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一、选择题1、()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人口的流动B总人口的增长C技术进步D经济增长3、()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A科技现代化B信息化C工业化D农业现代化4、根据中心城市对城市边缘区的作用程度,城市边缘区可以分为()。A外缘区B郊区C城市影响区D内缘区5、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二、填空题1、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2、后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3、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4、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5、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层面,导致了城市边缘区管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6、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7、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搞好社区,解决好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问题。8、在缺乏政策引导及法规约束的条件下,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9、城乡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1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2、城市边缘区:3、城乡一体化: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内涵?2、城市化浪潮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3、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4、简述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脉络。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7、城市边缘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9、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0、城市边缘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11、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12、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2、试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BCD3、C4、ACD5、ABCD二、填空题1、城市化2、服务业3、城乡之间4、生产力5、农村6、小城镇7、服务和管理8、经济效益9、统一市场10、市管县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2、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3、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四、简答题1、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3、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4、1、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保持协调发展的较好时期;2、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出现大起大落;3、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在这整个期间,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4、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逐渐转入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步入一个健康的、快速发展的时期。5、1、地域型市的出现;2、市管县体制的广泛推行;3、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6、1、城市和乡村的空间交界地带——城市边缘区中存在的众多经济、社会问题;2、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城中村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3、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7、1、城乡交错的地域综合性;2、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3、功能的双重性,即表现为对城市的依附性和对农村的带动性;4、发展演变的动态性和不均衡性。8、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9、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10、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11、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12、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五、论述题1、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2、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第九章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一、选择题1、()实行强调控模式。A法国B荷兰C日本D希腊2、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大都市政府产生的过程很长,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样短。A合作B弹性C自愿参与D谈判3、()设置的是折中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A法国B英国C日本D匈牙利4、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外部协调B政府协调C民间协调D内部协调5、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可以划分为()。A强力健全型B松散组合型C折中型D内外结合型二、填空题1、大都市政府,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2、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3、是最纯粹的“大都市模式”,具有直接的政治合法性、明确的财政自治和对一定功能地区行使多元权力。4、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5、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6、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7、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的一体化。8、区域协调的主要是采用公众参与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以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规划,保证与监督区域规划的实施。9、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10、Citistate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三、名词解释1、Citistate(城市联盟):2、区域规划:3、区域经济一体化:四、简答题1、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2、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4、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什么?5、区域协调有哪些不同的调控模式?6、区域协调的手段有哪些?五、论述题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