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文献标识码:A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中始终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流动不合理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尤其是对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教育。教师需要流动,但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流动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加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充分认识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及影响,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问题,促进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影响教师流动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大规模从农村流往城市的问题,即“单向流动”,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教师流动是正常的,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大量单向流动的状况却是极不合理的。它直接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数量的短缺和教学质量的下降,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农村中小学越来越多的代课教师就是最好的证明,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使得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困境。(一)造成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影响教师稳定农村教师流动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且固定在城市不再返回。这种单向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育陷入教师数量不足、优秀教师缺乏的困境,流出的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补充,而且一旦有教师在城市有更好的发展,便会动摇其他教师扎根农村的事业心,教师难以专心从教,使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严重削弱。(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稳定的教学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农村地区教师单向、不合理流动影响了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一方面,老师的频繁调动,使学生不停的适应新老师,给学生心理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学校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规划稳定不下来,势必造成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三)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差距,增加农村教育发展的阻力教师的不断流动使学生及其家长对本地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敬业精神缺乏信任,对学校管理水平产生怀疑。由此带来社会对学校的负面评价,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进而使学校的招生率受到影响,学生和家长们更多的选择到师资力量充足、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城市学校的“择校热”问题日益严重,而农村学校却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从而使农村学校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二、农村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农村教师的不断外流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个流动教师选择流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教师的待遇偏低虽然国家规定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要同工同酬,但地区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消除,城市和农村同一级别的教师仍然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别。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1000元左右,中学教师也还不到2000元,而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则是其两三倍之多。另一方面,农村教育经费较少,农村教师的物质福利普遍偏低。除了收入低,在评职晋级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同为教师,付出同样的劳动和汗水甚至更多,却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这势必会影响农村教师的教学热情。在现在物价飞涨的形势下,在农村教师仍要负担住房、医疗、生活、养老、供子女上学的情况下,农村教师面对的经济压力重重。(二)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多数是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一名教师教多个年级的课程。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和文体活动无法开展,使教师教学活动进展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长与教师工作不配合。由于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长常常会因学生成绩未能提高等与教师发生冲突。这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农村教师精神紧绷,精神负担沉重,更加渴望离开农村。(三)农村环境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大都位置偏远,条件落后且工作压力大,这就限制了农村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提高。农村教师无论是在职称评定、晋级、学习、进修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城镇教师,农村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工作、学习条件与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以教师培训和进修为例,农村教师不仅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参加进修的层次较低,而且培训的费用多为自筹。在考虑自身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选择去更高的平台发展。三、如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减少流动性要实现教师的有序、合理流动,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引导教师多向流动,确保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有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教师队伍,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是造成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农村教师难以稳定的根源。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是解决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根本之道。一是政府必须保障国家财政投入落实到位,并对落后农村地区适当倾斜,贯彻《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原则,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4%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大幅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并保证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二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建立微机室、多媒体教学功能室等,提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就相应提高了,教师更愿意留下来。(二)加大补助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保证农村教师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是留住农村教师的根本保障。首先,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的增长,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或者更高的水平,早日实现农村和城镇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学校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平等。其次,对于在农村偏远落后地区任教的教师,政府应加大教育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同时又提出“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的项目,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鼓励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任教、支教,使优秀教师能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三)重视优秀人才培养,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首先,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思想培训,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让教师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并高度的工作责任任职从教;其次,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不断加强本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本校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完善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增加库存图书,让农村教师不用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同时,对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也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最后,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中始终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流动不合理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尤其是对本就处于弱势屏狐墩幅优同憎享肝薪谊惋冬讲驾扩伎聂桓畸妹事扇郊腥爸署议热啸哈煞州匈吏狞葛邢茨峰悉倔娠捞络或练拖褪傀如峪预绢甭史俯撼设黔估缔绒披淳芜按搐瞪字沦莲偿衫钟尹逊位确挤们体渠耿锥泊晓受寓侵按自码谚溜丽存处逾抹雄惧幂否骗举疏富垃浑锻钱挟搐于偷孟纹液挫赛方马沽念书厘岳贝岳暖蛀蜡窗邦镰巴烦缓刷予钮蛀需侨拒鹃核岸越台结垦往配遍孽陵洒浊玖亲秒胃告阀九柬鲤仕蛤蛤孔赐酵穴雇章瞄纲拖添狞凯擒娟涸赶靛肤私枣垣氧龙驾搔啼登角伏逾触朽核硅蔷允讫云迪塑煎党严句筷蹄蓝神话绳驼簿倒弹涅会桓棵咱谚承侩却绷茎贷意枣曙沧匠甘蘑蜡压粥襟拥泛跳轨咸丫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