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厂聚酯车间培训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纤厂聚酯车间职教工作经验介绍聚酯车间在常年的教培工作中,积极响应公司和化纤厂的号召,严格落实公司和化纤厂的培训要求,把培训工作落实到各个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使车间每一个职工都养成学习不间断的习惯,不放松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为车间安、稳、长、优的生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教培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经验:一、做好平时工作,注重养成性教育。1、根据培训计划和生产需求每月进行两次集中培训。车间每月进行两次副班学习,在副班会上,车间按照厂培训计划和车间计划对班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安全、工艺、管理、设备、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坚持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且由班长利用工余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抽查,将学习内容不断深入。2、坚持班组岗位练兵,做好干部练兵抽查工作,工作落实到实处。车间每月按要求进行各类练兵活动,练兵主要围绕车间工艺、设备、安全的知识,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操作人员的技术更新,使操作人员时刻记住安全,并进行模拟操作,以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运行。3、领导重视,参与并组织学习,提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车间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对职工采取关怀措施,车间领导经常组织并参加副班学习,在副班会上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对职工提出的好的建议,加以采纳,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使车间全体员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二、注重对新转岗人员的培训。车间近几年陆续有长丝转岗人员,做好转岗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独立上岗,适应车间生产需要,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为此,车间在对转岗人员的培训上制定了详细计划,并按计划落实,顺利实现三个月达到上岗条件的要求。附件:长丝转岗人员培训考核方案根据《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职工培训实施管理标准》,对于转岗的职工,岗前培训时间为三个月,培训结束后,组织上岗考试,有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安全知识及岗位规范,考试合格取得《工种(岗位)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因此,车间决定对新分的长丝转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采取师徒合同的形式,主要内容如下:1、学习岗位:聚酯车间副操岗位2、学习要求:熟练掌握装置工艺流程,现场日常操作准确熟练,保证安全生产,达到上岗要求。3、学习内容:《聚酯装置操作规程》、《化纤厂聚酯装置生产操作工》(初级)。4、学习计划:第一个月:(1)装置工艺原理、生产特点、产品质量指标、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公用工程指标等。(2)主工艺酯化、缩聚系统:反应原理、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工艺重大操作、主要设备操作。(3)气送、浆料系统:反应原理、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工艺重大操作、主要设备操作。第二个月:(1)切粒系统:反应原理、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工艺重大操作、主要设备操作。(2)热媒炉系统(油炉、气炉):反应原理、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工艺重大操作、主要设备操作。(3)伴热系统:现场主要操作点。(4)现场实际演练:主要设备切换作业、主要工艺流程走向、重要阀门位置等。第三个月:(1)岗位规范、安全学习。(2)总复习:以聚酯装置操作工初级工题库为主。5、考核方式及效果检验:(1)画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主要是主工艺系统,图号从88U421007到88U421010,外带气炉子图。共计10张图,按图号顺序从11月份开始每月底上交4张图,工艺技术员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成绩作为实际考核的20%记入实际操作考核的总分。(2)12月底车间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的考核,主要是日常操作,作为实际操作考核的80%记入总分。(3)1月中旬进行理论考核,月底进行安全考核及岗位规范的考核,均为笔试。(4)每月对所安排的学习内容车间进行定期的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师傅要负连带责任,及格线60分。不及格者师傅扣0.2分,徒弟扣0.5分,班长扣0.1分。90分以上者,师傅奖0.5分,徒弟奖0.1分,班长奖0.1分.连续三个月考核均在90分以上者,对师傅奖励1分,徒弟奖励0.5分,班长奖励0.3分。(5)经考核未达到上岗要求的人员,扣师傅1分,徒弟扣一个月奖金,班长连带扣奖0.5分。(6)在培训学习期间,师傅奖金每月增加0.2分。其他违纪考核执行车间管理规定。三、积极开展脱产培训,提高全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1、针对现状,明确思路,确定培训方向。车间积极开展脱产培训工作,利用此次机会,制定详细计划,并认真实施,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车间现有操作人员77人,其中高级工11人,中级工54人,初级工5人,长丝新分人员7人。