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国防教育地处中欧腹地的“花园国家”瑞士,是一个小国,人口600万,军队仅4万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立国,东界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100多年来,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心的瑞士,居然没有发生战争,其原因何在?对此,瑞士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100多年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这正是重视国防教育的结果。在瑞士,公民的国防观念相当强,家家户户都有国防小册子,枪支弹药发到每家每户,防空洞、地道处处相连,公民例行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训练,并积极交纳国防税,主动参与和支持国防建设。一、全民皆兵、全民动员瑞士实行的是独特的民兵制,和平时期无常备军,其武装力量为民兵部队,有4.25万人,其中除1500余名职业军人(军官和士官)外,其他都是非职业军人。非职业兵员平时从事民间职业,定期短时间离职参加新兵学校训练或到部队参加复训。瑞土是真正“全民皆兵”的国家,其兵役制度在世界上极具特色。瑞土1885年实行军队体制改革,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制度,此后一直采用普遍义务兵役制。瑞士一直保持全民皆兵、全民动员的民兵制军队。瑞土联邦宪法规定,凡20-42岁的男性公民只要身体健康,必须依法服兵役,新兵接受15周的基础训练后正式编人连队,在20-42岁期间还要不断返回部队复训和服役。凡年满19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就近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入伍,在所属军兵种新兵学校接受为期15周的军事基础训练,此后在20—42岁间要接受10次复训,每次为期三周。正是靠着这一独特的民兵制,瑞士才能做到全民皆兵。尽管其职业军人只有一两千人,但瑞士陆军战时经48小时动员后可达35万人,空军与防空部队在战时经48小时动员之后可达3万多人,准军事部队也多达35万,堪称欧洲劲旅。瑞士采取的是“总体防御”威慑战略。瑞士认为,自己国小力单,且因为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也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集团做靠山或盟国支援,必须依靠全民性的总体防御。瑞士将这一战略称为“刺猬战略”:刺猬无力犯人,遇入侵犯便缩成一团浑身是刺!瑞士国防军现在每年的军费开支是54亿美元,而瑞士政府的年总预算才28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军事开支国之一。瑞士的总体威慑战略还有一个特点是重视平时的战争准备,认为威慑的成败是在平时就决定了的,“谁要想获得和平,就必须随时准备战争”。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潜在的敌人显示,使其认识到,入侵瑞士就等于“捅马蜂窝”,最终只能以巨大损失换得沉重的负担。瑞土自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之后的180多年间,尽管一直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不仅没有停止备战,而且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建成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统,可供全部长住人口使用。有人比喻瑞士像块满是洞孔的干酪,公路旁伪装的居民小屋实际是军事基地的大门,从里面可以开出坦克和装有导弹发射架的军用卡车,地下掩蔽工程里建有各种生活必须的基本设施,储存着可供生活10天以上的所需物资。新世纪之初,瑞士国防部取消了保持了100多年的“自行车部队”,使瑞士军队成为一支更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部队。“二战”期间,希特勒军队攻陷法国后,在瑞土东部边境部署了50个师团,制定了“冷杉行动”准备吞并瑞士。但最终让希特勒放弃入侵计划的却不是瑞士的中立政策。瑞土虽然对外奉行永久中立,对内却“全民皆兵、武装中立”。1937年7月的某天,几小时之内,瑞士的男人们穿上了军装,在一个当时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里竟动员了50万人的大军,他们准备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隐蔽阵地内长期固守,危急关头将不惜炸毁与德国和意大利相联的至关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向希特勒汇报说,这个国家不仅在地下有许多民防工事,地上还有许多伪装成山丘的飞机坦克洞库,加上全民武装,如果德军入侵的话,那么将遭受重大损失!但无论怎样计算,要拿下这个面积仅有4.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德国军队至少要付出100万精锐兵力的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希特勒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放弃了入侵瑞士的计划。而欧洲其他小国没有这样的军事实力,所以它们的中立常常被蔑视。二、对国民实行终身国防教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不同的科学发展状况,其教育方法和途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国防教育之中,利用和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进行全民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瑞士非常重视对国民的国防教育,重视提高全民军事素质,发展具有深厚潜力的“总体防御”(或叫“全民防御”)的国防力量。