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SLimited电法勘探--------电极排列EmilyChou[电极排列]electrodearray指电法勘探中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排列关系。电极排列剖面排列测深排列对称剖面排列偶极剖面排列联合三极剖面排列中间梯度排列对称测深排列三极测深排列偶极测深排列剖面排列是指A、M、N、B电极之的距离保持不变,沿测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电极排列。它是研究沿剖面方向向电阻率变化的。在测点上,M、N极的中点(即记录点O)不动,M、N极和,A、B极按—定比例关系变化,A、B极逐渐向两侧远移的电极排列,它是研究测深下,垂向方向电阻率变化的。二次时差法QuadratictimedifferenceQUADR-TD10复合剖面CompositeElectricProfilingC-PRFL9五极纵轴电测深Five-poleLongitudinalAxisElectricalSounding5P-VES8井中激电地/井方位测量/地井电法IPSurveyinWell-WellAzimuthSoundingIP-BUR7偶极─偶极Dipole-DipoleDIPOLE6矩形Rectangle/MiddleGradientRECT5联合剖面/三极动源剖面CombinedElectricalProfiling3P-PRFL4四极动源剖面Four-poleRoll-AlongElectricalProfiling4P-PRFL3联合电测深/三极垂直电测深CombinedElectricalSounding3P-VES2四极垂向电测深Four-poleVerticalElectricalSounding4P-VES1常规电法电极排列中文名称英文全写英文缩写No.跨孔偶极排列Cross-HoleDipole/EquatorialDipole-dipolearrayCR-DIPOLE28充电MN排列ChargingMN/MisseLamasseMNarrayCHG-MN27充电M排列ChargingM/MisseLamasseMarrayCHG-M26自电MN排列Self-PotentialMNarraySP-MN25自电M排列Self-PotentialMarraySP-M24矩形A-MN排列A-MNRectangleA-MNRECT23A-MN-B四极测深排列4P-VESRollalongarrayAMNBVES22α2排列/施伦贝谢尔排列WennerAlpha2arraySCHLMBG21MN-B排列MN-BarrayMN-B20AB-MN偶极排列Dipole-dipoleRollalongarrayDIPOLE19AB-M三极排列Three-poleRollalongarray3PAB-M18A-MN三极排列Three-poleRollalongarray3PA-MN17A-M二极排列Two-poleRollalongarray2PAM16δB排列/联剖反装置Three-polereversearrayδBARRAY15δA排列/联剖正装置Three-poledirectarrayδAARRAY14γ排列/微分装置WennerGammaarrayWENNERγ13β排列/偶极装置WennerBetaarrayWENNERβ12α排列/温纳装置WennerAlphaarrayWENNERα11高密度电法电极排列1D电剖面法复合联剖10电测深法五极纵轴测深9任意装置送K值8地井电法7偶极-偶极6中间梯度5联合剖面4电剖面法四极动源剖面3联合测深2电测深法四极测深1备注装置名称编号•视电阻率用ρs通用计算公式为:ρs,单位为Ω·mK为装置常数,VP为M、N测量电极间的一次场电位差,IP为通过A、B两供电电极向大地发射的电流。以下为简化装置常数公式书写,令MN/2=b,对四极装置,令AB/2=a,对三极装置,令OA=a,或OB=a。PPIVK•=对称四极装置:这种装置的特点是AM=NB,记录点取在MN的中点。当取AM=MN=NB=a时,这种对称等距排列称为温纳(Wenner)装置。装置系数K:MN/2=b,AB/2=a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的不断加大,MN距离如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当AB极距很大时,MN电位差将会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加大,往往也需要适当加大MN距离,通常要求MN满足条件:AB/3=MN1/30ABbbaK2)(22−=π联合测深(AMN∞MNB)—含三极垂直电测深电极连接:A、B、M、N分别连接到仪器主机的A、三极B、M、N接线柱,无穷远极C接仪器主机的B(∞)接线柱。启动测量后,仪器自动由A、B(∞)供电,测得视电阻率R0_a,由B、B(∞)供电,测得视电阻率R0_b,所以这种装置每一测点都会得到两组测量数据。电极C固定在足够远的地方,一般OC为OA或OB的5~10倍,由于MN电极固定不动,所定测点O始终是MN的中点,所以通过移动A或B电极来实现测深。装置常数简化计算公式为:MN/2=b,OA=a,或OB=abbaK)(22−=π四极动源剖面(AMNB)电极连接:A、B、M、N电极依次连接到仪器主机的A、B(∞)、M、N接线柱。这种测量装置中,测点O是电极对称中心,MO=ON和AO=OB,当前测点测量完毕后,四个电极沿X轴保持间距一起移动,使测点O沿X轴移动到下一个测点,由于设定的坐标原点是X轴上一个固定点(通常是第一个MN的中点),故这种装置主要用来研究电阻率的横向变化。由于这些电极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装置常数K值对整个测线来说都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装置常数简化公式为:MN/2=b,AB/2=abbaK2)(22−=π联合剖面(AMN∞MNB)—含三极动源剖面测量电极连接:A、B、M、N分别连接到仪器主机的A、三极B、M、N接线柱,无穷远极C接仪器主机的B(∞)接线柱。如上图所示,联合剖面电极排列与联合电测深相同,同一测点也将得到两组测量数据R0_a和R0_b,只是在当前测点测量完毕后,AMNB电极将保持间距一起沿X轴方向移动到下一个测点,从而得到电阻率的横向变化,装置常数简化计算公式:MN/2=b,OA=a,或OB=abbaK)(22−=π中间梯度(MN)设,,,,则装置常数简化计算公式:电极连接:A、B、M、N电极依次连接到仪器主机的A、B(∞)、M、N接线柱。