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培训•院感学习内容•1.医院感染文化•2.医院感染的要求•3.医院感染事件••4.医院感染定义,病例的诊断•5.职业暴露6、医疗废物管理•7、医院消毒、灭菌•8、职业危害与防护••案例回放•抓重点部门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涵、是依法执业、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一个医院没有文化就变成了“人体修理厂”。医院文化的核心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要尽其应尽的医疗职责,不是病人为医院而存在,而是医院为病人而存在。”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综合性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管理的内涵——1、从每一个角度均能折射我们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修养2、是防范各种医疗事故、缺陷的前提医德规范是医院感染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如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消毒剂浓度的配置等,不存在技术难度,只要具有责任心就可以保证质量,这种重视就是对病人的重视,就是对自我医德的检验.如操作前的洗手,独立操作时违反无菌操作后立即纠正,手术中的无菌操作等等,都是看似无形的医德在工作中的有形体现.消毒隔离与病人康复的关系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所,也是各种致病微生物集中的地方。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及接受各种化学治疗,使其抵抗力降低,此时,病原体有机会进入机体平时非寄居的部位发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为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要切断微生物传播途径,控制院内感染,就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把检查诊断,手术治疗、护理操作中的消毒隔离质量关。消毒隔离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给病人治疗康复乃至于病人的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从病人就医,入院至出院,在这期间消毒隔离这项工作贯穿于始终,医务人员每天在治疗操作中,不但双手与病人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而且,还要使用一些侵入性器械,如果,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即形成了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将给病人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医院感染的要求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离院外出。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9、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10、注射、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12、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13、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持物钳、容器每周一、四更换灭菌,并有记录。14、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消毒后清洗,被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理应“先消毒后清洗”。15、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16、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17、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18、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19、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0、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21、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治疗车(盘)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消毒机照射3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22、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23、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24、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25、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26、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跟、更换。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2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做好终末消毒处理。28、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29、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30、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31、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32.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30、30、25,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5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33.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污染,应放于离地高20—2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离墙5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25度以下保存10-14天。加强监控,做好各类工作人员手的管理•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经手传播比空气传播更具危害性,而所有的医疗护理操作均由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因此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简单、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每诊疗一个病人就洗手一次,因而我们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部。同时为保证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正确的洗手,要求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抽查,做手的细菌监测,有效地预防了感染。•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因此,世界各国对手卫生均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地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卫生,以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暂居菌洗手指征四、医疗废物管理•1、各科室应严禁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紧邻生活垃圾存放处。医疗废物储存在科室的非公共场所,如治疗室、换药室及污物间等处。•2、不得设置在公共走廊、楼梯、水房或医护人员视野范围之外,不能让污染医疗废物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以防无人监管不到位而造成医疗垃圾的流失。•3、盛装非利器类医疗废物的黄色塑料袋使用前须进行检查,外部应黏贴标签,标签,标明部门名称和产生日期、数量(重量)和废物种类。4、使用中发现盛放医疗废物的容器有破损、渗透等情况应立即更换并做相应的消毒处理5、应有专人负责监管医疗废物的管重在预防感控不应做“表面文章”•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发病,胡必杰认为,感染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多做干预,循证感控,少做监测。•在国际上对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和方法急剧改变的今天,中国的感染管理该如何开展,应引起广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医院政策制订者的高度重视。“‘病人安全第一’不是一句口号,医院感染管理应从病人安全的高度出发,做实事、出实效,放弃‘形式化’感控,把医院感染发病率降到最低•我的安全我负责病人的安全我有责医院的安全我尽责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两个基本环节•预防院感—我们责无旁贷•关注院感—我们共同参与医院的消毒和灭菌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隔离:•医疗定义: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技术措施。•原则=“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器械灭菌合格率100%。标准预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DCD)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一、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二、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三、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消毒处理;四、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针头不可回套针帽一、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二、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淋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必须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本应醒目注明,已引起重视。血液、体液隔离•1、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戴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应戴手套。•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触另一病人时也应洗手。•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7、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医院常用消毒方法空气消毒方法:紫外线灯照射含氯消毒剂通风换气•物品碘伏•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方法全球洗手日_每年10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2010年第三届“全球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筑健康”从事医疗活动要符合手卫生相关要求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医护工作人员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