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4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练习1.将钢锯条以如图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煤油1324空气(15℃)340水(常温)1500空气(25℃)346海水(25℃)15313.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说明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明显,很容易被观察,但更多的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例如发声的音叉.这时我们就想办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把不易观察的现象变得易于观察.这种方法叫转化法.在小明的实验中,发声的音叉将塑料泡沫小球弹起,如图所示.那么,在这个实验中起到转化作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开始塑料泡沫小球弹起的幅度较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________________.小明还想用这些器材研究音调与发生体振动快慢的关系,于是他想先快速敲音叉,然后慢慢敲,分别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他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音叉的音调.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第4题图第5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试卷第2页,总4页(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9,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___是正确的。8.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9.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1)同学们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小明与同学一起做了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搜集证据;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11.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2)相距同样远,小华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小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小明通过棉线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12.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8分)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第10题图第11题图试卷第3页,总4页第16题图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13.在学习声现象一节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说明桌子在振动,你建议采取的措施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4)若把图①和图③两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原因是.14.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15.(A)如图所示,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将。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B)图,用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是靠把声音传给小女孩的,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16.(5分)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17、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18.在学习声音的相关知识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他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第14题图第15题图A第15题图B试卷第4页,总4页(3)若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加大敲鼓的力度,听到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总1页参考答案1.振动音调2.小温度3.振动音调空气可以减弱噪声4.介质5.塑料泡沫小球用更大的力连续敲音叉不能6.(1)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靠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是由“小黑点”振动发声7.(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可以在桌子上放碎纸屑(3)小①【答案】(1)能(2)减弱(变小)(3)不能固体也能传声(4)真空9.(1)能(2)听不到声音(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1)振动(2)在桌面上撒纸屑、放盆水等(3)小、真空不能传声(4)EADCB11.(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4)不能.12.①比较听音距离。②一、电铃的方向,二、电铃的响度,三、听音的人。13.(1)发声体在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4)③;真空不能传声.14.(1)固体也能传播声音;(2)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3)介质停止振动传播声音也停止。(4)不能。15.变小;真空棉线。固体16.(5分)(1)小(2)大(3)小(4)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即推理法)17.(1)略(2)339(3)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18.(1)纸屑跳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3)响度变大纸屑跳动的高度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