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生产作业管理中,要对加工对象的顺序作出合理安排,这对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及时交货具有重要意义。11.1现场管理概述11.1.1现场管理的含义现场,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工作、试验的作业场所。企业现场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作业活动的特定场所,包括生产现场、经营现场、办公现场、生活现场等。企业现场按照与生产活动的关系又可分为生产现场和非生产现场。其中生产现场按分工关系又可分为基本生产现场和辅助生产现场。如机械加工、纺织等从事产品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为基本生产现场;维修、动力等从事辅助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为辅助生产现场。生产现场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活动场所,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方法、生产环境、生产信息等生产要素,简称“人、机、料、法、环、信”。在产品制造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要在生产现场有序、均衡、协调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流动。其中人流作为现场的指挥和核心,操纵着另外两类现场活动:一类是物质的转换过程,从输入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到加工输出半成品或成品,形成物流。二类是伴随着物流产生的信息流,它规划和调节着物流的方向、数量、速度、目标,使物流有序、均衡运动,这两类运动在生产现场的有机结合形成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好坏都取决于生产现场。生产现场是企业的执行层,从原材料投入前的准备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每时每刻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计划来运行,对人员、设备、材料、工艺规程、场地、信息等组成的生产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使人与物、技术与管理之间有机结合,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可分为广义现场管理和狭义现场管理。广义现场管理是指企业所有现场作业活动的管理,包括生产现场管理、经营现场管理、办公现场管理、生活现场管理等。狭义现场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包括基本生产现场管理和辅助生产现场管理。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现场管理,即以生产现场为主要内容,它可分为四层意思。1.现场管理是运用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管理制度是指现场的设备、工具、在制品、产成品等的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现场质量事故的处理制度等。管理标准是指现场岗位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操作管理标准、工艺管理标准等。管理方法包括现场的定置管理法、模特法、5S活动法、规范化管理法等。管理手段是指管理者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文件图纸、信息流传递等手段,提高现场管理效能。2.现场管理的对象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现场的人员、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在制品、燃料动力、场地环境、信息等。3.现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这与企业管理的职能是一致的。但是,这里的计划主要是现场生产作业计划;组织主要是现场合理组织作业班组等;协调主要是班组之间、操作者之间生产进度的相互协调;控制主要通过信息流反馈对生产过程的控制。4.现场管理达到的目的是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11.1.2现场管理的任务现场管理的任务,由它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目标决定。现场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最基础性的管理。现场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现场活动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以达到优质、高效、文明、安全的目的。1.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完成如下现场管理任务。(1)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管理标准、指标体系、评估内容和考核办法,提高现场管理水平。(2)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现场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服务。(3)研究和探索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的内容,创建新的有效管理方法。2.要实现上述现场管理任务和搞好现场管理的具体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现场管理的认识,牢固树立搞好企业管理,特别是要搞好现场管理的思想。(2)制定现场管理目标。企业在制定中、长期计划时,要同时制定现场管理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现场管理普遍上一个新水平。(3)制定行业现场管理要求和细则。各行业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适合本行业需要和便于实施的行业现场管理要求和细则。如机械行业可根据机械加工类型的特点,以工艺管理、定置管理为重点提出要求;化工行业可根据容器、管道连续化生产的特点,以岗位规范化、标准化为重点提出指导性的要求。(4)制定现场管理达标规划。各企业应根据现场管理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达标规划,加强督促、指导交流工作。新观点面向21世纪的组织坐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珞琳斯卡医院(TheKarolinskaHospital)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组织重组,在重组过程中围绕患者重新设计了传统结构,把医院里的患者看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挂号、手术等单独的步骤。在重组前,医院有47个独立部门而且高度分散,其客户服务水平是难以接受的。例如,一些患者从他第一次与医院接触到接受治疗要相隔255天,而治疗过程仅占全部过程的2%。医院缩减了部门的数量并且将保留的部门进行了重新设计,共形成了11个部门,设立了2个新的岗位:协调护士和首席医生。协调护士的责任是确保所有部门内和部门间的作业平稳进行。首席医生负责保持每个部门内高层次的医疗水平。组织重组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等待手术的时间已经从6或8个月削减到三个星期。关闭了15个手术室中的3个,然而,每年仍能够多进行3000例手术,比过去增加了25%。”资料来源:摘自RahulJacob.“TheStruggletoCreateanOrganizationforthe21stCentury,”Fortune131.no.6(April3,1995),pp,90-99.1995Time,Inc.Reprintedbypermission.11.2定置管理、5S活动和目视管理11.2.1定置管理1.