这种装置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在位于AB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记录点取MN中点。这种排列用于观察所要探测的相对于地表一定深度的电阻率变化,坐标原点O选择在AB的中间,由A到B为X轴正方向。除了AB/2和MN/2以外,还有MN中点的X轴坐标x和Y轴坐标y都将对装置常数产生影响。22)(ybxaAM+−+=22)(ybxaAM+−+=22)(ybxaAN+−+=22)(yabxBM+−−=22)(yabxBN+−+=||21111−−−−+−−=BNBMANAMKπ偶极装置: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并分开有一定距离。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直线上,故又称轴向偶极。它是把动源剖面测量和测深方式的两者结合,因此它适用于研究沿着剖面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变化。A、B、M、N电极依次连接到仪器主机的A、B(∞)、M、N接线柱。在测线上任取一个固定点作为原点O,供电偶极子AB和接收偶极子MN其间距均为a,剖面测量是保持AB和MN相对位置不变,ABMN一起沿X轴移动来实现的;测深测量是移动AB(通常移动距离为a),然后在新的位置移动MN来实现的.装置系数K:送K值•使用此装置时,用户可自行设定K值。如果在野外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电极装置并非前面所述的常用电极装置之一,可以根据实际极距以及装置常数K的计算公式算出新的装置常数,并利用此装置“送K值”将新的K值送入仪器中即可。五极纵轴测深2222112ANABAMABAMANAMANK+++−⋅−=π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纯属直流电阻率法,其基本原理与直流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它的装置是一种组合式剖面装置。本系统支持16种测量装置,包括温纳排列(α)、偶极排列(β)、微分排列(γ)、联剖排列A(δA)、联剖排列B(δB)、AM排列、AMN排列、ABM排列、ABMN排列、MNB排列、施伦贝谢尔排列(α2)、自电M、自电MN、充电M、充电MN排列和跨孔偶极排列。所提供的16种装置全部采用滚动方式进行测量。这样就得到一条条的滚动线,构成了整个断面的各条剖面。滚动线:是一条沿深度方向的直线或斜线(不可视线),且各测点等距分布其上,所有滚动线上相同测深的数据点构成一条剖面。见下图所示:温纳排列(α)•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测量断面为倒梯形。微分排列γ•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测量时,AM=MB=BN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B、B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联剖排列A(δA)•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测量时,AM=MN为一个电极间距,A、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联剖排列B(δB)•测量断面为倒梯形。M、N、B对应接在M、N、B(∞)接线柱上。•测量时,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M、N、B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M、N、B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AM排列•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测量时,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MN排列•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测量时,A不动,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BM排列•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测量时,A、B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B、M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BMN排列•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测量时,A、B不动,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B、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不动,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MNB排列•测量断面为矩形。M、N、B对应接在M、N、B(∞)接线柱上。•测量时,M、N不动,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不动,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施伦贝谢尔排列(α2)•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MN始终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自电M排列•测量断面为线形(剖面数只能设置为1)。•测量时,N接无穷远,M逐点向右移动,测量该点的自然电位得到一条剖面线。自电MN排列•测量断面为线形(剖面数只能设置为1)。•测量时,MN固定相隔一个电极间距逐点向右移动,测量两个电极间的自然电位得到一条剖面线。充电M排列•测量断面为线形(剖面数只能设置为1)。•A电极与矿体相连,N、B电极接无穷远。测量时,M逐点向右移动,通过测量该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