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环境污染现状污染防治工作现状“十二五”战略导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立法情况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产值大比重高区域差异大2010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826亿元,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为1946元,其中畜牧业纯收入398元,所占比重约为20%。自2006年以来,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30%以上,在保障城乡畜禽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产业集中: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优势省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68%、88%。区域差异较大。生猪存栏量最多的7个省份依次是四川、河南、湖南、云南、山东、湖北、广西,共占到全国存栏总量的50%以上,其中四川省年末存栏量达5158万头,居全国之首;海南、天津、北京、新疆、上海、青海、宁夏、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猪存栏量均不足全国存栏总量的1%,其中西藏自治区年末存栏量仅为30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0.06%。养殖量相差上百倍。各地牛、家禽养殖状况同样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2010年畜禽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66%、82%、47%,同比分别提高5%、3%、5%。2006至2010年,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量比重逐年升高,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明显。一是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部分水体水质恶化重要污染源。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COD,氨氮、磷等物质,排入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溶解氧不足,直接威胁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雨污不分离、冲洗式的猪舍,没有专门配置放粪便的场所雨污不分离冲洗式的猪舍二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人畜混居现象在部分农村地区仍较为普遍。畜牧粪便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极易孳生蚊蝇,影响村庄环境卫生状况。有关研究表明,年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场,污染半径可达4.5-5.0km。三是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铜、铁、铬、锌、铬、镉、汞、抗生素、激素等物质,随着畜禽粪便进入水体和农田,长期累积,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有毒有害物质沉积,威胁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安全。有资料表明,畜禽粪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总体特征:畜禽养殖污染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份额高,区域差异明显。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排放量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95%、78%、74%,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45%、25%、58%。畜禽养殖是农业污染源之首。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生活源的1.18倍。山东、河南、湖南、四川、广东、河北、湖北的畜禽养殖氨氮排放量较大,共占到全国的50%以上;海南、天津、甘肃、北京、云南、贵州、上海、新疆兵团、宁夏、青海、西藏畜禽养殖氨氮排放量较小,占全国的比重不足6%。图12009年各省实际承载率(按照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的总消纳能力计算)各省实际养殖量均处于有效承载容量之内,间接说明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并非产业过剩,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与环境监管不到位。图22009年各省实际承载率(按照耕地的消纳能力计算)成因分析产业规划滞后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应当合理规定畜禽养殖总量和区域布局。但是,养猪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养猪专业户盲目发展,养猪场未经科学选址,部分乡镇养猪场存在密度过大,无预留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场地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现象频发。成因分析政府监管不力规模化养猪场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归口管理不一,无法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作用,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把关不严,导致大部分规模化养猪场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中“科学核定载畜量”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比较突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建成的环保工程或因容积不够、工艺不完善,达不到治理效果,或因运行成本高,无法正常运行,致使相当部分的环保设施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已建的污染治理设施未能把好“三关”,即立项关、过程检查关、验收关。目前福建按规范运作与管理的养猪场能源环境工程不足3%。成因分析违规现象突出中小养猪场违规偷排养猪污水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乱扔病死猪问题;未经审批盲目发展生猪养殖,特别是在禁建区、禁养区范围内违规建设养猪场的现象以及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达标的问题比较普遍。1、制度体系逐渐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明确提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2、标准规范日臻完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制定发布了《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06)、《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588-201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568-2010)等。3、资金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大中型沼气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等,都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予以了倾斜。在环保部、农业部、科技部等有关基础科研项目中,设立和组织实施了一批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的课题。4、各地工作不断深入。