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基本概念(PPT 73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73生產與作業管理基本概念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工商管理學系面授教師:吳章瑤老師Chapter1/732生產管理基本概念1.1生產管理的意義1.2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1.3生產力與績效1.4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差異1.5生產管理與組織內各部門的關係1.6生產管理者面臨的挑戰及應具備的能力1.7生產/作業管理探討的主要問題/7331.1生產管理的意義由於顧客對品質與交期的要求越趨嚴苛、市場競爭亦趨激烈與市場需求快速變化、產品生命週期的日益縮短,以及跨國的生產、運籌與行銷,使得生產管理成為今日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課題。顧客涵蓋生產系統的內部及外部顧客;以企業的立場來看,企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其最終購買及使用者,即外部顧客;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的使用者,即內部顧客。Page:4/7341.1生產管理的意義生產線上後一作業單位即為前一作業單位的顧客。從事生產管理的人員應有服務顧客並使顧客滿意的決心與作為,才可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生產管理者。Page:4/7351.1生產管理的意義1.1.1管理/作業系統及其管理生產過程中,公司必須投入包括人力、物料、時間、資金、設備、資訊與能源等資源,並經過適當轉化的過程,以獲得能滿足顧客需求之有形的物品或無形的服務。參考圖1.1所示生產管理,即是將管理的原理原則如規劃、組織、用人與管制等應用於生產作業中,使投入至產出的全部轉化過程能有效的進行,以配合企業的整體目標。Page:4、5/736圖1.1生產/作業系統之示意圖投入轉化產出回饋Page:5/7371.1生產管理的意義回饋主要是指,針對在各生產活動進行中及結束後,需要比較執行成果與預期目標間是否存有差距,若存在顯著差距時即需適時修正執行中的活動,以確保成果達成。所謂轉化亦視實際發生場合而有所不同,例如轉化若發生於實體物品的產生,則此情形多屬於製造業;若發生於地點的變動,則多屬於交通事業。表1.1列舉說明不同行業其轉化的對象會有所差異。Page:5/738表1.1行業別及其處理的事物轉化的對象行業實體的物品製造業地點交通運輸業物品的交換零售業物品的儲存倉儲業心理及身體醫療保健業資訊電訊事業Page:5/739表1.2生產/作業系統實例說明作業系統主要的投入及資源主要的轉化功能理想的產出醫院病人、醫生、護士、醫療設備、藥品心理或身體的醫療保健身心健康的人餐廳顧客、食物、服務生、廚師、餐具設備美味的飲食、良好的氣氛滿意的顧客汽車製造業鋼板、零件、工具、設備、工人製造、組裝、塗裝高品質的汽車學校或大學高中畢業生、老師、教材、教室教學、討論受教良好的學生百貨公司顧客、展示場、售貨員吸引、促成購買行為業績良好、顧客滿意物流中心各式物品、倉儲系統儲存配送快速安全送達Page:6/73101.1生產管理的意義1.1.2學習生產與作業管理的目的(1)生產與作業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之一:過去只有製造業的人員需瞭解此領域知識,現在連服務業,甚至政府單位都需瞭解作業管理的重要概念及方法,否則無法與他人溝通。(2)生產與作業管理驅使管理者能有系統地檢視組織的活動:例如行銷人員必須瞭解生產排程、產品檢驗等技能,才能與顧客討論產量、交期等的相關事宜。Page:6、7/73111.2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以下針對最近約200年,製造業的生產型態及其管理的演進,大致分成三個階段1.2.1工藝生產時代(約1850年代前)1.2.2大量生產時代(大約1850年至1975年)1.2.3彈性生產時代(1975年以後)Page:7~9/73121.2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1.2.1工藝生產時代(約1850年代前):此時代又分成三種生產系統:(1)學徒制的生產系統:生產內容主要是資深師父對工人在手藝及勤惰上的監督。