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安庆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对撰写教案的思考枞阳县枞阳镇戚矶小学陈高冲备课的意义毋庸置疑,撰写教案则是备课的记录与体现。每逢学期尾年度末,作为教师,都要接受学校的教案检查,一时间,搬家式教案、应付式教案屡见不鲜。如此,撰写教案已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是应付检查的“糊任务”,和课堂教学实际上“严重脱节”,浪费时间精力笔墨纸张而无实效。为什么许多教师不愿在提前备课时撰写教案而在检查前才“疲于应付”呢?分析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写教案耗费时间。首先是认为撰写教案是一种重复备课的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就是内存的教案,再动手写下来,也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对那些课时重、班额大的教师来说,更怕写教案。其次是教案撰写要求体例规范,一般都要求写好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等等,这其中的许多环节,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没有必要都写下来。二是学校检查教案简单化,往往是“走马观花”,或以教案页数多少论“优劣”。所以,教师们或者比赛式的抄教案,收集制造一些文字垃圾;或者检查前突击式的凑教案,凑齐篇数凑足栏目实现“从无到有”,反正是非好歹无人评判……那么,是否可以变通一下,让教案撰写趋向开放而具有个性?下面就本人所从事的语文教学的教案撰写谈几点拙见。一、写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地方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的。它的实施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现状,有利于课堂的自然和谐、师生互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案撰写也应重视这一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写教案的重点就可以不是课文内容,因为课文内容很简单,通过朗读就能弄懂。也就是说要写的重点不是课文的显性部分,而是隐性部分,即看不见却可以拓展延伸的、最值得探究的地方。由于这一课可让学生想象的地方太多了,故写教案的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想象上。如正太郎为追回被爸爸送走的小狐狸而失足摔倒到他醒来这段时间的情节是作者留下的一个空白,则可写怎样引导学生想象“正太郎失去知觉后发生了什么?”;课文最后说“雪地上留下了金色的脚印”,可写怎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狐狸留下的脚印是金色的?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写教案的“拓展延伸”环节时,则可写怎样引导孩子想象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二、归类写主体教案语文课本一般都是把内容相近的几篇课文或诗歌作为单元内容编排在一起,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脚本。这些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景物的密切关系。这些课文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一般都可以是揭题(如生活揭题)、朗读课文(如初读,读准字音;再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读,读出感情;又读,欣赏课文或品味课文;最后读,拓展延伸等)、识字写字、感悟拓展。这些课文的教案就没有必要每课都写,也就是说,一个单元可写一个或两个主体教案,具体细节则可根据各课情况适当调控,而把剩余的时间用于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方面,这样可能更具实效些。三、详写或多写教学反思,略写教案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的回味,是教师教学工作得失优劣的及时总结,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是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之一。现代教育大力倡导反思型教师。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生长点。实施新课程后,我常写教学反思,它帮助我—天天变得更成熟、更具教育机智。通过反思,我增强了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意识,还增强了对学生生活资源的开发意识,我觉得写反思要比千篇一律地写教案强得多。因为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求和统一的检查标准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的要求构成了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四、集体备课,写自己所需集体备课是一个资源共享、互补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过程。集体备课包括集中研讨和分散实施。在集中研讨中,本组教师可分配备课内容、提出备课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信息。这样可大大减少备课和写教案的时间。在分散实施中教学个体可写下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教学要注意的地方,写下别人的长处,写下自己的困惑和解决方法,写下新颖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这样,可避免如出一辙、千人一面或思维抄袭,能体现出教师教学个性并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教案既抓住了要领又不缺少必要的特色,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提高教案的内在质量。五、写纲不写目,锻炼临场能力每一个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学生学?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而具体细节则根据临堂的情况来调整,我认为这是一种写教案的有效形式。这是因为,把细节完全写下来非常耗费时间,况且,许多细节无法在备课中预料。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式的沟通与合作,是一种对话,而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许多对话是教案无法预设的。心理学家坦思鲍姆说过:“我带着教学计划来到班上,实际上,我把学生当作工具,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和中心内容。”实践证明,教案设计越具体,越详尽,就越会剥夺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创造性就会越小,教师的临场能力也就会越弱,生成的精彩何处寻觅?六、提倡电子版,提高效率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增强,有这方面能力和条件的教师教案的撰写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撰写教案时,对那些格式化的项目和重复性的文字,一次输入,反复复制,无需动它,对富有个性的环节和可以创新的内容,可“精耕细作”反复修改,还可广纳“他山之石”,汇聚名家智慧,既提高办公效率又凸显教案个性,且更具实效性。记得2011年在横埠举行的教研活动会上,有一位有识之士就提出“让教师都在电脑上写教案,把老师们从抄教案中解放出来!”我想,这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在现阶段,允许有条件的教师“先用起来”未尝不可。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富有个性化的,教案的撰写也应是开放的、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