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净高尺寸偏差过大、不符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1、现浇楼层楼板结构的板底标高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造成标高不统一、不一致,水平度不水平,甚至出现不同程度倾斜现象。2、楼层结构标高偏差的防治措施:(1)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2)将外侧标高引测点引至楼层已加固好的内架架体上,不少于4个点,以此控制楼层标高。(3)模板顶部墙柱钢筋上设标高标记,结构50控制线误差≤1mm,并标记清楚,严禁私自改动标高控制点。模板支设时严格按标高控制点施工。(4)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垫实且加固牢固。(5)楼梯踏步建筑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建筑模板的结构变形。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梁跨度>6m时,模板跨中起拱L/500;4m≤L≤6m时,模板跨中起拱L/400,悬挑梁悬挑长度≥1.5m时,悬挑端起拱L/150。板净距4m≤L≤6m时,模板起拱L/500;L>6m时,模板起拱L/400。L<4m时,板中间区域起拱5mm。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5毫米,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现浇楼板截面尺寸即厚度偏差过大(规范允许偏差为+8毫米,-5毫米,用钢尺检查),形成楼板板面高低不平,表面平整度差(规范允许偏差为8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控制措施:砼浇筑过程中,浇筑人员根据标高控制点和已做好标高控制尺,拉施工线来控制现浇板的标高和厚度。现场值班人员督促检查砼作业人员做好标高控制、并穿水靴子,现场检查现浇面厚度等标高控制情况。4、现浇楼板的模板工程由于砼浇捣过程中承载能力和刚度较差,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下沉现象,形成现浇楼板整体轻微下垂。控制措施:上层布置的木龙骨加密,缩短主梁(钢管)悬挑长度,个别跨度较大区域增设立杆并与周圈架体连接牢固。5、部分模板质量不好、周转次数多,容易变形、拼接不平,造成现浇楼板倾斜、弯曲、接口高低不平现象。控制措施:及时更换已破损或变形的模板。6、泵管及布料机安放区域现浇板易下垂。控制措施:在泵管及布料机安放区域下部必须模板支撑必须单独加固,增设立杆,顶部丝托必须顶到位。立杆与原模板支撑架体连接成一整体,此部位模板起拱10mm,防止荷载过大导致模板下垂。并将泵管固定牢固防止水平晃动撞击模板影响截面尺寸及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在布料机的每个支撑脚下所在区域立杆纵横向间距降为原来的一半为600mm×600mm,步距1500mm,在距离楼地面200mm处设第一道水平杆,并根据层高加设2~3道水平杆。在布料机放置的区域,由布料机四个支撑脚所围合的矩形区域四面周围必须架设剪刀撑,形成连续闭合剪刀撑形式。布料机放置部位模板支撑无单独加固的,严禁砼浇筑。二、开间、进深尺寸偏差过大、不符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1、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模板拉结不牢,出现涨模现象,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头现象。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模板安装的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为+4毫米,-5毫米,用钢尺检查;现浇结构层高大于5米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8毫米,层高不大于5米时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现浇结构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控制措施:剪力墙底部区域模板对拉螺杆加密;墙体水平向架管与模板支撑体系架体连接牢固,有效防止墙端部位移或变形。同一面墙上的螺帽扭矩力相同,防止局部区域出现涨模现象。2、砌体轴线位置偏移过大,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头现象。砌体轴线位置偏移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每层砌体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2米靠尺检查;砌体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控制措施:填充墙砌筑时严格按照轴线及控制线施工,严禁私自改动控制线;砌筑完成的墙体垂直、平整度验收不合格的须拆掉返工。3、抹灰的墙面,由于立面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的控制存在过大偏差,出现大小头现象。抹灰的墙面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2米垂直检测尺检查和检验方法;抹灰墙面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抹灰墙面的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直角检测尺检查。控制措施:抹灰施工前严格按照建筑做法做好灰饼抹灰厚度控制点,两侧墙体上的灰饼位置一致,方便检查房间开间及进深尺寸。内墙抹灰完成后使用测距仪检查房间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须返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