(2)個體戶的生產系統:此種生產適用於技術層次低且不需複雜工具的產品。(3)工廠的生產系統:此時期的生產管理者,本身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工程技術,使其有能力選用適合的機器設備。Page:7、8/73131.2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1.2.2大量生產時代(大約1850年至1975年):此一時期生產管理的特色是專業幕僚群及中階主管的建立,管理的重點是如何管制生產流程及降低成本。另外,妥善解決工會與資本家衝突的問題,當時在歐美國家亦是生產管理上的一大要務。此時期末所出現的電腦,對生產管理來說更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電腦處理大量數據能力及速度,使得物料需求計畫等生產管理系統,得以發展及應用。Page:8、9/73141.2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1.2.3彈性生產時代(1975年以後):此一時期電腦科技應用於生產管理及生產機械,使得生產系統更具效率、彈性及應變能力。此時期陸續出現許多管理新觀念或新方法,如下所示:(1)資源需求規劃:將最終產品需求展開成為對各個零組件的需求。(2)剛好及時生產:庫存降至最低。(3)全面品質管理:以顧客滿意為目標。(4)企業流程再造:將組織內所有業務流程重新改造。Page:9、10/73151.3生產力與績效1.3.1生產力1.3.2績效衡量1.3.3封閉系統及開放系統1.3.4生產系統提供的服務Page:10~15/73161.3.1生產力生產力(productivity)定義:為產出與投入的比例,一個生產系統的投入包括設備、人力、物料、時間及資金等資源,產出乃指可以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產出總值人工生產力投入工時總值產出總值物料生產力投入物料總值實務上存在問題品質因素:指考慮值或量,未考慮顧客滿意相關的品質。外部因素:例如交通、電力品質改善或協力廠品質提升。量度的基準不一:例產品不同,零件數目及價格亦不同。Page:10、11/73171.3.2績效衡量成本:低成本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之一。品質:包括性能、特點、可靠度、一致性、耐用性、服務性、美學及信譽(或產品形象)。交期:指接受訂單開始到公司交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長度,有時亦指公司承諾交貨日期。彈性:包括產品組合、產品範圍與生產流程、產量的彈性。快速:以時間為競爭手段的市場。服務:售前與售後服務皆是產品的一部分。Page:12、13/73181.3.3封閉系統及開放系統傳統上,生產管理者為使生產作業具有效率,總是設法將生產系統與外部隔離開來以避免來自外部的干擾。這種封閉系統(closedsystem)管理方法的最大理由是,與外界的接觸常被認為是造成生產干擾的主要因素。Page:14/73191.3.4生產系統提供的服務資訊提供:例如提供產品特性、製程特性及成本結構等資訊給研發單位,以作為品質改善參考。協助解決問題:例如解決產品的設計開發、如何降低成本等問題。協助業務部門:以生產線作為展現其產品特性及應用方式的實例。支援售後服務工作:例如提供修護零件、產品專業知識等。Page:15/73201.4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差異服務是無形而產品是有形的。服務的產出通常與服務的消費同時發生:例如學校的教學、律師的諮詢等。服務的顧客經常親身參與在整個服務流程中:例如醫生看病、應讓病人參與醫師診斷與處方,以強化治療效果。服務業的產能易消失性:例如飛機的機位。Page:15/73211.4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差異服務業的地點要遷就顧客:例如消防車、救護車等。勞力密集:人力是否運用得當將影響作業績效。服務的績效不易衡量:例如醫院、學校、政府等。Page:15、16/73221.5生產管理與組織內各部門的關係對企業而言,具有直接影響的外部環境因素包括:(1)競爭者(2)欲進入相同行業的潛在進入者(3)可取代公司產品的替代品(4)供應商(5)顧客生產管理者必須努力從生產績效及顧客滿意方面持續改善,使公司的核心能力能與此五種外部競爭因素保持適當的平衡。Page:16/7323圖1.2生產作業部門與其他單位的關係Page:17/73241.6生產管理者面臨的挑戰及應具備的能力1.6.1面臨的挑戰1.6.2應具備的能力Page:17、18/73251.6.1面臨的挑戰須加快新產品的引進速度:專業人員必須以團隊方式協同工作。