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人员电气知识培训培训单位:机电科培训主要内容一、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电气方面相关要求二、发生电气火灾事故处理办法三、发生触电事故急救办法四、各车间安全用电检查重点五、电气作业事故案例分析六、预防电气事故的一般方法和措施一、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电气方面相关要求1、电气安全1.1电气工作人员,上岗应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用具进行操作。维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由电气工作人员进行。1.2电气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1.3严禁在输电线路上带电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置保护罩或遮栏及警示标志。1.4在电源线路上断电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应加锁或设专人看护,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1.5在带电的导线、设备、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不应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1.6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应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1.7熔断器、熔丝、熔片、热继电器等保险装置,使用前应进行核对,不应任意更换或代用。1.8采场的每台设备,应设有专用的漏电保护开关;停电或送电应有工作牌。2、线路2.1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矿用橡套电缆。2.2绝缘损坏的橡套电缆,应经修理、试验合格,方准使用。在长度150m范围内,橡套电缆接头应不超过lO个,否则应予以报废。2.3在停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采取验电和挂接地线等安全措施。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地线拆除后再通电。2.4从变电所至采场边界以及采场内爆破安全地带的供电线路,应使用固定线路。3、变电所3.1变电所应有独立和防火、防潮及防止小动物窜入带电部位的措施。3.2变电所的门应向外开,窗户应有金属网栅,四周应有围墙或栅栏,并应有通往变电所的道路。3.3线路跳闸后,不应强行送电,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送电。3.4停电作业时,应进行验电、挂接地线、挂警示牌。4、照明4.1夜间工作时,所有作业点及危险点,均应有足够的照明。4.2行灯或移动式电灯的电压,应不高于36V。4.3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安全电压应不超过12V。4.4380/220V的照明网络,熔断器或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上,不应装在中性线上。5、保护接地5.1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框架或外壳、电缆和金属包皮、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护接地。5.2接地线应采用并联方式,不应将各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6、电气设施6.1井下各级配电标称电压,应遵守下列规定:——高压网络的配电电压,应不超过10kV;——低压网络的配电电压,应不超过1140V;——照明电压,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应不超过220V;采掘工作面、出矿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间,应不超过36V;行灯电压应不超过36V;——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应不超过127V;——电机车牵引网络电压,采用交流电源时应不超过380V;采用直流电源时,应不超过550V。6.2井下电气设备不应接零。井下应采用矿用变压器,若用普通变压器,其中性点不应直接接地,变压器二次侧的中性点不应引出载流中性线(N线)。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不应用于向井下供电。6.3向井下供电的断路器和井下中央变配电所各回路断路器,不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6.4引至采掘工作面的电源线,应装设具有明显断开点的隔离电器。从采掘工作面的人工工作点至装设隔离电器处,同一水平上的距离不宜大于50m。7、电气线路7.1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巷道,应使用钢带铠装电缆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应使用钢丝铠装电缆。7.2移动式电力线路,应采用井下矿用橡套电缆。7.3井下信号和控制用线路,应使用铠装电缆。井下固定敷设明照明电缆,如有机械损伤可能,应采用钢带铠装电缆。7.4敷设在竖井内的电缆,应和竖井深度相一致,中间不准有接头。如竖井太深,应将电缆接头部分设置在中段水平巷道内。——高、低压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并应不小于电缆外径。7.5电缆通过防火墙、防水墙或硐室部分,每条应分别用金属管或混凝土管保护。管孔应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密闭。7.6巷道内的电缆每隔一定距离和在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地点等的标志牌。7.7宜选用矿用阻燃电缆。8、电气及保护8.1漏电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不应任意取消。9、变(配)电所硐室9.1井下永久性中央变(配)电所硐室,应砌碹。采区变电所弱硐室,应用非可燃性材料支护。硐室的顶板和墙壁应无渗水,电缆沟应无积水。9.2中央变(配)电所的地面标高,应比其人口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m;与水泵房毗邻时,应高于水泵房地面0.3m。采区变电所应比其人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m。其他机电硐室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其入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0.2m以上。9.3长度超过6m的变配电硐室,应在两端各设一个出口;当硐室长度大于30m时,应在中间增设一个出口;各出口均应装有向外开的铁栅栏门。有淹没、火灾、爆炸危险的矿井,机电硐室都应设置防火门或防水门。9.4硐室内各电气设备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o.8m的通道,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o.5m。9.5变配电硐室装有带油的设备而无集油坑的,应在硐室出口防火门处设置斜坡混凝土挡,其高度应高出硐室地面o.1m。9.6硐室内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应注明编号和用途,并有停送电标志。硐室入口应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人内”的标志牌,高压电气设备应悬挂“高压危险”的标志牌,并应有照明。9.7没有安排专人值班的硐室,应关门加锁。10、照明、通讯和信号10.1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安全通道和通往作业地点的人行。