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二○一○年七月提纲一、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四、灭火的基本方法提纲一、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第一节燃烧与爆炸性能第二节油品(气)的其他危险性能第三节油品(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第一节燃烧与爆炸性能燃烧三要素3.着火源1.可燃物2.助燃物明火、电器火花、撞击、摩擦产生的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火星、炽热表面、化学反应热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燃烧的类型1.闪燃2.着火3.自燃4.爆炸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第二节油品(气)的其他危险性能1.挥发性2.流动性3.带电性4.毒性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第三节油品(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类别油品的闪点℃举例甲Ft28汽油乙A28≦Ft≦45煤油B45≦Ft≦60轻柴油丙A60≦Ft≦120重柴油BFt≧120润滑油、燃料油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油品的闪点、燃点、自燃点及爆炸极限名称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浓度极限(v%)爆炸温度极限(℃)汽油-50~-20易燃油品的燃点比其闪点一般高1~5℃255~3901~7-38~-8煤油28~60235~2400.8~6.540~86柴油45~120可燃油品的燃点比其闪点高30℃以上225~2500.6~6.5润滑油120~340300~3501、汽油(车用乙醇汽油)2、柴油3、液化石油气4、压缩天然气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加油(气)站经营油品(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章经营油品(气)的危险特性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的爆炸极限组分名称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爆炸上限9.511.78.58.410.09.79.79.7爆炸下限2.12.01.51.81.61.81.81.8液化石油气一些主要组分的闪点与自燃点组分名称丙烷丙烯丁烷丁烯闪点/℃-104-108-82.78-80自燃点/℃493458408443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第一节动火作业的定义第二节动火作业的范围第三节动火作业的分级管理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第一节动火作业的定义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油(气)库、加油(气)站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临时性作业。具体包括:a)各种电焊、气焊、锡焊、铅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b)使用喷灯、火炉、液化气炉、电炉等明火作业。c)熬沥青、炒沙子、烧(烤、煨)管线、电钻、风镐、喷沙、铁锤击和产生火花的其它作业。d)在爆炸、火灾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e)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f)机动车辆进入爆炸危险区域作业。第二节动火作业许可的范围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除在规定场所外,在油(气)库、加油(气)站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的一级、二级、三级动火作业,均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规定场所是指满足设计要求、为动火作业设置的固定场所,如化验室正常作业、专门的维修场所、锅炉及加热炉、油(气)库、加油(气)站厨房等。规定场所内的动火作业不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第三节动火作业的分级管理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a)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即在油(气)库储存收发甲、乙类油品的罐区、泵房(泵棚)、装卸作业区(铁路、公路、码头)、桶装仓库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b)加油(气)站罐区、加油(气)场地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和压缩机房等场所的动火作业。c)盛装过甲、乙类油品及油气的输送管道、隔油池、罐车、油轮、驳船、污水处理设施等现场的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二级动火a)在石油库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即油(气)库储存收发丙类油品的储罐、桶装仓库、收发作业区、泵房、卸油作业区等场所的动火作业。b)在盛装过丙类油品的输送管道、罐车、油桶等现场的动火作业。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石油(气)库、加油(气)站除了一级、二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作业的动火均为三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二、动火作业范围及分级管理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第一节禁火区第二节动火区第三节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第四节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第一节禁火区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一般认为在正常或非正常情况下都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和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都应划为禁火区。第二节动火区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动火区是指相对固定的用火区域安全间距:①防火距离: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地点——《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②距离动火点30m范围不得有液态烃式低闪点油品泄漏;半径15m范围内不得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15m内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等应封严盖实③临近储罐暂停作业,其孔口、呼吸阀应予封盖④采用气焊(割)动火作业的,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隔不小于5m,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两者与动火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对一旦使用已卧放的乙炔瓶,必须先立直后,静止20min再连接乙炔减压器后使用⑤电焊机应远离动火地点,置于安全位置处(20-30m),火线和接地线应完整无误、牢固,过路时要防止车辆碾压;不准用铁棒等代替接地线和固定接地点。