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兵管理研究方法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南大学商学院2006级博士班《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进展综述姓名:龙小兵学号:0642100092007-5-28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进展综述龙小兵(学号:064210009)摘要: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及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方向。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竞争能力;培育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围绕着如何培育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测度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及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关系等三方面。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定义。有的学者从技术创新资源要素的角度,将技术创新能力看作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并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组合多种生产要素资源,推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能力。技术刨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活动过程能力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持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实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竞争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是技术刨新资源投入转化的价值形态,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现实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达到的实际水平。3更多的学者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看作企业技术能力的组成部分来研究。有的学者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同生产能力和吸收能力共同构成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的效率和产品、工艺的技术水平;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则担负着提高技术能力的重任。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生产能力和吸收能力再强也只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上,永远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经过不断创新,企业在技术能力上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这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析结果,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同技术监视能力、引进与模仿能力、吸收能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或其组织单位)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技术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独创性、商品化(实用化)和系统性的特征。技术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功能能力。而是需要多种功能的配合。最主要的是研究与发展能力、蕾镑能力、工程化能力(包括设计、工艺、工装、试验、生产等能力),同时还需要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能力、关键人才的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等的支撑。有的学者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战略管理能力等。企业的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个组织历史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包括支配企业全体成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行为、习惯和信念等。是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战略管理过程的支配力量。企业文化与资源条件是企业4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企业各项职能活动的客观因素。对行业和技术发展的理解。是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组成部分。为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机会保证。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达到真正目标的、跨功能的决策的艺术与科学。它致力于对市场营镑、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开发及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2.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是人们认识与把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对于正确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减少技术刨新的不确定性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估。已经发展出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多目标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学者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度量。其中,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产品研制周期、产品研制效率、综合商品质量的综合体现;工艺刨新能力是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模具开发、小试生产、批量生产能力的综合。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度量。创新投入能力包括财力和人力投入;创新实施能力包括研究研制能力和制造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包括市场销售能力和新产品效益;创新管理能力包括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还有的学者认为,可以从市场、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市场方面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技术方面包括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制造能力,管理方面包括创新机制、领导素质、创新战略。有的学者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和技术需求分析,技术创新构思与规划,研究开发、生产、价值实现等多个环节的能力的综合,这些环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串联”关系,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并联关系。前一环节能力的高低,必然影响后一环节的实现;前一轮技术创新效果的好坏,也会影响下一轮5技术创新效果。因此。应该从以上五个环节能力来测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有的学者把信息获取、技术获取、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视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过程,将技术创新看作以技术战略、组织环境和资源管理为输入过程,以技术创新的业绩和企业竞争力为输出的过程,并由此构建了包括战略创新能力、智力资源能力、信息资源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和创新基础能力在内的新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各个子指标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封闭的具有五个基点的环状整体,而在环状整体内又有许多内部联系,形成一个网状体系。以此为基础,企业可以对自己的技术创新状况进行评估,而且通过发现本企业网络体系的缺陷,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技术创新问题所在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及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对我国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育的学者从制馒策略方面据出,要营造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如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运行机制,改革教育科研体制,重新确立政企关系.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健进技术创新的微观制度和政策,如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创造性。第二,有的学者从产业组织策略方面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结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性行为,如明确企业目标、增强企业研发行为能力等。第三,还有的学者从市场策略方面提出,需要增加技术创新的供给和需求,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企业要想保持其长期的竞争优势地位,一方面需要保证其既得利益,另一方面需要拓展组织能力以获得长期或者说是未来的利益。然而,在研究中人们发现,有些企业已经具有了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以实现技术创新,但这样的企业却失去了持续竞争6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成功陷阱”或“技术创新陷阱”。为摆脱这种局面,有的学者提出建立二元性企业,以便为实现持续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证。所谓二元性组织,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的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两种战略模式,一种是主要针对短期战略的领导进化式战略模式,另一种是针对长期战略的采取革命性的创新模式。两种模式的共存使得组织可以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以应付眼前的及未来潜在的竞争威胁。有的学者提出要跨越技术创新陷阱,必须依靠战略技术创新。企业跨越技术间断的实践即为战略技术创新。技术间断又称技术转换或技术替代,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战略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技术创新是一次技术范式的变革,是用新的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替代旧的技术范式、技术轨道。它使企业现有的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核心能力整体过时,并建立新技术范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基础。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方向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内涵和特征的界定,但本质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构成的完整的体系,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正因为如此,学者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学术界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时,通常是将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分解成各个构成要素,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与评价,然后将各类要素指标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以此来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各类要素甸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仅凭这些评价指标是很难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的。从统计学的角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要考虑四个问题:一是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二是统计指标的代表性,三是统计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机联系性,四是选择合适的评价参照体系。到目前为止的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既没有完全规范化的测量标准,更缺乏一套可以操作的指标体系。人们在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时,指标的选择大多是根据问题的需要通过人的主观分析和经验来确7定,缺少对指标的代表性、各指标的联系性、数据的可获性的研究.一些定性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观因素太强,评价指标的参照体系模糊,导致现有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差,评价的结果可信性差。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言,学者们提出的政策措施基本属于宏观上的,这些措施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就具体的微观组织而言,指导意义和借鉴性却不大,如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如何才能增强企业的研发行为能力等,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要建立在对技术创新能力本质、构成及成长过程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而现有的研究却通常将技术创新能力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渐进性、积累性的特征,没有看到模仿技术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对企业各方面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要求。总体上来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不仅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今后应该加强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普适性研究,要特别注重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机制和途径的研究,这样才能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及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并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2].昌林等.我国80年代以来建设创新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0,(11).[3].黄鲁成.关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0,(3).[4].彭纪生.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历史沿革、改革历程和现状比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4).[5].李建峰.对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0,(10).[6].远德玉,陈昌曙,王海山.中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O02.[9].杨宏进.企业技术刨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1).[10].郑春东,合金生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