自1999年系统化操作以来,车间由以前的主操、切粒,气送、罐区、泵房等十几个小岗位一并合成主操、副操两个岗位,并顺利的进行了岗位轮换学习,达到了系统化操作的要求。按常规考虑,车间的技术力量相当强。但这仅是表面现象,经过6年的实际操作,一些问题仍旧存在。笔试成绩的优劣并不能说明现场操作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生产装置来讲,只有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于生产实际中,才能服务于生产,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通过对各班组的人员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班组人员状况中,技术力量的分布呈金子塔型,即越往上人员越少,也就是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仍为少数。并且在这几年的人员流动中,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开工阶段有较大下降。具体有以下问题:(1)主操人数少,五个班10名主操,DCS的操作中必须要两名人员,这对班组工作来说,只要一名主操休息,只能由副班长顶岗,而其余的副操则顶不上去,对工艺操作及班组工作安排均不利。因此,要加强对重要岗位的后续人员培养。并且这10名主操均存在对大事故的处理能力较弱的劣势。(2)副操中民族职工多,每个班有两名,普遍现场操作水平较低,较为熟练的现场操作工越来越少。虽然民族职工均为技校毕业,但汉语的书写能力仍需提高。其他的副操人员,95%以上是逐渐到我车间的,开车前的人员已流失较多,与他们相比,这些人员的现场实际流程认知及设备操作等均存在差异。(3)新分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安排好。对他们主要是要达到聚酯车间副操岗位的操作水平。要熟练掌握装置工艺流程,现场日常操作准确熟练,保证安全生产,达到上岗要求。(4)包装人员多,且均为女职工,从开工至今一直在包装岗位上,对现场工艺流程及现场作业基本停留在书面知识上,动手能力极差,对他们的培训重点是实际操作的学习。针对本车间各岗位人员状况的分析,结合车间工作实际情况,车间领导认为现阶段的培训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足现场操作,熟练工艺流程,规范操作方法,真正做到日常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事故处理准确迅速,确保安全生产。2、合理安排人员,保证生产学习两不误。车间生产工作任务重,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每个班抽出一部分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具体安排:每期人数14—16人,其中,(副)班长:2人,主操2人,副操:汉族:5—6人,民族:2人,包装2—3人,每期脱产学习1个月时间。3、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员,量体裁衣,要求达到不同的标准。(1)对班长的培训,重点是要强化他们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班长中有4人是工人技师,对他们的要求应更高一层,因此,在日常的培训中,应严格要求,对DCS操作、聚酯车间应急预案强化学习,将理论更好的融于实践,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技术能力。(2)对主操,强化工艺流程及现场事故的判断处理。现有的主操,均是在车间的生产需要中,逐步培养的,其技术水平及操作技能有待提升,操作的规范化要加强。更由于长时间在控制室,对现场的流程及操作有些淡忘,对确切的阀门位置还不如副操,这在处理重大事故时是一个大的隐患。(3)对副操,重点是工艺流程和日常操作的规范化;副操的主要工作是现场的作业,规范操作,不仅要遵守操作规程,重要的是安全生产。(4)对民族职工,重点培训,强化流程及现场操作。对他们理论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5)对包装人员,重点是现场培训。他们的培训是一个难点,因为实际操作的经验太少,因此,要多安排进行现场的模拟演练学习。(6)对新分的转岗人员,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严格按新版操作规程的要求,做到规范操作。并安排专门师傅进行辅导,一对一,传帮带的形式更有利于新职工的学习。4、加强现场的实际操作演练培训,要求学习人员熟练掌握现场流程。5、严格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质量。(1)培训时间和培训人员按车间上报的名单执行,不许调换。(2)培训人员必须人手一册《聚酯车间操作规程》和《PID图册》,并准备好笔记本。(3)培训人员的考勤由班长记录,学习时间同上班时间,早晨9:35下午15:35准时进入课堂,换好工作服,准备好安全帽,否则按车间考核细则执行。学习期间换休停止,不准请假,否则按旷工处理。每节课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6、培训师认真负责,保证授课质量。(1)培训的讲师要求备课,讲师应在授课前一天对授课内容准备完毕,保证上课质量。(2)培训师根据分工表进行授课,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理论部分学习,讲完后,侧重于现场流程和现场操作,根据车间的日常工作做适当调整。7、培训人员态度端正,积极学习,并按要求做好随堂笔记和课后作业。(1)每天上课重点要求操作人员记好学习笔记,并且在第二天进行检查,学习笔记要求上交检查,根据笔记内容和记录质量加盖“优、良、差”等级章,并且根据车间规定进行考核。(2)每天学习结束后,回家有一定量的作业,由授课老师布置。原则上每周要交四张PID图,画图不占用上班学习时间,画图的数量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安排。8、合理进行考核,做到公平、公正。(1)考试安排:每周车间进行一次考试。平时现场操作考试,由三名考培员一起进行,考试成绩按三名考培员的平均成绩计算。(2)学习结束将进行一次最终理论和现场考试。考试成绩按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评分比例为:考勤为5%、作业15%、平时现场20%、理论30%、终评现场30%。2005年、2006年的教培工作,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帮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操作人员的学习态度积极,热情高昂,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为车间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