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精选练习题姓名一、选择题:1、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汽车观后镜——凹面镜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3、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5、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漫发射D.发生镜面发射二、填空题:1、当你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你的距离是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像。2、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m。3、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4、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6、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形成的。7、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m,他到像的距离是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28、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三、作图题:1、画出甲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如图甲,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3、如图所示,A′O′J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你大致作出平面镜的位置。4、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四、实验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因为产生个像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或“B”)这一侧观察。(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或“不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有”或“没有”)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或“不恰当”)。因为实验的结论不具有。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3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CACBC二、填空题:1、4,虚;2、反射,5;3、镜面;4、4,不变;5、3,仍能;6、反射,直线传播;7、1.7,2;8、平面镜。三、作图题:略四、实验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因为产生两个像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A”或“B”)这一侧观察.(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垂直”或“不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不恰当(“恰当”或“不恰当”)。因为实验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