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第六讲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第2页交际行为由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部分组成,交际礼俗包括这两种行为的交际规范。文化不同,交际行为互有差异,社会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汉英礼俗规范的不同,就不仅表现在语言交际上,也大量存在于非语言交际行为之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这种特性的差异还常常引起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汉英非语言行为的交际规范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仪容举止、基本礼节形式和交际功能的礼俗规范。第3页一、仪容举止仪容举止包括服饰和举止。重视仪容举止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在交际场合更是如此。1.服饰:在社交场合,服饰要符合礼仪的常规和本人的身份。原则:美观大方,文雅庄重。西服的要求:“扣上是正规,不扣是潇洒。两个都扣是土气,扣下不扣上是流气。”衬衣、领带要搭配;皮鞋;女士的袜子,;符合自己的职业或身份;服装的色调;发型,等等。2.举止:举止包括姿态和风度,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教育程度,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社会风尚。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举止稳重,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我们的行为举止要注意两个方面:发扬优良传统,注意个人修养;了解中外文化差异,避免行为举止的文化冲突。第4页二、基本礼节形式现代国际上通用的最常见的基本礼节形式当然要首推握手了。其它基本礼节形式还不少。中国人除握手礼以外,还可见到传统的抱拳、拱手、鞠躬、作揖等形式,英语国家及其它西方国家还流行拥抱、接吻等形式。这些形式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高度规范化的礼节形式。文化涵义的不同必然会在跨文化交往中引起误解或冲突。因此,了解不同形式的文化涵义,正确得体地运用这些形式就必然是十分必要的了。鉴于微笑和女士优先也是跨文化交往中常见礼节,我们不妨也列入基本礼节形式中加以讨论。第5页1.握手(handshake):握手是在交际场合表示友好的一种礼节。对中国人来说,这一礼节是历史并不久远的“舶来品”。在西方,握手原义是,伸出持武器的右手表示没有敌意。最早,人们见面时挥动双手表示没有暗藏的武器,后来演变成将一只手放在胸前的问候动作,即闻名的罗马式致敬方式。在罗马帝国时代,男子之间的问候是抓住对方的前臂;现代握手以手掌相扣表示坦诚相见。恰当的握手还应伴随微笑、礼貌的身体姿势、合适的体距和相互对视的动作。第6页主要类型:1)沉着有力型(firm):欣然张开手掌握住对方的手,像平握网球拍一样垂直摇动一至三次,然后立即松开;2)折筋断骨型(bone-crusher):用力过猛的握手;3)微伸手指型(finger):不愿满手张开伸出去握住对方的手,双方只能握住对方的手指(女子常用);4)死鱼式(deadfish):一方伸出软弱迟钝的手,有气无力的让对方去握,给人以很不情愿的感觉;5)政客式(politician’s):过于亲密、过于真诚的握手,有两种形式:手套式——两只手紧紧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并上下用力摇动;右手抓住别人的右手不放,左手同时作出各种“亲密动作”,例如抓住别人的手腕、手臂、肩头,甚至还搂着别人的脖子,似乎触及别人身体的位置越高,态度就越热情、越亲切。第7页中英两种文化在上述五种握手形式上容易引起误解的重大差别:1)中国人交往没有“女士优先”礼俗,两人相见是否握手一般由上级或长者决定,在室内时女士必须起立。西方国家则由女士采取主动(除非对方年龄极大或地位极高)在室内握手,除女主人外,其他女士一般不起立。因此,如不了解对方的礼俗,难免会相互埋怨对方失礼。2)中国人握手时以身体微微前倾为礼,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西方人却认为过于卑谦。3)西方男士在户外握手如戴帽子,须脱帽握手,中国人则不然。4)西方礼节性的握手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之间距离也随即拉开。中国人则是相互靠近,或紧抓不放。