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5降水P66-74§2.5降水(precipitation)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有降雨和降雪,以及雹、露、霜等。降水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又是水量平衡方程中的基本参数。从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R+E可知,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本源,亦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与时间变化上的不稳定性又是引起洪、涝、旱灾的直接原因。所以在水文学水资源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降水的分析与计算。降水成因大气中的水分是从海洋河流、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及土壤、植物蒸发而来的。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中水汽含量有一最大值,空气中最大的水汽含量称为饱和湿度。饱和湿度与气温成正比,气温越低,饱和湿度――即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量越少。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超过饱和湿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开始凝结成水,如果这种凝结现象发生在地面,则形成霜和露;如果发生在高空则形成云,随着云层中的水珠、冰晶含量不断增加,当上升的气流的悬浮力不能再抵消水珠、冰晶的重量时,云层中的水珠、冰晶在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形成降水。一、降水要素(一)降水(总)量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表示。常用的降水量有次降水量、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等。次降水量是指一次降水开始到结束时所降的水量。日降水量是指一日中的降水量,月降水量是指一月中的降水总量、年降水量是一年中的降水总量。最大降水量是指一次、一日、或一月、或一年中降水的最大量。在各种水文资料中,降水量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降水深度。(二)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历时是指从降水开始到降水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一般以小时、分表示。降水时间是对应于某一降水量的时间长。一般为天、月等,如1日最大降水量,此时的一日即为降水时间,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降水时间内,降水并不一定连续。(三)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雨强进行分级,常用分级标准如表2-8所示。等级12h降水量24h降水量小雨0.1-5.0<10中雨5-1510-25大雨15-3025-50暴雨30-7050-100大暴雨70-140100-200特大暴雨>140>200(四)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二、降水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降水有多种类型。(一)按降水性质分:连续性降水、阵性性降水、毛毛状降水Ⅰ、连续性降水(绵雨)——指从雨层云或高层云中的降水,具有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变化小、降水面积较大特点。Ⅱ、阵性降水(阵雨)——从积雨云和浓积云中的降水,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变化大、降水范围小、分布不均特点,有明显的阵性。中低纬地区夏季最为常见。Ⅲ、毛毛状降水(毛毛雨)——从层云或层积云中降下的雨、雪。具有降水强度很小、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地面无湿斑。(二)按降水强度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如下表,单位:mm)等级12h降水量24h降水量1h降水量雪:mm/日小雨0.1-5.0<10<2.5小雪:<2.5中雨5-1510-252.5-8中雪:2.5-5大雨15-3025-508-16大雪:>5暴雨30-7050-100>16大暴雨70-140100-200特大暴雨>140>200(三)按降水成因分:气旋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1、气旋雨:气旋就是低气压,低气压过境形成的降雨为气旋雨。气旋雨分为非锋面雨和锋面雨两种,非锋面雨是由于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的降水。锋面雨有冷锋雨、暖锋雨和静止锋雨三种。冷锋雨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时,暖气团迅速爬升,爬升过程中暖空气冷却后在冷暖空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上形成巨大的积雨云。冷锋雨的降雨强度大,历时较短,降雨笼罩面积较小。冷锋雨在锋面的后面。暖锋雨是当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时,暖气团缓慢在锋面上爬升,逐渐冷却后形成降雨,暖锋雨出现在地面锋线的前面,降水强度小,历时长,降雨笼罩面积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锋面雨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之一。2、对流雨对流雨:是由于冷暖空气上下对流形成的降雨。在夏季暖湿空气笼罩在一个地区时,由于地面局部地区受热,下层热空气膨胀上升,上层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上升的空气冷却后形成降雨,这种降雨常出现在酷热的夏季午后。特点是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降水笼罩面积小,常伴有雷电。3、地形雨地形雨:指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多在迎风坡的山坡上,背风坡则雨量很少。4、台风雨:当台风(热带风暴)登陆后,将大量的湿热空气带到大陆,造成狂风暴雨。台风雨的特点是强度大、雨量大,很容易造成大的洪水灾害。(四)按降雨量和降雨过程特征分类:暴雨、暴雨型霪雨、霪雨三种1、暴雨:主要是对流作用形成,其特征是:历时短、强度大、笼罩面积不大。按气象方面有关规定: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mm或12小时降水量超过30mm或1小时降水量超过16mm的降雨称为暴雨。其中24小时降水超过100mm为大暴雨,超过200mm为特大暴雨。2、暴雨型霪雨由冷暖气团间的锋面交绥或暖湿气团的上升所致。其特点是历时较长,往往长达几个昼夜,降雨强度变化剧烈,平均强度较大,个别时段降雨强度可能很大。这种类型降雨常造成灾害性的洪水。3、霪雨通常也是由锋面产生的。其特点是:历时很长,但强度很小,降雨期间可能断断续续,空气中湿度较大,此种雨型笼罩面积常常很大。对研究雨洪径流形成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是暴雨型霪雨。而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因笼罩面积小,主要对小流域有意义。霪雨因历时长、强度小、面积大,主要对大流域有意义。三、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P66-68为了充分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常用降水过程线、降水累积曲线、等降水量线以及降水特性综合曲线表示降水的特性。