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的表现一、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1.心理正常与异常问题图示2、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科临床上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即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3.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1)心理冲突(神经症确认的关键)常形: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大家都有的经验)变形:与现实处境无关;不带明显道德色彩(神经症)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差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也很容易发生变形,如疑病症状。二、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表现30%15%10%25%20%人际关系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自我意识适应问题(一)青少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来源(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1.愤怒(1)刺激情境:个体受到威胁、外在攻击、限制、失望或挫折等(2)表现:用语言或行动直接向对方表达把愤怒转化成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向外界和他自己表达这种情绪:发脾气、扔东西、哭泣。愤怒有时候表现得内隐,因压抑而转变成对自己的负性情绪。(3)社工及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及时帮助青少年,把不健康的发泄方式转化为一种健康积极的表达方式。2.恐惧(1)刺激情境:无法控制的情势(2)表现:孤独感、不安、害羞、害怕并有一定的生理反应。(3)社工要引导青少年理解并接受恐惧的事实。恐惧是个体独立的表现,坦然接受它,并主动寻求帮助。失败是恐惧情绪在作怪,不是能力的问题,学习克服不好情绪的方法。用真挚无条件的爱鼓励青少年,祛除恐惧。3.焦虑:害怕、担忧、恐惧混合交织的情绪,大多因为遭遇到威胁或内心冲突引起,是一种紧张、惊恐和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不过这些威胁的想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实的成分。青少年的焦虑多数是社会性的焦虑,如考试、陌生人害羞等。焦虑更多是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的结果和表现。有社会性焦虑的人一般缺乏自信,过分重视他人的评价,容易受到他人暗示、说服和欺骗。4.抑郁: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处于抑郁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感到生活无意义、前途无望、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并因此而出现兴趣丧失,不愿与人交往等状况。青少年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家庭环境不和睦;自我发展压力大;自身性格弱点;人际关系矛盾等。有抑郁情绪倾向的青少年往往对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的评价是偏离和歪曲的,对事件和任务的归因经常是负面的,消极的自我评价也会使其行为模式僵化、思维狭隘。5.自卑:自我评价偏低所带来的以惭愧、羞愧、内疚、灰心、失望等表现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类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或行为表现等感到不满意,对自我存在的价值明显低估,对自己想做的事情缺乏信心,对应付环境中提出的要求比较悲观,容易否定自己。敏感、爱抱怨、依赖,并且情感容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脱离现实,造成适应困难,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除了外在环境带来的失败挫折,更多是青少年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有偏差,自我期望太高,不符合自己的实际。6.嫉妒:即羡慕又敌视的矛盾情绪。主要源于与他人不当比较。情绪反应表现:口头攻击、讥笑、损贬,抱怨,避免和嫉妒对象接触等。少年的嫉妒对年龄的增加表现越来越隐藏、含蓄、不易发现。引起嫉妒一般都是社会性的,涉及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嫉妒对象大多是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及能力等相似的人,嫉妒的内容较多,母爱父爱、服装、赞扬、荣誉、爱情和权利等。引发原因:不良家庭,自我中心等(三)情绪困扰的原因情绪的产生受环境、生理状态、认知过程影响。青少年在该阶段自我意识和认知发展充满着紧张、模糊、不确定性,常常会出现不合理的认知。绝对化要求:我必须成功;别人应该对我好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针对其中一部分就全面评价一个人糟糕至极:我一定考不上常见的非理性信念(艾利斯)①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的喜爱和赞许②要求自己是全能的,时刻体验到人生价值③应歧视和排斥无用的、可恶的人,谴责和惩罚④当生活有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⑤人生充满艰苦,责任重大,要设法逃避现实⑥人的不愉快都由外在环境造成,如无法克服痛苦⑦时刻关注、应付危险和可怕的事情⑧人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永远无法改变⑨人需要依赖他人生活⑩人应全情投入、关心他人11人生中的每一问题都要有精确的答案和完美的解释(一)焦虑障碍1.