•浙江、福建、宁夏、四川、广西、山东等省份制订了省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或实施方案;广东、浙江、山东制订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宁夏制订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浙江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将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的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纳入防治工作的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福建省开展了“六江两溪”重点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和执法监察工作。湖北省、广西省通过有机食品基地、有机肥补贴,推动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治理模式庭院循环经济型治理模式治理模式能源环境工程生态型治理模式治理模式能源环境工程能源型治理模式治理对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推广“猪-沼-果”生态型养猪模式在新建或改建的大中型养猪场推广漏粪地面-免冲洗-低排放养猪模式在技术条件具备的养猪场推广生物发酵垫料床模式高床、全漏缝、免冲洗、人工捡粪的怀孕舍,污水量可以减少70%以上!自动温控自动通风换气自动喂料高床、全漏缝、免冲洗、尿泡粪的分娩舍,污水量可以减少70%以上!高床、全漏缝、免冲洗、尿泡粪的保育舍污水量可以减少70%以上!高床、全漏缝、免冲洗、尿泡粪生长肥育猪舍,减少污水量70%以上。生物发酵垫料床模式生物发酵垫料床模式治理对策综合利用沼液沼渣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带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养猪场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但不同农作物消纳沼液、沼渣的数量各不相同,应适量施用。粪尿处理方法二:根据农作物需要,用罐车抽送到农田、山地施肥粪尿处理方法一:根据农作物需要,用管道直接输送到猪场配套的农田、山地施肥。粪尿处理方法三:用秸秆、锯末、食用菌渣吸附发酵生产有机肥,自用或出售。猪场配套消纳沼液、有机肥种植的牧草,收割后打浆、喂猪!猪场配套的果树猪场配套的速生林猪场配套的生态林猪场配套的木薯、花生治理对策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福建丘陵山地面积大,适合发展不同形式的生态立体农业。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使养猪业与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以生猪养殖为中心,集种、养、鱼、副、加工业为一体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要积极引导新建中小规模养猪场发展养-养结合(猪-沼-鱼、猪-鱼等)、养-种结合(猪-沼-果/林、猪-沼-加等)以及养-养-种结合、养-种-养结合等生态立体农业,利用食物链模式,实现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有效化解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治理对策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优质清洁的能源。利用猪粪尿发酵生产沼气,是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解决生猪排泄物和污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把生猪养殖场(户)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公益性项目,以规模化养猪场(小区)为重点,按照污染防治、能源生产、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要求,大力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养猪场(户)发展农村沼气。治理对策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可重点引导发展沼气发电工程,建设100千瓦-1000千瓦的发电厂;年出栏5000头-10000头的养猪场可结合国家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设,引导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出栏1000头-5000头的养猪场可重点发展“猪-沼-果”、“猪-沼-草”、“猪-沼-林”、“猪-沼-菜”等循环利用型模式;生猪养殖集中区联片建造的小规模养猪场或散养户,可统一建造大型或中型沼气池,推广粪污集中处理、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综合利用等模式。治理对策推广专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原料。猪粪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及其它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有机肥原料。利用猪粪制作专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而且可以实现猪粪变废为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治理对策推广专用有机肥料积极推广塔式发酵、槽式发酵、袋装式发酵等生猪粪便无害化生产有机肥料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猪粪便制作绿色有机肥的效率;加强对生猪干粪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的工艺研究,鼓励、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生猪粪便有机肥厂;在果园、茶园、农田等建立有机肥使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有机肥的应用和推广,培育和壮大有机肥市场。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1)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没有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率低,技术集成和推广不力,技术滥用、误用现象较多。2)从业人员缺乏污染防治技术培训,治理设施设备运行效率较低。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机制不健全1)缺少更具效力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制度(如条例、法律)。2)政府有关部门间协同机制尚未形成。3)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效治理和监管不到位1)污染点多面广、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所没有基本的污染防治。2)现有治理资金使用结构有待优化,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种养结合、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3)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农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4)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能力不足。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取得积极进展。2、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口径。3、《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抓紧制订,统筹安排和指导“十二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4、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修订,污染物监测和评估及其它污染控制标准等正在陆续拟订。1、产业发展(总量增加、规模化水平提升)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我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升10-15%,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