对此,英语国家的人感到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过近会显得过于亲密,也是侵犯了个人的领地,有猥亵之嫌,视为禁忌。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好步步后退,反复握个不止,耐心等待对方松开。在英语国家,双方长时间握手不放纯属领导人或政客们为照相而摆出的姿势,同性人的手拉手则是同性恋的表现。第8页2.身势(Posture):尽管不同文化间的身势动作区别很大,但真正的区别不在动作本身,而在其得体性。1)起立:“女士优先”。女士在被介绍给他人时,除非对方地位极高,或自己是接待客人的女主人,一般是坐着不动的。用餐时,英语国家的人都坐着不动,只是相互用一只手传递餐碟,各人也只给自己夹菜,或拿着盘子让坐在两边的人夹菜。而接递一张名片、一杯茶或一件小礼物,不必起立并用双手。2)演讲人的动作:喜欢在听众面前来回走动,或走到听众身边,甚至坐在桌沿上,以此加强感染力。动作频繁,前俯后仰,脚跟踮起,甚至会背对观众,以求得某种效果。第9页3)降低身体高度的礼节:这方面英语国家的动作要比中国人少得多。如跪拜(宗教仪式)、屈膝(英语国家女子礼节,中国古代)、鞠躬(中国人使用更多)、欠身(中国人使用更多)、拱手(中国人使用)、作揖(英语国家没有)、合十(佛门弟子传入俗家之人文雅,英语国家没有)、点头(中英文化共同存在,招呼致意的礼貌之举)、脱帽(英语国家男子向女子表敬意、打招呼和送别的动作:一手触一下帽或举一下帽;一手握帽置于身体一侧;双手握帽放在胸前;右手持帽贴在胸口等。手持帽子盖在胸口是向旗帜或死者致意的动作。中国人只有在行鞠躬礼和向死者道别时用此动作。)、吻手(西方通行的对尊贵妇女的礼节,中国没有。方法:女子抬手,男子低头垂腰握住她的手指轻轻吻一下。)第10页3.亲吻和拥抱(kissingandhugging)西方的常见礼节,表示关系及其亲密。接吻风俗源于古罗马,演变成今日夫妻见面和分别的形式。其他关系之间的亲吻和拥抱须遵从严格的规约:只适用于问候和道别,其方式和要求也视性别和亲疏关系而异。在生人或异性之间或男性之间不能拥抱或接吻;关系亲密(不是夫妻或恋人)可以拥抱或亲亲对方面颊,但要谨慎避免下半身接触;家庭成员之间更亲密些。在某人悲伤或心烦时,家人、朋友或同事可以拥抱以示安慰。亲吻的部位也有严格的区分:长辈吻晚辈的面颊,崇拜者吻贵妇人的手,亲戚吻前额,朋友在嘴上亲亲一吻,只有夫妻或恋人才完全嘴对嘴亲吻。第11页4.微笑(smile):笑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在交际中,笑的含义多种多样,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笑引发的误会频频发生。例如:美国人发现日本人在表示歉意、感到尴尬、受到打扰时往往是微微一笑,他们对此感到很不舒服。与中国人交往的英语国家人也常常对中国人的面部表情和微笑不可思议,称为inscrutablesmile(不可捉摸的微笑)。他们认为:第一,中国人的笑往往与场合不符。例如:一位美国留学生很不高兴地向其中国老师诉说他在城里的不愉快遭遇时,老师一直微笑地听着,看不出感情的共鸣。学生很不高兴,就问:“…?”老师听后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哈哈,你误会了…”美国学生简直无法理解老师的这种表情是和蔼倾听的态度和亲切安慰的表示。第二,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中国人过于含蓄,喜怒哀乐不喜形于色,即使家遭不幸也要对客人笑脸相迎。英语国家的人遇到不幸是不会掩饰内心痛苦的。第12页5.女士优先(Ladiesfirst)“女士优先”指男性在各种场合都给女性以优先权。自妇女解放运动以来,有的青年女性(尤其对于女权主义者)会认为是一种侮辱。不过,这一原则在西方和国际交往场合仍是广泛遵循的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无视这一原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英国在中世纪将救助弱者,尤其是爱护女性尊崇为“骑士精神”。几百年来,西方的传统一直是以照顾和尊敬妇女为交际礼仪的要求,将妇女视为需要照顾的弱者(weakcreature)。在现代各种交际场合遵循“女士优先”的礼仪很多:走路和进出门时让女士先行;上下楼梯时;在人行道上;上下电梯或汽车时;进餐时;在会场和公共汽车上;照相时…第13页在交际场合介绍女士时,英语国家传统的介绍顺序是很讲究的()。尽管现在人们不大在意介绍的顺序,但在正式交际场合或有身份的人之间仍然不能完全忽视尊重女士的要求,只有英国的王子例外,介绍时要把女子向他引见。男女第一次相识是否握手要由女士决定,并由女士采取主动;在被介绍给别人时无需起立。中国人不仅没有“女士优先”的习俗,对英语国家的这一礼俗还很不习惯。在中国,不是女士优先,而是本着两条原则:第一,需要照顾者优先,即老、弱、病、残、孕、幼。