(一)降水过程线降水过程线:指以时间为横坐标,降水量为纵坐标绘制成的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用降水量柱状图或曲线图表示。根据每日降水量可绘制逐日降水量过程线,根据每月降水量可绘制逐月降水量过程线,根据历年降水量可绘制逐年降水量过程线。逐日降水量过程线大都不连续,因为在一月内或一年中不是每日都有降水。常用逐时降水量过程线(雨强过程线)反映暴雨过程。(二)降水累积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表示自降水开始到各时刻降水量的累积值,如图2-13所示。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的曲线,即是降水量累积曲线。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各时段内的平均降水强度,即i=ΔP/Δt(2-51)如果所取时段很短,即Δt→0,则可得出瞬时雨强i,即i=dP/dt。即累积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就是该时刻的降水强度。如果将相邻雨量站的同一次降水的累积曲线绘在一起,可用来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时程的变化特征。(三)等降水量线又称等雨量线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常用等降水量线表现区域内降水的分布情况。所谓等降水量线是区域内降水量相等地各点连成的曲线,它反映区域内降水的分布变化规律,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可以查出各地的降水量和降水面积,但无法确定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四)降水特性综合曲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是反映降水特性的一些曲线,常用的有降水强度历时曲线、平均雨深面积曲线、雨深面积历时曲线三种。1、降水强度-历时关系曲线雨强历时:指一场降水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或等于某一强度值的时段长。曲线绘制方法是根据一场降水的记录,统计其不同历时内最大的平均雨强,而后以雨强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点绘而成,如图2-14所示。由图可知,同一场降雨过程中雨强与历时之间成反比关系,即历时愈短,雨强愈高。此曲线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表示,it=s/tn(2-52)式中,t为降水历时(小时);s为暴雨参数又称雨力,相当于历时t=1小时的雨强;n为暴雨衰减指数,一般为0.5—0.7;it为相应历时t的降水平均强度(毫米/小时)。2、平均深度-面积曲线这是反映同一场降水过程中,雨深与面积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一般规律是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曲线的绘制方法是,从等雨量线中心起,分别量取不同等雨量线所包围的面积及此面积内的平均雨深,点绘而成。如图2-15。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曲线绘制方法是,对一场降水,分别选取不同历时(例如,1日,2日,…)的等雨量线,以雨深、面积为参数作出平均雨深-面积曲线并综合点绘于同一图上,如图2-16所示。其一般规律是,面积一定时,历时越长,平均雨深越大;历时一定时,则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四、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通常,雨量站所观测的降水记录,只代表该地小范围的降水情况,称点降水量。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大面积以至全区域的降水量值,即面降水量值(区域平均降水量)。常用的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等。在面积较大的流域,最好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的平均降水量;小流域常用加权平均法;在平地上可用算术平均法和等雨量线法。1.算术平均法(均值法)此法是以所研究的区域内各雨量站同时期的降水量相加,再除以站数(n)后得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平均降水量(P),即:P=(p1+p2……+pn)/n式中p1,p2,…,pn——为各测站点同期降水量(mm)P——流域平均降水量(mm)n——测站数对于地形起伏不大,降水分布均匀,测站布设合理或较多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法计算简单、而且也能获得满意的结果。2.加权平均法在对流域基本情况如面积、地类、坡度、坡向、海拔等进行勘察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降水观测点,每个测点都代表一定面积的区域,把每个测点控制的面积作为各测点降水量的权重,按下列公式计算区域平均降水量:P=a1p1/A+a2p2/A.....+anpn/A式中P——区域平均降水量(mm)A——区域面积(hm2或km2)a1,a2,....,an——每个测点控制的面积(hm2或km2),且A=a1+a2+…+an。p1,p2....pn——每个测点观测的降水量3、泰森多边形法(又叫垂直平分法)其步骤如下:①连结各测站,构成三角网。在雨量站分布图上,将区域内及其区域附近的雨量站用直线两两相连,构成许多三角形(包括邻近流域的测站),形成三角形网。②然后对每个三角形各边作垂直平分线,这些垂直平分线将区域分成以各测站为核心的若干个多边形。③以各个测站对应的多边形在研究区域内的面积作权数,乘以雨量站的降雨量,然后取其平均值即为区域平均降水量。假定每个雨量站的控制面积即为此多边形面积(区域边界内)。则区域平均降水量可按面积加权法求得:式中,f1,f2,…,fn为各测站控制面积,即区域边界内各多边形面积(km2);f为研究区域面积;P为区域平均降水量;p1,p2....pn——为各观测站同期降水量(mm)。将上式改为:P=w1p1+w2p2+....+wnpn式中w=fi/f,是各观测站控制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又称各观测站的权重系数。如果流域内的观测点分布不均匀,且有的站偏于一角,站网稳定不变,该方法使用方便,精度较高,并能用计算机迅速运算。不足:此法假设测站间的降水是线性变化,因此没有考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把各雨量站所控制的面积在不同的降水过程中都视作固定不变,这与实际降水情况不符。如果某一测站出现漏测时,则必须重新计算各测站的权重系数,才能计算出全流域的平均降水量。4、等雨量线法一般说来,等雨量线是计算区域平均雨量最完善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考虑了地形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因此对于地形变化较大(一般是大流域)、流域内又有足够数量的降水观测站,能够根据降水资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制出等雨量线图,则应采用本方法。其步骤是:(1)绘制降雨量等值线图;(2)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测算出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面积fi,用fi除以区域总面积得出各相邻等雨量线间面积的权重;(3)以各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雨深平均值乘以相应的面积权重即得权雨量;(4)将各相邻等雨量间面积上权雨量相加即为区域平均雨量。计算公式如下: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