假设是:1、决策者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是确定的;2、引导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价值和目标是确定的;3、决策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