須使得生產系統具有彈性:在合理利潤下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須學習管理生產系統的知識:應具備從全球的觀點來選擇供應商等管理知識。須能有效採用新科技以強化整體生產力:生產管理者對公司科技基礎建設,要能提供明智的決策。Page:18/73261.6.1面臨的挑戰須能快速地提昇組織的整體營運品質:生產管理者在追求營運品質的同時,也要注意時效性。須能管理多樣化的員工:將有顯著差異的員工調和一起為組織的目標共同努力。成為社區及地球村的良好公民:不能忽視環保、資源善用、社會責任、企業倫理、法律規範等問題。Page:18/73271.6.2應具備的能力技術性能力:指所負責生產物品的相關特性等知識。人際關係能力:指與人共事互動順暢的能力。觀念化能力:指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並深入瞭解部門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三種能力對管理者而言,其職位高低或負責處理的事務不同,三種能力相對重要性也不同。如圖1.3所示Page:18、19/7328圖1.3不同階層管理者所應具備之能力的相對重要性觀念化能力人際關係能力技術性能力觀念化能力人際關係能力技術性能力技術性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觀念化能力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Page:19/73第二章:生產與作業策略/產品規劃/7330生產策略2.1策略規劃與生產管理2.2生產策略的意義2.3生產策略的規劃內容2.4生產策略的評估2.5生產策略的新思維2.6結論/7331生產策略生產策略是公司策略規畫的功能性策略之一。公司策略規劃是企業為了達到其企業目標、使命,在考慮公司外部因素(如政治、市場、技術等)及內部資源(如人力資源、財務資源、機具設備等)等因素之後,再奠定基於適合其企業的各項功能性策略之上(如生產、財務、行銷等策略),所形成的一整體性策略。Page:26/73課程名稱:生產與作業管理生產策略策略規劃之目的在於規劃、指導並調整企業之策略或經營方針,藉以使企業機構得以邁向更高層次及追求更大的成長。公司策略是組織的整體策略,而且是個別功能性策略之基礎。圖2.1描繪出公司策略與公司目標、內部資源、外在因素及各功能性策略之間的關係。32Page:26/7333圖2.1公司策略與公司目標、使命、內外在環境之關係內部資源:人力資源財務資源技術、設備、資訊,…公司目標(使命)外在因素:政經、法律、市場…功能性策略財務策略行銷策略生產策略研發策略...公司策略圖2-1公司策略與公司目標、使命、內外在環境之關係Page:26/7334策略規劃與生產管理影響生產策略規劃的主要因素生產力(productivity)政府法令(governmentregulation)競爭(competition)技術變革(technologicalchanges)消費者意識(consumerawareness)成本與品質(costandquality)Page:27/73課程名稱:生產與作業管理策略規劃與生產管理生產力:生產力一般是用來衡量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一個公司生產力的大小,幾乎決定了生產策略,因此生產力可謂是影響生產策略最重要的因素。政府法令:政府有關環保、勞工安全等法令,對於生產系統、工廠設施規劃、工作設計等都造成莫大的衝擊。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無處、無時不在,一般競爭方式包括價格、品質、交期、彈性、產品差異化及服務等,這些都足以左右生產策略。35Page:27/73課程名稱:生產與作業管理策略規劃與生產管理技術變革:企業為強化市場競爭力,必須不斷發展新產品或服務。消費者意識:由於消費者意識提高,關於產品安全與品質等因素,已形成一股讓製造業者無法忽視的壓力,必須重新思考生產計劃與生產活動。成本與品質:如何降低成本及提高品質,來因應激烈競爭的市場,已成為公司必然肩負的使命之ㄧ。36Page:27/73課程名稱:生產與作業管理2.2生產策略的意義生產策略是以企業策略規劃中與生產管理相關之目標或政策為藍本,再透過對於生產活動中資源之運用、規劃、控制及產品或生產技術之改進,而達成企業目標或企業使命。生產策略的主要架構,如圖2.2所示。37Page:27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