10.2井下装卸矿点、提升人员的井口及各中段马头门等处,宜设电视监控系统。11、保护接地11.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11.2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线(采用电缆芯线接地的除外)、电缆接线盒两头的电缆金属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或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11.3接地装置所用的钢材,应镀锌或镀锡。接地装置的连接线应采取防腐措施。12、检查和维修12.1矿井电气工作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对重要线路和重要工作场所的停电和送电,以及对700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应持有主管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签发的工作票,方准进行作业;——不应带电检修或搬动任何带电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动时,应先切断电源,并将导体完全放电和接地;——停电检修时,所有已切断的开关把手均应加锁,应验电、放电和将线路接地,并且悬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警示牌并送电;——不应单人作业。12.2供给移动式机械(装岩机、电钻)电源的橡套电缆,靠近机械的部分可沿地面敷设,但其长度应不大于45m,中间不应有接头,电缆应安放适当,以免被运转机械损坏。12.3移动式机械工作结束后,司机离开机械时,应切断机械的工作电源。二、发生电气火灾事故处理办法①发生电气火灾时,现场人员一方面要迅速上报,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扑灭,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本人和他人受伤。②当发生电气火灾时,灭火人员应奋力扑救,但要注意人身、设备的安全。既要防止人身触电和人身中毒,又要注意减少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利减轻事故损失。③扑救电气火灾时,必须尽快将离故障部位最近的电源开关切断。即应使故障设备退出运行,同时又尽量减少停电范围。救火人员要防本人被火烧着;并防止本人受到窒息的威胁,避免灭火用的化学物质受热后分解出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而造成中毒。有条件的应头戴防毒面具,并应站在上风位置进行灭火。1、灭火人员的安全技术④为了避免电气设备在扑救的过程中招致损坏,对于旋转电器不准使用泡沫灭火器和砂土灭火,以防对电机的定子和转子造成损坏。对于变压器套管和互感器、高压开关等瓷质绝缘,要注意防止瓷绝缘崩裂。当这些设备着火时,不要用冷水浇,以免受高温烘烤的瓷绝缘被冷水一浇引起爆炸损坏。⑤当室内发生电气火灾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以防止空气流通而加大火势。只有在作好充分准备后,才能有选择地打开门窗。要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必须根据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杜绝各种火险。例如加强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避免电气设备和导线过热,防止出现短路故障等。一旦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时,保护装置应迅速动作,通过开关切断短路电流,不使事故蔓延。因此必须使继电保护动作灵敏,跳闸可靠。为了防止发生火灾,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2、电气防火基本原理2.1控制可燃物通过控制可燃物可以减少着火的可能性,并可避免火灾迅速蔓延。例如在变电所的高压室、控制室和电容器室、变压器室等场所不要存放可燃物和易燃爆物。变电所不要采用木板结构的墙壁和天棚。载流导线穿越木板结构的建筑物时,应采用保护管。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充油设备发生渗漏油时,应及时清除积油,避免火星掉落到油面引燃着火。为了提高耐火性,在高温场所电线、电缆要选用耐高温或耐火型,或者在表面涂涮防火漆,或其它防火涂料。2.2消除着火源在容易着火的场所,要避免存放变压器油、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试验,防止在运行中发生带短路地线合闸,或带电合接地刀闸。完善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短路故障应快速切除。开展导线接头温度测量,避免接头过热起火。合理选用导线,防止电流密度过大,造成导线过热起火。对于穿越木板等易燃场所的电气线路,应采用穿铁管等防护措施。此外,还应做好接地防静电、安装避雷针、避雷器防雷击,在有着火爆炸危险的场所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电气灭火和其他建筑灭火一样,主要采用隔离法、窒息法和抑制法。·隔离法:就是使燃烧物和未燃烧物隔离,从而控制火灾范围。在发生电气火灾时,必须迅速切断电源,防止电流助燃。·窒息法:就是减少燃烧区域的供氧,隔绝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域。例如往燃烧的设备上喷射氮气、二氧化碳和四氯化碳;往着火空间喷洒雾状水、泡沫和惰性气体;用砂土掩埋燃烧物;用湿麻袋、湿衣服、湿棉被等捂盖燃烧物;封闭已着火的设备孔洞等。·抑制法:就是中断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例如往燃烧物上喷射1211干粉灭火剂覆盖火焰,当灭火器接触火焰时,受热产生的溴离子与燃烧物在燃烧过程中主生的氢基化合,使燃烧化学反应停止,从而达到灭火。3、电气灭火基本原理4、灭火器具的相关要求对带电设备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器。对注油设备应使用干燥的砂子灭火,不带电的注油设备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5.1电容器室起火电容器起火一般有以下两方面原因:①电容器绝缘劣化被击穿,引起短路起火;②并联电容器组,合闸涌流使导线过热起火。并联电容器合闸投运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称为合闸涌流。合闸涌流可能达电容器额定电流的几倍到十几倍。特别是多组并联电容器接在同一母线上分组投运,最后几组电容器投运时不仅由系统电源对其提供合闸涌流,而且在它之前已经投运的电容器也对它们充电。对于反投运的电容器组来说,先投运的电容器也相当于是一个电源,因此大大增加了合闸涌流。5、变电所常见火灾5.2电缆燃烧起火电缆着火事故,应引起重视。事故原因有:多根电缆同处于一个桥架内,热量不易散发;导线截面过小,严重过载,引起绝缘层软化,使电线短路起火;导线接头过热起火。导线接头过热起火,原因是接触电阻过大,在接头处产生过热,造成接头处金属熔融,产生电弧,进一步使金属熔化。导线接头过热时产生红光,特别是夜间更易发现。引起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的原因很多,例如:导线接头处两个导体的接触面积不够大。焊接时焊接质量不良;采用压接时压接不紧密;采用螺栓连接时螺帽没有拧紧,或螺栓数量不够等。对于铜铝接头,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例如没有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则容易产生电化腐蚀,使接触面产生麻点,接触效果日趋恶化,最后引起接触电弧起火。5.3电力变压器起火⑴、电力变压器长时间通过短路电流爆炸起火:一种是外部短路电流长时间通过变压器,继电保护拒动,由于高温发热,变压器爆炸起火;另一种原因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继电保护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