焦虑障碍的主要症状(1)生理方面:常见有心悸、气喘、出汗,甚至腹痛、恶心呕吐及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情绪方面:担心、不安、心烦、害怕(3)认知方面:负向的认知,反复思考过去或未来,担心被评价。常有自我批评的想法,常想到威胁和危险。三、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2.青少年焦虑障碍常见类型(1)广泛性焦虑症(慢性):青少年对现实患有极端的、不现实的担忧。他们非常害羞,感到紧张,在做事的时候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再保证。(2)恐怖症:青少年对不现实的和某些情形或物体产生过度恐惧。他们会努力逃避与他们害怕的物体和情形接触。兰兰,女,18岁,就读职业高中的绘画专业,因为家里没给她交赞助费读重点高中而有情绪。以前成绩不如她的同学都读了重点中学,这让她感觉很没面子,也不愿意再和以前的同学有来往。在校期间有一次兰兰在绘画室无意间听到其他同学讲有关男女之间的事情,她感觉很丑恶,心理上受到严重影响。以后一看到那些同学他就紧张,脸发热,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敢看他们。并开始讨厌包括爸爸和弟弟在内的一切异性;不敢与人交流,上课不敢抬头看老师,后来发展到不敢出门,不敢上街;异常敏感,觉得别人小声说话都是在讲她坏话。(3)惊恐发作(急性):没有明显原因而重复地出现大祸临头感或死亡来临感,尖叫,逃离或躲藏,心动过快、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多汗、颤抖等。青少年会极度担心下一次发作。为了避免,他们可能不去上学或不愿与父母分离。(4)创伤后遗症:由创伤事件引起的焦虑反应。(5)强迫症a.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b.特点:反复、持续出现,自己完全能察觉。症状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症状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明知症状表现不应该、不合理,并有强迫抵抗的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摆脱。3.焦虑障碍的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治疗模式。它主要是协助当事人辨别并反击自己的负向思考,激发非负向思考的动力。同时,学会管理焦虑的认知策略及行为放松方法。(1)示范:在焦虑情境中示范非焦虑的行为,以告诉服务对象什么是适当的行为,结果会减少焦虑。(2)辨别与修正焦虑的自我对话:教导青少年检查并减低负向的自我对话,产生正向的自我陈述,挑战非理性的或失去功能的负向自我陈述,并创造一个应对焦虑情境的计划。(3)系统脱敏:应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让服务对象在放松的状态下逐步靠近、接触引起其敏感反应的刺激源。三部分:一学习放松;二建立焦虑等级层次;三安等级层级进行想象和实地脱敏。(4)角色扮演:从行动中去改变。(二)抑郁症1.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1)情绪:沮丧,不能从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乐趣,自我评价低。(2)认知:悲观和无助感。(3)动机:兴趣索然和无聊厌倦。(4)身体:饮食失调和睡眠障碍;哭泣;各类躯体不适。(5)行为:行为失调;自杀;酗酒等2.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1)药物治疗:重度和中度的抑郁症,药物治疗师必要的。(2)认知行为疗法:认识抑郁的根源,运用认知重建纠正青少年歪曲的信念,并教给他们改善行为的技能,包括自我监督、言语的自我指导、解决问题策略、自我评估、自我增强。(3)家庭治疗假定青少年抑郁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所致,在家庭中的不适过程会导致障碍。治疗目的要通过选择适当的互动和交往模式,改变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以减少和防止青少年在家庭压力中受到伤害。家庭治疗的主要内容a.协助父母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青少年安全。b.开启亲子之间的对话,特别是以往不能讨论的禁区,重新界定问题,提供青少年新的希望。c.协助家庭提供适度的情感关怀,避免对青少年过度溺爱而剥夺其自主权。(三)青少年饮食失调1.主要表现厌食症:刻意挨饿,扭曲的身体形象,拒绝保持正常的体重;对肥胖有恐惧;纵然体重下降,也极度害怕增加体重;为形体、体重和外貌感到困惑。贪食症:突发的暴饮暴食;饮食时因觉得无法自我控制而情绪沮丧;体重波动较大,但未达到威胁生命的程度。2.饮食失调的原因(1)个人原因:常有人格缺陷,如孤僻、任性。(2)家庭因素:过分纠结,讲话,过度保护,逃避冲突。患病的青少年常对父母最忠诚,不自觉地处于父母冲突的夹缝,牺牲自己的成长,甚至配上性命。(3)文化因素: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刻板化造成女性被鼓励要纤瘦、顺从等,并将自我价值家里在男性的评价上。媒体充斥着大量“瘦身”的信息。3.饮食失调的治疗(1)住院治疗:强制喂食和行为修正。(2)心理治疗:纠正对体重和进食的不良认知,建立不同阶段的行为目标。找到强化的条件因素,打破病理性的条件反射,逐渐建立合理的进食行为。疏导心理压力,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会处理和应对生活事件的方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了解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评价,了解事物和营养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要进行家庭治疗。临床表现: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而为此感到痛苦。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四)人格障碍最终解释权:济南军都医院精神科咨询:2-5-0-4-0-6-6-3-9-8一位兰州女子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常年不上学也不工作,朝思暮想就是要见心中偶像。家人卖房举在债,倾家荡产,甚至父亲要“卖肾”让这位女子到香港寻找刘德华,最后父亲以自杀的方式客死他乡也没有如愿以偿地让女儿与刘德华有进一步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