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用自然辩证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19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和改造力度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的出现,正是这种不平衡关系的表现。本文采用自然辩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Abstract:Natureisthebasisforallthesurvivalofhumanlifeactivitiesandactivitiesofhumanlifeisinseparablefromnature.Howtotreat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isaproblemwhichpeoplehavebeenlookingforanswerforthousandsofyears.SincenineteenthCentury,withthedevelopmentoftheMarxprinciple,thedialecticalmaterialistviewofnatureisgraduallyacceptedbypeople.Itisbuiltonthefoundationofmodernsciencetechnologyresearchesanditcouldmorescientific,system,comprehensive,objectivelyreflectthenatureofoccurrence,developmentandunderstanding.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growthofpopulationand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China'sdemandforresourcesismoreandmorehigh,thedevelopmentandrehabilitationeffortsinnaturegraduallyincreased.Thisdamaged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toacertainextent.Theappearanceofenergyproblems,environmentalproblemsandecologicalbalanceproblemsisthereflectionoftheunbalancedrelationship.Thispaperstud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byusingnaturaldialecticalpointofview,combinedwiththeprobleminthenewperiod,furtherexplains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andhowtoensurethe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Keyword:manandnature,ecologicalenvironment,harmony,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1。自然界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自然界指的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既包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也包括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狭义上的自然界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届和有机界整个宇宙,不包括人类社会,即人类的生存环境。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意识,尽管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源于物质,都是物质存在方式或机能。这正是世界统一性的一种表现。1.2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物质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性能相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物质系统的整体性,首先反映了物质系统的整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成,因此,整体中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性质和行为不同于孤立状态下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受到整体的支配和制约。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其中各个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动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处于永恒的变化和转变过程之中。又由于物质系统具有整体性,因此自然界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稳定而具有统一性的整体。现代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而且揭示了作为演化自然界的过程性、方向性和规律性3。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与自然必须是和谐统一的。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到自然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人与自然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以及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等对人类的负面影响。2.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崇拜阶段、人类中心主义阶段、反人类中心主义阶段4。2.1.1自然崇拜阶段在远古社会,人类的技术力量极其有限。人类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生存,大自然是人类生活资料的直接来源。强大的自然力对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人类在主观上对自然产生了畏惧感,导致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当时人类与自然发生矛盾,无论是人类国度采集与狩猎而被迫迁徙,还是过度垦荒而使沃野变成荒野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矛盾。人类不是自觉地去应对自然,而是完全由自然来支配。在自然崇拜阶段,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但他们更希冀的是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面,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和生存机会。在这一阶段,人类还处于“自在”阶段,人类顺从于自然,是自然控制人类力量最强大的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原始的、纯朴的和谐统一。2.1.2人类中心主义阶段人类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之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类逐渐从依赖自然发展到主动改造自然。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控制力也不断的提高。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力度并不是很强。人类在这一时期逐渐产生人定胜天、主宰自然的思想意识。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类探索自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与扩展,人类对必然不再抱有神秘感与畏惧感,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奴役自然。人在自然面前变得唯我独尊,认为自然界的价值仅仅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离开了人,自然界的存在就毫无意义。这种偏激的认识被称为人类中心主义。2.1.3反人类中心主义阶段这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被逐渐提出的一种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要观点有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尊重生命。其他生物与人一样,应有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的权利。它们与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员,都是平等的。二,自然界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即使自然离开了人类,自然仍具有价值。三,应该用道德态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将道德对象的范围及人类道德的规范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当然,这一思想也存在偏颇之处,但是它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思想,应该是我们所推崇并且必须加以重视的。2.2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对自然界具有先天的、本原的依赖性。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处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永恒的物质前提。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始终受自然的规定和制约,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就了人类。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劳动对象和资源。四、自然界为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提供了原材料。2.3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人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本质原因。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三、现阶段我国人与自然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人均国民收入逐年增加,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暗藏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会影响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将阻碍我国进一步的发展。3.1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因素造成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庞大人口造成的数量制约和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质量制约5。巨大的人口数量是诱发当今中国社会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首先造成人口的供养问题。据有关资料推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目前全部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是每年32亿吨生物性干物质,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良性运转前提下,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6─8亿人。中国土地资源潜在的自然生产力是每年约72.6亿吨生物性干物质。按温饱计算,其理论上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约为15─16亿。即使在严格控制人口生育的条件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或接近土地资源最大承载能力对应的人口极限。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造成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比例的严重失衡。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过量的劳动力供给造成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根据调查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有2000万左右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样,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在2700万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算,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约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9%的话,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在800-900万左右。根据预估计算,每年都会有1600万左右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