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特点是经由分析来了解患者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指示与解释,让患者获得对问题之领悟,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患者与治疗者所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患者对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格成熟及适应能力。•早期且传统的精神分析,其实施方法是让患者躺卧在沙发上,不面对治疗者而进行,以便患者自由联想,容易使潜意识的意念表达出来。通常患者每周治疗五次,经历数年的分析工作,可说是很费时的医疗方法。•近年来的心理治疗者,不采用其传统方式,只运用精神分析的机理与原则,而采用面对面的普通面谈方式,以每周一次,在数月之内短期进行其治疗工作,乃称之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比较特点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表达性模式支持性模式频率每周固定4-5次,每次50分钟每周固定,1-5次,每次30-50分钟频率灵活,一周一次或更少,,30分钟-60分钟,或根据需要决定疗程长程,一般3年以上短程或长程,数月到数年不等短程或间断性长程,从1次会面到终生不等设置使用躺椅,分析师不再被分析者视野中面对面,偶尔使用躺椅面对面,不能使用躺椅操作模式系统分析移情(正性和负性)和阻抗;主要聚焦于分析师和会面内发生的事件;促进移情性神经症;鼓励退行。对动力和防御的部分分析;聚焦于当前人际事件以及对生活中他人的移情模式;分析负性移情。一般不探索正性移情,除非它阻碍治疗进展。只鼓励有限的退行。形成治疗同盟和现实的客体关系;除少数例外情况一般不分析移情,聚焦于意识层面外在事件;不鼓励退行分析师-治疗师角色绝对中立性;患者会感到困惑;反射性-镜子角色修正的中立性,对患者的内隐的满足和较多的主动性悬浮的中立性,对患者明显的外在的有限的满足,指导和自我暴露交互改变的机在相对剥夺性的环境中出现领悟,领悟起到主导地位。在具有较多共情氛围环境中出现领悟,对慈善可亲的客体的认同。附属性或者代理性自我作为暂时替代物,抱持性环境;有限的领悟;制针对人群神经症者;轻度性格病理性。神经症;轻到中度性格病理性;尤其是边缘和自恋人格障碍者;重度性格障碍;潜在或者已经发作的精神病;急性危机事件;躯体疾病对患者的要求高动机,心理学头脑,较好的既往客体关系,维持移情神经症能力,较好的混乱忍耐性中度-高度动机,心理学头脑,形成治疗同盟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混乱忍耐性一定程度的动机,形成治疗同盟的能力基本目标人格的结构性重组;解决无意识冲突;对内心事件的领悟力;症状消除是以上过程的直接结果。人格和防御模式的部分重组;解决意识和前意识层面的冲突;对当前人际事件的领悟力;客体关系改善;症状消除是治疗目标或者是为了进一步的探索。自身的重新整合和应对的能力;以前存在的平衡状态的恢复或者重现;对性格病理性的更好的调整和接受;基本目标是症状缓解和环境重构。主要技术主要是自由联想,完整的动力学解释(质对澄清修通)强调起源学重构有限的自由联想,质对、澄清和有限的解释为主;强调此时此地的解释和有限的起源学解释。不用自由联想,建议和暗示为主。使用宣泄。此时此地的质对澄清解释作为辅助,不使用起源学解释。辅助治疗基本上避免使用,若使用需要全面分析正性和负性意义。有可能需要(如药物),如果使用需要探索其负性意义。经常需要。药物,家庭治疗,康复治疗,住院治疗。强调辅助治疗的正性意义。合理情绪疗法1简介编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1913.09.27]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1913.09.27],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4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5岁时因肾炎并发扁桃腺炎几近死亡,又曾因肾炎9次住院。12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他独立和无神论的态度。19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岁时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在12岁时,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1939年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岁时他已完成了约20本书的手稿,但未能如愿出版。有人称埃利斯是自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行为治疗之父。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情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情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他把这些哲学观点与行为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理情行为疗法的依据。该依据认为人们是由于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1939年起,他开始研究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等问题,当时并未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他年仅25岁。在涉足这些领域后,他又花了两年时间阅读了有关这些研究课题的约1万篇论文和著作。然后发现,自己能够对那些有着性或爱的心理障碍者提供咨询了。为了获得咨询资格开始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心理学,分别于1943年与1947年获得该校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本希望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但因其缺乏医学背景而遭医疗机构拒绝,后来有机会受聘于卡伦·霍妮学院,与C.R.赫尔伯格合作才如偿所愿。在1949-1953年间,通过实施精神分析,他对精神分析的有效性开始产生怀疑,并由此成为反对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在1953-1955年间,他曾尝试过各种其他方法,用以取代精神分析,终于,在1955年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那就是在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简称REBT)。理情行为疗法是由艾利斯于1955年所创的理性治疗发展而来。最初他所用的名称为理性治疗(RationalTherapy,简称RT),到了1961年才改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直到1993年艾利斯又将理性情绪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会误导人们以为此治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艾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他曾出版过许多富于创造力的、很受欢迎的论著,尤其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他有好几本著作(例如《性无罪》等)的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从而使他的合理情绪疗法得以普及。艾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专业生涯中,他每星期会晤八十个个别治疗替诊者,指导五个治疗团体,每年对专业人员与大众做两百场演讲与讲习。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籍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内容大部分以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为主。治疗目标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非理性观念。只不过这些观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一旦陷于这种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对之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这称为完美目标。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接受不确定性;⑤、变通性;⑤、参与;⑦、敢于尝试;⑧、自我接受。这几个方面特点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2ABC理论编辑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埃利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比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不堪,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也就是C的产生。治疗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使其学会能够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这是一种认知的、直接的和主动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的功能与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传统的心理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治疗过程。咨询师挖掘求助者的潜意识内容,把他目前的问题同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对其间的关系依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除此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