定置管理的含义“定置”是研究物品进行整理和整顿方式的专业用语。从字面上理解。它是指物品在空间的特定位置,它不同于一般的“放置”。一般的放置寓意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定置则具有主观意识的目的性。因此,定置管理,就是以生产现场物品的定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协调与控制的全部过程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以生产现场为研究对象,研究生产要素中人、物、场所的状况,以及三者在生产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力求消除工作中不合理的因素、浪费因素和浪费现象,通过整理和整顿,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对象清除,把生产现场所需要的对象放在规定的位置,使人、物、场所处于最佳结合状态。通过建立、健全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工艺流程,充实和完善必要的工位器具与运送装置,使物流的运行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文明操作,减少工件的磕碰划伤与锈蚀,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目的。所以,定置管理的实质就是,从改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着手,力求求本溯源达到一个能够保证工作质量的现场环境。2.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1)人与物的四种结合状态在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夹模具、操作人员、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归纳起来就是人、物、场所、信息等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物的因素。只有人与物的合理结合,才能使生产有效的进行。人与物的结合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状态:①A状态:即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工人使用的各种工具,由于摆放地点合理而且固定,当操作者需要时能立即拿到或者做到得心应手。②B状态: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一个操作者想加工一个零件,需使用某种工具,但由于现场杂乱或忘记了该工具放在何处,结果因寻找而浪费了时间;或者由于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当加工时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一个地拣起来,既浪费了工时,又增加了劳动强度。③C状态:人与物处于关系松散状态,已不需要结合的状态。如本加工工序已完成需要转入下工序再加工或转入检验工序的物品。④D状态: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这种物品与生产无关系,不需要人去同该物结合。例如,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已经报废的设备、工具、模具,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废品、切屑,以及同生产现场无关的工人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放在生产现场,必将占用作业面积,而且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及安全。定置管理就是要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整理、整顿,改善B状态,使之达到A状态,减少C状态,消除D状态,把有价值的物品移到需要的地方,把不需要的无价值的物品从现场消除掉。因此,定置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5S”活动的深入发展。(2)人与物的结合成本为了能用定量化的概念来理解各类状态物品之间的关系与生产的关联程度,明确定置管理的研究内容,我们在这里引入一种概念,即对象物的存在价值,它是物的特有状态在价值上的表现,是人与物能否有效结合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购买的各类物资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从价值观念来讲,所有物品都有两种价值形态,即物的原来价值和存在价值。物的原来价值。即为人与物结合发挥效用状态时的价值,也就是物品的购进价格及物品的合理储备期间发生的保管费用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这相当于物品的厂内计划价格,物的原来价值用符号V0表示。物的存在价值,即当人与物未结合时,物品只呈存在状态时的价值,它的符号用V表示。当我们要把只呈存在状态的物品改变成人与物结合并发挥效用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支付出结合成本。所以,这三者的关系是:物的原来价值(V0)=物的存在价值(V)+人与物的结合成本(g)或:V=V0-g或:g=V0-V当人与物关系处于A状态时,即人与物立即结合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时,物的存在价值几乎等于物的原来价值。结合成本g近似于0,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我们可以认为V=V0。定置管理经济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g值,提高物品的存在价值。例如,某企业冲压车间加工某零件,需要到模具库取用模具,假设该模具原来价值V0=1000元,取用定额工时为24分钟,该车间工时费用为10元,据此可计算该模具存在价值。9696024101000V(元)即人与物的结合成本为4元。如果通过定置管理,而把取用模具的时间减少到12分钟,这样该模具的存在价值V就提高了。9986012101000V(元),即人与物的结合成本由原定额的4元减少为2元,也即定置管理取得的效益为2元。再举一例,例如,某机床操作者在加工某一零件时需要使用钢卷尺,而钢卷尺被上夜班的工人锁在工具箱中,假设钢卷尺原价值为2元,而去寻找那位工人需要36分钟,工时费用为10元,据此计算该钢卷尺在此状态的存在价值:46036102V(元)这时人与钢卷尺的结合成本为6元,该钢卷尺的存在价值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或者砸坏一把一元钱的铁锁,这样还可能使该钢卷尺的存在价值接近一元钱。如果领(买),仓库比较近,就不如干脆重新领(买)一只钢卷尺使用,比寻找还便宜合算。当人与物结合处于C状态时,即物与生产活动无关,在这种状态下,物的存在价值等于0。由上分析,可以看出,使人与物的结合保持A状态,是降低结合成本,提高物的存在价值的最佳途径。(3)场所与物的关系在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生产有效程度的决定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场所的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最优结合,必须首先处理好物与场所关系,实现物与场所的合理结合。场所与物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人与物的合理结合的基础,定置管理,主要就是研究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具体说来,就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品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科学地固定在某场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