电焊机的接地线应接在被焊设备上,接地点应靠近焊接处,不准采用远距离接地回路⑥电焊与气焊(割)同地点作业的,电焊设备与气焊设备以及把线和气焊胶管相互间应有5m的距离⑦通道,便于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动火区域内可燃气体含量都应在允许浓度以下,临近可能产生的可燃气体扩散不到动火区域内。可燃气体浓度可燃物设置警示标志与警戒配置消防器材,必要时,消防车值守作业第三节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措施(4)动火作业许可证的管理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1)动火作业实行作业许可——《作业许可管理规范》(2)编制安全工作方案(3)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第四节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风险评估——工作前安全分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①作业内容②作业环境③作业人员资质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①排净物料,隔离、封堵式拆除处理,切断油品(气)来源②清洗、吹扫、通风、隔离系统内的所有阀门,孔口全部打开③优先采用双截止阀,且以手动为主④编制阀门开关状态、盲板位置图表、上锁点清单、盲板图、现场示意图等⑤检查隔离点上锁挂牌情况⑥做好工作交接与沟通系统隔离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①可燃气体报警仪②气体检测的位置与所采气体的样品③气体检测时间与频次④允许动火作业可燃气体浓度⑤气体检测记录可燃气体检测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①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安全许可事项,现场监护人履职尽责②做好围隔,加强通风,控制火花飞溅③可燃气体检测合格后,30min内必须实施动火,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检测④位于动火点的上风作业,站位准确⑤加强作业期间可燃气体监测。间断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⑥动火作业中断30min以上,应重新确认安全条件方可动火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动火作业⑧动火作业结束后的现场处理工作实施动火作业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特殊情况动火作业——遵循《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范》——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并确认措施的有效性,溅落部位设监护人。——五级(含五级)及上风不应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遇有六级(含六级)风停止室外一切动火作业。①高处动火作业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遵循《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通风;——除可燃气体浓度符合动火作业要求外,氧含量应在19.5~23.5﹪,有毒有害气体在国家规定的容许浓度以下;——按规定定时进行取样分析;——监护人2人以上;②受限空间动火作业——轮流作业,每作业30min轮换一次;——照明电源12V(金属容器);——焊接施工机具,如氧气瓶、乙炔瓶、电焊机置于外边,电缆线不应有中间街头,绝缘性能良好;——电缆线严禁与可燃物料接触,防止机械损伤;——手持电动工具,满足场所安全要求,外观完好,保护罩(板)齐全,外壳可靠接地,装有触电保安器。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遵循《挖掘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疏散通道——阻燃式不燃安全绳——监护人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③挖掘作业中的动火作业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④带压、不置换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系指有可燃气体的设备、管线在一定条件下,未经倒空置换,直接动火的作业。此种动火作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危险性极大,一般情况下慎用(不主张采用)。带压、不置换动火前和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a、系统必须始终保持稳定的正压。其压力一般宜控制在0.0015~0.005MPa之间;b、必须始终保证系统内的氧含量低于安全标准。其氧含量一般不得超过1﹪;c、最小壁厚应大于强度计算所确定的最小壁厚,并能保证施焊时不烧穿,否则,不准补焊;d、动火前分析泄漏处周围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补焊过程中,对系统中氧含量不间断地进行分析,超过允许值,应立即停止补焊;e、作业现场配置灭火器材,消防车值守作业;若是高处动火作业,应搭建好不燃的脚手架式作业平台,并能满足作业人员短时间内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要求。若是坑、沟、槽处的动火作业应备有不燃竖梯式踏步,昨夜人员系有不燃的安全绳索,确保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现场监护人员不得少于2人。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几种常见作业的防火沥青广泛用于建筑防水隔潮和储罐管道的防腐绝缘。因此,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都要求按照一定的规格,对沥青进行熬炼。沥青熬炼和配制沥青制品(如沥青漆、冷沥青胶等),既要用沥青、溶剂油等可燃、易燃物质,又要使用明火加温,一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①沥青熬炼作业防火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a、电焊b、气焊及切割②焊接与切割作业防火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四、灭火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冷却法第二节窒息法第三节隔离法第四节抑制法四、灭火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冷却法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四、灭火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窒息法四、灭火的基本方法窒息法:减少空气的氧含量第三节隔离法四、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法:隔离与火源相近的可燃物质第四节抑制法四、灭火的基本方法抑制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