第二,受尊敬者优先,如上级、长辈、贵宾、英雄、模范等。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必须服从国际惯例,遵从女士优先的礼节。第14页三、交际功能的礼俗规范关于语言交际行为的礼俗规范,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人们似乎仍很陌生。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功能的文化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在此,以中英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礼俗规范为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对比:介绍、招呼、告别、访问、受礼、感谢、赞扬、道歉、演说、交谈、要求与批评。第15页1.介绍:1)自我介绍:西方国家的人第一次见面时习惯于主动自我介绍而不问别人的姓名。所以,如要询问别人的名字,就应主动介绍自己,让别人主动告诉你他的名字。中国人一般是在已知对方是谁而只需介绍自己时才主动自我介绍,这主要发生在下级对上级或到某一单位办事时,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见面习惯于主动询问别人的姓名,如对方不问自己,也可能不必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第16页英语国家因公办事时送上自己的名片即可证明身份,他人的名片还可起到介绍信的作用。中国人却要持单位介绍信,证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名片在中国现在虽然很流行,但仍不能代替盖有公章的介绍信。在交际场合第一次相识时,中英现在都习惯于交换名片。但英语国家的人用一只手接递,并问候一句或说一句表示高兴的话;中国人若要表示礼貌,则用双手递给对方,并欠身说道:“请多指教”,对方用同样的动作接过名片并说“不敢当”或“随时领教”。随后,立刻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第17页2)介绍他人:尽管中英现代文化都已不大讲究介绍的先后顺序,但是两种文化传统的介绍顺序是有差别的,而且这一差别在一些注意礼节的人们中仍然很受重视,在彬彬有礼的交际场合仍不可完全忽视。因此,了解中英介绍顺序的传统差异是必要的。英语国家的介绍顺序:将男子介绍给女子;将同性别中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将同性别中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将儿童介绍给成年人。中国大陆的介绍顺序基本相反,不分男女,一律按下列顺序:将年长者介绍给年轻者;将长辈介绍给晚辈;将职位高者介绍给职位低者。如果将一对夫妇介绍给别人,英语国家先介绍丈夫后介绍妻子;中国大陆则先介绍与在场人有关的一方,然后介绍其配偶。第18页3)介绍时是否要起立:在英语国家,介绍时男子除年龄大者外都必须站起来,女主人必须站起来。其他女士只有在被介绍给男主人或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老人时才起立。在中国,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双方都应站立起来,女子也不例外,坐着不动是失礼的。因病或年龄过大而无法站起来这也要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第19页2.招呼非语言招呼形式在中英之间共同的最简单形式有点头、微笑、招手等。两种文化打招呼的动作的常见差异有:1)招呼手势。中国人常是举起右臂,手掌向着对方摆动一下或举一下即可,这一动作的含义有时很难与告别义区分。英语国家表示“你好”或“再见”的手势是手掌向外举起向下招动,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像开玩笑的滑稽动作,而中国人表示“你好”的手势又常常被英语国家的人误以为“再见”的意思。第20页2)头部动作。中国人常用的动作是向对方微笑点头或点头并同时扬扬手。英语国家也有这一动作。但是,英国男子有时抬抬眉,同时扬一下头;澳大利亚人则是挤一下眼睛。在中国人看来,这分明是一个滑稽的鬼脸。3)英语国家男子路遇熟人或向女子表示敬意时,常要脱帽,现已简化为举一下帽或以手触一下帽。如要握手,则仍以脱帽为礼貌,这是中世纪剑客遗留的礼节。中国人则没有这一动作。4)英语国家异性或女性熟悉朋友久别重逢要拥抱、亲吻面颊,中国同性好友会热烈拥抱握手,异性只能握手。5)谁先打招呼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