瑞士政府申明,培养和保持民众的国防意识和尚武精神,动员国内力量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不只是为了争取战场上的胜利,重要的是让入侵者看到向这个国家发动进攻将得不偿失,从而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因此,瑞士的四大政党,都通过不同形式在全国宣传国防政策和总体防御思想,把国防活动融合到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将国防意识变为全民的意识,寓军于民、全民皆兵。抓好各级官员的国防教育。规定政府官员和地方负责人都要到国防学院轮训,时间每期2-4周,着重进行国际形势、国家安全政策、战略与资源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有助于决策机关正确分析形势,制定出正确的国策方针。政府为了使国防教育广泛、持久、正常地进行下去,将教育列入法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使法规成为树立国防观念的有效保证。早在1944年,政府就制定了“民防法”,以后又几经修改,并补充了与之配套的17种法律、法规,从而使民防工作的训练、经费、工程、队伍使用和物资储存等方面,都有法可循,既保证了国防教育与战备工作的实施,又促进了国防教育效果的落实。瑞士在全国各地普遍成立军官与士兵协会、公民协会、射击协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的国防教育机构。同时,社会、学校、军队、民防组织和各种宣传机构也都目标一致地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防教育网络系统。瑞士政府编写印刷《民防手册》,发到每个家庭,每年还组织几次规模较大的英雄纪念活动,空军与民防部队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公众日,邀请当地群众参观飞行表演。适时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军事体育竞赛。瑞士每年均举行1—2次全国性射击比赛、数次军事越野或武装马拉松比赛,每年还举行传统的妇女轻武器射击比赛。这些活动参加人数众多,范围广泛,影响深远。长期的国防教育和法律宣传,使瑞士公民的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较强,公民对联邦政府的国防政策给予了积极支持。由于坚持对国民实行终身的国防教育,使之能够在24小时内动员62万人补充军队,如此小国之所以能保持180多年的和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此。瑞士武装部队参谋长的讲话最具代表性:“国防国防,一国岂能无防?无防岂有中立?瑞士要想保持永久中立的地位,要想继续享受百年和平,不但不能彻底废除军队,反而要把瑞士国防军建得更加强大!”瑞士政府的做法对于我们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不无启示。不管是数百年无战事的瑞士,还是不断见诸报端的各地冲突,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当今世界任何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三、富有特色的民防瑞士民防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搞得较好。瑞士差不多十几年来拼命挖地洞。自1962年颁布实施民防法以来,瑞士不断完善民防体制建设和改革,迄今已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联邦民防决策和领导机构及州、镇各级民防组织和民防部队。瑞士民防部队战时48小时最大动员量可达5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现有38万人,占5.5%。民防法规定,凡不服兵役或退出现役的20—52岁的男性公民均有义务服民防役,妇女可自愿参加。民防法同时规定,凡无正当理由拒服民防役者,将依法给予罚款或拘役的惩处。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瑞士民防逐步认识到:民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和一劳永逸之事,只要有战争威胁存在,就不能忽视民防建设,既不能急于求成、大搞突击建设,也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停顿,而是必须将民防建设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使之成为长期性、经常性的任务。目前,全国已建成610多万个达标掩蔽位置,可容纳全国除居住在高山的分散居民外的90%以上的人员;全国建有永久性警报站3400个,流动性警报站2600个,警报覆盖率占全国居民点的85%。随着欧洲形势趋向缓和,战争危险降低,瑞士民防任务及其工程建筑也将更多由战备转向平时的抢险救灾和经济综合利用方面。民防教育普及化。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平时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始终把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普及民防常识作为政府和各级国防组织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民防教育已成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内容之一,并把内容选编进中、小学教科书中。为广泛宣传民防,联邦和各州民防局在民防办公室、训练中心和大到装备车辆、器材,小到铅笔、尺子、圆珠笔上都印上或贴上民防标志。联邦民防局编发的《民防手册》从小学生到养老院的老人都人手一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绝大多数瑞士人认为,只有把民防建设搞好了,才有安全感,因而踊跃参加民防各项活动、自愿到民防部队服役、积极主动为修建民防设施出资和按规定储备并定期更换地下食品已成为瑞士公民的自觉行动。为提高战时的紧急应变和疏散能力,居民每年都至少进行一次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地下生活”体验,一般是在周末或在地下储存食品更换期时进行;并建立了全国民防警报试鸣日,规定每年2月第一个星期一,为全国警报试鸣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使公民提高了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而且积极投入民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