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保障作者秦海斌考试批次201109学籍批次201003学习中心石家庄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1-9-2摘要: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扩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与运营等方面,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保障公平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和谐相处”的社会。但是,如果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者得不到生活保障,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较低者得不到基本生存资料,生病者得不到有效医治,和谐社会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劳资冲突开始表面化;城乡差距与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这说明,在以要素分配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制度下,弱势群体是不可能拥有公平地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会的。因此,要使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形成社会保障基金,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一、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纵观世界各国,几乎凡是和谐的社会都必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能说凡是建立了社保制度的国家都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例如,一些拉美国家的社保制度是比较有效率的,回报率也是比较高的,但依然被公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再比如,法国的社保支出比例,在欧洲算是最高的之一,但最近几年来,法国社保改革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好的社保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稳定器;不好的社保制度正相反,它很可能导致社会不和谐,甚至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个根源。1、社会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制度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快构筑社会安全网的工作,特别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这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创造了有利条件。2、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作为维系改革与社会重要制度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3、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安全网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而社会保障制度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安排。它通过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二、如何健全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其受益对象应是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公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要构建覆盖城乡贫困人口的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将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应运用国家财政、民间和市场资源推进各项公共社会福利,发展优抚安置和各种补充保障事业,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完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来说,在工业化水平低、生产力比较落后的阶段,社会救助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经济较为发展的阶段,社会保险将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需要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在工业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很高,国家繁荣富强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将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应重视社会救助。一是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多数城市已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而农村社会救助目前大多只限于对五保户、特困户的救助和灾害救助。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应着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完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学生的资助制度。从国际社会来看,许多国家对学生免费提供基础教育,并对贫困学生的高等教育提供资助,这样有利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探索基金保值增值办法和途径;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的原则,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四是尽快构建覆盖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保障问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在医疗保险的管理和服务的办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农村,可以探索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病的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此外,建立重大公共传染疾病的防治保障制度,也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二要处理好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如果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且其收入都能达到或超过自身的基本生活水平,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小;反之,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大。三要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应加快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探索参与社会保障的多种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运行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与完善状况又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在覆盖面、资金规模和保障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当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社会保障的高水平、高标准。当前,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扶助困难群众,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凝聚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社会成员实实在在地分享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