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边塞战争诗鉴赏一、边塞诗的产生二、边塞诗内容三、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六、边塞诗的风格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惋伤成分多;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的产生边塞诗内容内容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还有比喻、夸张、渲染、直抒胸臆等技巧。边塞诗的风格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等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4.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青海:指青海湖。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答案:⑴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⑵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考链接[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问题:(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⑵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副食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这前两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远、高、动);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近、低、静),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诗的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艳声音转化为形象,自会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