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PPT-4生产现场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主讲教师常永吉第四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第一节生产现场管理概述一、生产现场现场一般是指作业场所。生产现场是指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也包括生产后方各辅助部门的作业场所,如库房、实验室、锅炉房等。二、生产现场管理所谓生产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与优化组合,以保证生产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场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合理组织各种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没备、工艺装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煤、汽)、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规章)、环(环境)、信(信息),使之有效地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并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三、现场管理的特点1、基础性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现场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地在基层得到贯彻与落实。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2、系统性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现场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系统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就是整个企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现场管理。这个系统输入的是人、机,料、法、环、资、能和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有机的转换过程,向外部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优质的服务。同时,反馈转换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的性质是综合的、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的和可控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部门、各环节、各工序违背统一指挥而各行其是。3、群众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企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员工群众参与管理。4、开放性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在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经常需要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信息反馈,以保证生产有秩序地连续进行。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要做到及时、准确、齐全,尽量让现场人员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5、动态性优化现场管理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现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条件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四、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加强现场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从管理理论上分析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员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员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要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投人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可见,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二)从管理实践上分析我国工业企业对生产现场管理历来是重视的,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一五”时期,机械工业部通过调查,认识到应“根据企业不同生产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出要“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强调要“管好在制品”。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创造了许多现场管理经验。例如.建立生产人员、基层干部和领导干部与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把生产现场的工作同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强调机关科室要为生产现场服务,实行“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五到现场”(生产指挥、思想工作、材料供应、科研设计、生活服务到现场)。在仓库管理中实行“四号定位”与“五五化摆放”,即对仓储的各种器材规定出固定的摆放位置,按库号、架号、层号、位号对号入座;并按五个为一个记数单元进行摆放。为培养职工队伍,提出“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坏天气和好天气、领导在场和不在场、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的作风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从实际出发.在新形势下创造了许多优化现场管理的新经验。尽管有一批现场管理搞得相当好的企业和车间.也积累了不少具有先进水平的管理经验,但从全局看,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企业注意抓了市场,忽视了现场,管理重心外移,而不是内沉。有些新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差,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落后集中反映在:现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现场生产秩序混乱员工干活无计划,操作无标准;职责分工不明,遇事推诿扯皮,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供应不及时,生产不均衡,工时利用率低,安全、质量事故频繁。2、现场存在浪费现象用人过多,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停工等待,无效劳动;生产过剩,库存积压,资金周转慢;物料消耗高,产品档次低,不必要的装卸搬运,出现大量的废品和不良品;长明灯、长流水、到处“跑、冒、滴、漏”。3、现场环境“脏、乱、差”设备布局、作业路线不合理;物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工具箱、更衣箱参差不齐;门上有尘土,地面有油污,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积狭窄,环境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求。4、现场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人们还普遍存在不符合大生产和文明生产要求的旧观念、旧习惯、“惰性”、作风散漫和纪律松弛等毛病。(三)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推广应用,这些都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在生产现场。如果没有先进的现场管理,先进技术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技术进步的成果就不能很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有些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但由于现场管理水平低,迟迟不能投产或投产后不能达标,就是例证。(四)加强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素质,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需要现场管理与企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作为区域性的子系统,现场管理要服从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要求,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优化各项专业管理。同时,企业管理也要以现场管理优化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各职能科室要主动地为生产现场服务,为现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现场管理搞好了,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才有可能。提高对现场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增强搞好现场管理的自觉性,把优化现场管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五、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工序管理工序: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那一部分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现场工作的基本单位。工序管理:按照工序专门技术的要求,合理配备和有效利用生产要素,并把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工序的整体效益,通过品种、质量、数量、日程、成本的控制,满足市场对产品要素的要求。其关键是对工序所使用的劳动力、设备、原材料的合理配备和有效利用。2.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内部生产加工这一阶段的物流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是选择合适的生产组织形式,认真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对各个生产环节和工序间的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合理制定在制品定额,提高搬运效率,只有将这样一些因素进行系统优化、综合考虑,缩短物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在制品占有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使各工序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使生产活动保持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3.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对现场的空间管理,即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美好、舒适的环境。一般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和定置管理。(二)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物流有序物流有序要求生产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使生产活动保持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2.生产均衡生产均衡要求工艺布局、劳动组织合理,生产条件准备充分,按工艺流程、期量标准有节奏地进行生产。3.设备完好没备完好要求遵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各类设备保持完好、整洁。4.信息准确信息准确要求对各种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的填写要符合规范,字迹工整,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等。5.纪律严明纪律严明要求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等齐全、合理并得到严格执行,员工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劳动纪律。6.环境整洁环境整洁要求对各种设备、物品进行定置管理,工厂和车间地面整洁,道路畅通,标记明显,生产环境达到作业要求,环卫符合国家规定,消除现场“脏、乱、差”状况,保持文明整洁的生产环境。通过生产现场管理,形成良好的生产现场。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定置管理、5S活动和目视管理,也包括搬运管理。第二节定置管理一、定置管理的概念定置管理是我国工业企业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学习引进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作为生产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为生产过程主要要素的人、物、场所三者的相互关系。它通过运用调整生产现场的物品放置位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的关系;通过整理,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品消除掉;通过整顿,把生产场所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这种定置要科学、合理,实现生产现场的秩序化、文明化。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二、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定置管理最终要实现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以高效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物的结合。(一)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在生产现场,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有A、B、C三种:1.A状态:是人与物能马上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某种刀具、模具、量具,他能及时拿到后立即使用,不耽搁时间,这时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就是A状态。这是生产中最理想的状态。2.B状态:是人与物不能马上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生产现场物品乱丢乱放,造成需要用时找不到,结果因寻找而浪费时间。再如一些半成品堆放不合理,当加工时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个捡起来,这样就会影响到工时消耗,又会增加工人疲劳强度。B状态在企业内是经常见得到的。3.C状态:是指生产现场的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物之间已不存在联系,但物仍在生产现场。如生产现场存在已报废设备、工艺装备,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垃圾、切削以及同生产现场无关的工人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在生产现场没有价值,但仍占用作业面积,同时也会给生产现场带来许多麻烦、障碍,成为许多问题的事故源。在处理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时,应采取一切措施和方法,坚决消除C状态,积极分析B状态,使之转化为A状态,让生产现场人与物都处于A状态,这是定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二)人与物的结合成本在生产活动中,为实现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消耗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时间的工时费用,这种工时费用称之为人与物的结合成本。结合成本,即物的使用费用。人与物的结合成本,和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有直接关系。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A状态时,结合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B状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