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输入门第一节运输认知第二节运输市场与运输服务第三节运输合理化第四节运输功能与地位一、运输的定义(一)运输是物品的空间位置移动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的载运及输送。广义的运输经营活动还包括货物集散、装卸搬运、中转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操作。虽然运输过程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但它可以创造货物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物质产品增值)。运输作为物流系统的一项功能来讲,是对购买者和使用者的一种服务,而不是可以触摸到的有形产品,而购买这种服务和购买有形产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其具有四方面的移动特性。速度、可靠性和频率货物运输设备影响运输的准备运输货物的批量装卸成本(二)运输和物流的区别(三)运输与交通的区别(四)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五)运输与搬运的区别(六)运输的分类二、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一、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三、按运输的范围分类四、按运输的作用分类五、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六、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七、按运输的领域分类运输分类适用范围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铁路运输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和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的货运水路运输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并在内河及沿海,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航空运输主要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高的高价值货物的运输管道运输主要适用于大宗流体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煤浆、矿石浆体等1、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2、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运输分类特点自营运输多限于公路运输,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且多以近距离小批量货物运输为主经营性运输广见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业中,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最常见的汽车营业运输系统一般可分专线运输及包车运输公共运输体系的构筑投资相当大,回收期长,风险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基础性系统,在我国一般没有相应的企业投资经营3、按运输的范围分类运输分类特点干线运输速度一般较同种工具的其他运输要快,成本也较低,是运输的主体支线运输与收、发货地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二次运输由于是某个单位的需要,所以运量也较小厂内运输一般在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4、按运输的作用分类运输分类时序性集货运输货物“集中”后才能利用干线运输形式进行远距离及大批量运输配送运输干线运输完成后将货物“分发”给零散分布的各个用户5、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运输分类特点一般运输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服务的适应性不强联合运输可缩短货物的在途运输时间,加快运输速度,节省运费,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托运手续,方便用户多式联运比一般的联合运输规模要大,并且反复地使用多种运输手段,以实现最优化运输服务6、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运输分类特点直达运输可以避免中途换装所出现的运输速度减缓、货损增加、费用增加等一系列弊病,从而能缩短运输时间、加快车船周转、降低运输费用。中转运输可以将干线、支线运输有效地衔接,可以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运输效率。按运输的领域分生产领域的运输它是作为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直接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其内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运输。厂内运输有时也称为物料搬运。流通领域的运输它既包括物品从生产地点向消费地点的移动,也包括物品从供应链的上游生产地点向下游生产地点的移动,也包括由物流网点向消费(用户)地点的移动。生产领域的运输活动一般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因此称之为厂内运输。是流通领域里的一个活动环节。其主要内容是以社会服务为目的,完成货物从生产地向消费地在空间位置上的物理性转移过程。7、按运输的领域分二、运输的一般流程接单登记调用安排运输工具交换提货发运在途追踪到达签单到达签收回单运输结算(一)运输需求1、含义:2、运输需求的特点普通性、复杂性、依附性、空间方向性、时间特定性、部分可替代性三、运输系统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二)运输供给2、运输供给的特征1、运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部门或企业为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求而提供运力的总和。3、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军事需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运输工具造价与科技发展政策的倾斜方向军事需要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三)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图1-2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1、运输节点所谓运输节点,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一般而言,货物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在现代的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有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2、运输线路表1-2五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运输线路密度统计表国家国土面积运输线路密度(公里/万k2m)人口数量运输线路密度(公里/万人)中国1344.510.4美国6869.3253.6德国14680.465.9印度5403.921.6巴西1885.8118.4近年来,尽管我国运输线路建设增长迅速,但是,相对于我国国土和人口数量来说,我国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美欧国家,而且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美国和德国国土面积运输线路密度是我国的10倍和5倍多,美国和巴西人口数量运输线路密度是我国的24倍和11倍,就连印度与我国相比,国土面积运输线路密度也是我国的4倍3、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牵引车、拖轮。1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车皮、挂车、驳船。2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3管道运输是一种相对独特的运输方式,不像其他运输工具那样可以凭借自身的移动带动货物移动,故可将泵(热)站视为运输工具,甚至可以连同干管都视为运输工具。它的动力装置设备(泵(热)站)与载货容器(干管)的组合较为特殊,因此设备总是固定在特定的空间内第二节运输市场与运输服务一、运输市场的构成1、运输市场的含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输服务的购买者向运输市场提出的一种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要求。有狭义的运输市场和广义的运输市场之分,它的形成源自于对运输服务的客观需求,以及合适的运输工具及有可供运输工具运行的铁路、公路、航道和港站等的运力供给,包括设施和劳务。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即进行运输服务买卖的场所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显性或隐蔽的业务活动2、运输市场的特征劳务性;劳动密集型;区域性强;波动性;自给自足性。3、运输市场的构成运输是物流活动,活动的主体就是参与者,活动作用的对象是货物客体。货物可能属于参与者,也可能不属于参与者。运输必须由货主和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图1-7货主与运输参与者承运人是受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委托,按委托人的意愿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委托人委托的运输任务,同时获得运输收入。是货物的所有者,可能是托运人(或委托人)或者收货人,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是同一主体,有时是非同一主体指根据用户要求,并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招揽货物、组织运输和配送的人指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往往采取规章制度、政策促进、拥有承运人等形式公众关注运输的可达性、费用和效果以及环境上和安全上的标准4、物流运输市场的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按行业划分可分为铁路运输市场、水路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航空运输市场、管道运输市场按运输对象划分可分为货运市场、客运市场、装卸搬运市场按运输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运输市场和国际运输市场按供求关系划分可分为买方运输市场和卖方运输市场按运输需求的弹性划分可分为富有弹性运输市场和缺乏弹性运输市场二、运输服务供给者1、单一方式运输服务供给者2、专业运输服务供给者3、联运运输服务供给者4、中间商第三节运输合理化一、运输合理化要素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第1节公路货物运输概述二、不合理运输的形式1.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9.超限运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7.运力选择不当6.过远运输5.倒流运输1)返程或起程空驶;2)对流运输;A、明显的对流运输;B、隐蔽的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图隐蔽对流4)倒流运输5)重复运输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弃水走陆;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超限运输(一)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二)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三)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四)尽量发展直达运输(五)配载运输(六)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三、运输合理化的方式第四节运输功能与地位一、运输的功能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图1-1物流管理中运输的两大功能短时储存物品移动物品移动: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半成品,还是产成品,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被移到下一阶段,还是移动到终端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123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运输的主要功能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两个方面。运输的主要职能就是以最少的时间将货物从原产地转移到目的地,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短时储存:就是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使用该功能时,需要综合其适用条件和成本因素。二、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社会生活必备条件2、社会再生产必要条件3、影响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4、实施物流合理化的关键三、运输合理化意义1、提高运输效率2、消除浪费现象3、加速货物流通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运输的概念、运输的功能与运输的特点,运输系统的构成(包括运输工具、运输节点与运输线路)。最基本的五种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在运输市场上有供给者、需求者、中介者与政府四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运输市场的发展。运输业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运输市场发挥了信息传递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结构调整功能和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