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徐永华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译文明确通顺,没有语病。雅:译文优美生动,有表现力,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要求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意译是指直译不够通畅,无法达意时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某些字句的落实。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留、换、补、删、调、推。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国号、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可保留不变。如: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015·江苏卷)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他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胡瑗”是人名,“太学”是学校名,“大儒”是对学者的称呼,均可不译,直接保留。2、换。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如: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2017全国卷)译文: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单音节词“好”可换为双音节词“喜爱”。文言词语“臧否”换成现代汉语“褒贬”,古今异义词“乱”换成“岔开”。3、补。即把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出,如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谓、宾等成分,翻译时应当把这些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顺畅。如: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2016·全国卷)2译文:(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本辖区)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括号内的成分是主语,译时要补出主语。4、删。指删去那些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或一些结构助词,句中停顿的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如: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017·全国卷)译文: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反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也”是句末语气词,“所”是“所字结构”中的助词,均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要删去。5、调。把文言文句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句式调整过来。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1)主谓倒装的调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不聪明,已经很严重了。主语是“汝之不惠”,谓语是“甚矣”。(2)定语后置的调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未找到。“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定语。(3)状语后置的调整。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2016·全国卷)译文:(宋仁宗)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于馆”作状语,翻译时调到谓语“宴”前。(4)宾语前置的调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译文: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未之有也”,应调为“未有之也”。这是因为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大王来带的什么礼物?“何”是“操”的宾语,译时应调到“操”后。这是因为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余”是“欺”的宾语,译时应调到“欺”的后面。这是因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6、推。即根据上下文,推断出通假字、比喻、借代、婉说等词语的意思。如:(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2016·全国卷)译文: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锡”如作“金属元素”讲,但代入句子讲不通,作通假字“赐”讲,就讲通了。这是字形相近通假。(2)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固若金汤的城池)(比喻)(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做官的人)(借代,缙绅指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这里代指做官的人。)(4)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自己死去)(婉说)同时,对有些特殊句式也要善于推断,才能翻译恰当。如: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对前一句如果按通常句式来翻译很难翻译恰当,如果推断为特殊句式就翻译恰当了。“生死以”即“以生死”,是介宾前置,“以”是“用”“拿”“献出”“牺牲”的意思。“生死”是偏义复词,偏指“生”,即生命。经过这样的推断后就可以恰当翻译如下:如果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做,怎么能够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文言文翻译顺口溜:熟读原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4调整语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字词句篇,翻译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