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护理查房2016-8-12查房目的1、了解肺癌相关知识2、掌握肺癌术后的护理要点3、指导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肺癌的相关知识肺解剖生理概要–左肺•上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早期有刺激性干咳和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好发部位:右肺上叶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病因与发病机制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吸烟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2)职业致癌因子(3)空气污染(4)电离辐射•(5)其他肺结核、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病理和分类中心型: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位置靠近肺门。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在肺的周围部分。按部位分型组织病理学分类:非小细胞癌(NSCLC)小细胞癌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SCLC)1.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易发生癌性空洞,手术机会多2.腺癌3.大细胞癌等临床表现(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1.咳嗽早期:刺激性干咳晚期: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带有金属音2.咯血常为痰中带血,丝痰或少量咳血,3.喘鸣多为轻度钝痛,侵犯胸膜时尖锐胸痛,侵及肋骨时固定压痛4.胸闷、气短/气管受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5.体重减轻晚期恶病质6.发热癌肿坏死—癌性发热,抗炎无效(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咽下困难、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阻综合征、Horner综合征(三)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骨、淋巴结转移(四)肺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伴癌综合征。临床表现1.细胞学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胸部普通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CT检查磁共振(MRI)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取组织供组织学诊断4.其他如经胸壁细针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查、胸腔镜检查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免疫治疗放射线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肺癌治疗综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治疗要点手术治疗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2.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和化疗。必须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病例分析姓名:李月新年龄:71岁性别:男床号:23住院号:01307836入院日期:2013.12.26出院日期:2014.1.8主诉:咳嗽,咳痰,胸闷一月,确认肺癌并胸闷.胸痛一天现病史: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为白色粘痰,无发热,咳血,胸痛,消瘦,低热盗汗,院外行消炎对症治疗。院外CT示:右肺门肿块,符合中心性肺癌影像。肺穿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涂片:鳞癌。一天前胸痛胸闷加重,伴颜面浮肿,急诊来我院,胸部CT示:右肺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闷胸痛症状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基本资料病例分析既往史:2011年患肺结核个人史:吸烟50年,平均80支/日,已戒烟3年。饮酒少量。婚育史:23岁结婚,婚后育有1子2女,家庭关系和睦,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一兄一姐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生命体征:T:36.7℃P:76次/分R:19次/分Bp:159/80mmHgWt:60kgH:170cmNRS评分1查体:双侧颜面部浮肿,右侧胸廓皮下捻发感。病例分析•化验室检查:•辅助检查:1.CT2.支气管镜3.活组织检查诊断:1.右肺癌2.肺结核治疗后3.右侧气胸闭式引流术后护理目标1.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患者营养状态维持良好。3.患者活动状况缓解,可以自行活动。4.患者对肺癌相关知识了解及可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5.病人焦虑、恐惧减轻或消失,心情开朗。6.病人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控制或未发生并发症肺癌术前护理•减轻焦虑•纠正营养状况•改善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预防感染•术前指导肺癌术前护理措施1.减轻焦虑•耐心听病人的问题,减轻病人不安情绪•向病人介绍手术方案及可能的问题,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关心、同情病人,动员亲属给予心理与经济方面的支持肺癌术前护理措施2.纠正营养•建议患者积极进均衡饮食•营养不良者行胃肠内或胃肠外营养肺癌术前护理措施3.改善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戒烟,至少两周•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大量分泌物时行体位引流,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必要时纤支镜灌洗。•保持口腔卫生•遵医嘱给抗生素肺癌术前护理措施4.手术前指导•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与翻身•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大、小便•指导手术侧手与关节活动•介绍胸腔引流设备及各种管道及注意事项•多次、深部咳出、新鲜痰液、立即送检肺癌术后护理措施•合适体位•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呼吸道通畅•减轻疼痛•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活动与休息•胸腔闭式引流肺癌术后护理措施1.合适体位•意识未恢复,头偏于一侧•血压稳定后,半坐卧位•肺叶切除或者楔形切除着,半卧、左或右侧卧位,建议健侧卧位,促进患侧肺复张•全肺切除,平卧,1/4侧卧•有血痰或支气管瘘管者,患侧卧位并通知医生肺癌术后护理措施2.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体温•脉搏、心率•呼吸:注意有无呼吸窘迫•血压•血氧饱和度肺癌术后护理措施3.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呼吸音;有无发绀、气促及缺氧等症状•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每1~2小时1次,必要时行叩背排痰•稀释痰液,可行雾化吸入等,必要时行纤支镜灌洗肺癌术后护理措施5.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严格控制补液的量与速度,防止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全肺切除术后应控制钠盐摄入量,24小时补液量宜控制在2000ml内,速度以20-30滴/min为宜。•记录24h出入量。•麻醉苏醒后适量饮水与进食:流食-半流食-普食。要求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肺癌术后护理措施6.活动与休息功能锻炼:练习腹式呼吸、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可减轻疼痛,促进肺扩张,增加肺通气量。练习吹气球,促进肺复张。进行抬肩、抬臂,手达对侧肩部,举手过头或拉床带活动,可预防术侧肩关节强直,有利血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有效排痰:鼓励病人咯痰,雾化吸入后协助病人拍背、咯痰,协助病人取坐位,五指并拢,呈扣匙状,以脊柱为中线,避开脊柱及刀口,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拍击背部3~5次,用力要适度,通过振动作用,使痰液排出。咳嗽时帮助病人按压固定刀口,减轻刀口疼痛,嘱病人先行深呼吸3~5次,然后轻咳2~3次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将痰咳出.肺癌术后护理措施7.胸腔闭式引流•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量、色和性状,当引流出多量血液(每小时100-200ml)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通知医师。•一侧全肺切除胸管护理:持续夹闭,间断开放,以保证术后患侧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ml,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排除胸膜腔内积气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排除胸膜腔内积液复习胸膜腔有关知识1.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封闭腔隙2.腔内呈负压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水封瓶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位置安放引流气体锁骨中线第2肋间引流液体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引流脓液----脓肿的最低点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保证密闭性严格无菌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瓶的更换注意观察并记录拔管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妥善固定1.各衔接处均要求密封2.引流管固定引流瓶低于引流口平面60-100CM3.搬运病人前,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运动,观察水柱波动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幅度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引流观察•术后少量的血液,24小时的引流量500ml•气体逸出•水柱波动•出血:鲜红色,超过100至200ml/h•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更换引流—主要用物胸腔闭式引流瓶无菌注射用水2把止血钳无菌纱布标签.棉签.碘伏.弯盘★★★★★★更换引流瓶--主要步骤1.向新引流瓶内加无菌注射用水,莫过长管末端3-4CM,并贴上标签(标签上缘与水平面对其)更换引流瓶--主要步骤2.连接引流瓶长管3.用止血钳双向夹闭引流管近段,取下旧引流瓶更换引流瓶--主要步骤4.用两根棉签消毒引流管口(普通引流从近端口向远端消毒5CM,脓性引流从远端5CM处向近端口消毒)更换引流瓶--主要步骤5.用纱布持引流管近段与引流瓶长管相连接更换引流瓶--主要步骤6.妥善固定引流瓶低于引流管口平面60-100CM立即用两把血管钳双向夹闭软质的引流管.用手将其折叠后捏紧,勿使漏气,立即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装置.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节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引流管脱落•应及时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绝不可擅自将脱出的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以免造成污染或损伤。肺癌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急性肺水肿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2.生活指导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清洁,适当活动和休息。3.用药指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知道监测生命体征,说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4.心理指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5.营养指导告知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