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李吉林:女,著名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长期致力于小学儿童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创建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蜚声海内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先后出版《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等专著七部,并编写出版了1-12册小学语文补充教材,总计约300余万字。•情境教学是李吉林根据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原理创造性的提出的。•暗示教学强调:一要广泛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包括教师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源所发出的信息;二要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努力做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思功能和无意思功能的统一,特别是积极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思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情境教学的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念寓于其中•形真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境都必须是生活真实现象的再现,而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情切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场景、真切的情意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相应的情感,促使儿童积极主动的投入整个学校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意远”,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总是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及昔以至未来。•“理寓其中”,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鲜明的形象,所伴随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所开拓的广远的意境,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其脉络便是内涵的所在。情境教学三大理念:•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主动性•方法上的启发性三个教学阶段:•感知•理解•深化以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十七课《古诗两首》为例:•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