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及公式第1页/共14页二、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及公式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的公式判断(可考性较强)供给函数Qs=-10+5p(P系数必须是正数)需求函数Qd=50-5P(P系数必须是负数)判断供给函数还是需求函数的公式看两点:(1)P的系数(2)P必须是一次函数,出现P2首先排除.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可考性较强)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Qd=Qs,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例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Qs=-10+5p,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A6;20B10;20C6;80D8;10【答案】A【解析】当Qd=Qs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所以:50-5p=-10+5p解之得:p=6,将其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Qd=Qs=50-5×6=203.弹性的计算(十分重要,除计算外,还要掌握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价格的相对变动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注1】在计算需求量相对变动和价格的相对变动时(1)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2)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注2】点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大的场合。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y=收入的相对变动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价格的相对变化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i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价格的相对变动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例1:单选题】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2,当价格为每台10元时,其销售量为1000台。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收入是()元。A.12000B.1050C.10800D.11000【答案】C。【解析】考核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系数2=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10%,可得需求量变动率为20%,即商品价格下降10%,销售量增加20%。原来的销售量为1000台,增加20%后的销售量=1000×(1+20%)=1200台。变化后的价格为10*(1-10%)=9元/台,销售收入=1200*9=10800元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类型含义点弹性00PPQQEd弧弹性2/)(2/)(1010PPPQQQEd【注释】点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0代表变化前1代表变化后基础计算及公式第2页/共14页【例1】某城市决定从2011年8月1日起,把辖区内一著名风景区门票价格从32元提高到40元,已知该风景区2011年8月的游客为88000人次,与2010年8月相比减少了12%,则以弧弹性公式计算的该风景区旅游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A.0.57B.0.48C.1.1D.2.08【答案】A【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弧弹性下,变动率的分母用平均数。本题中,需求量相比于2010年8月下降了12%。2010年需求量*(1-12%)=88000.所以2010年需求量=88000/(1-12%)=100000.平均需求量=(88000+100000)/2=94000弧弹性下需求量变动率=(100000-88000)/94000=12.766%平均价格=(40+32)/2=36价格变动率=(40-32)/36=8/36=22.22%弧弹性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2.766%/22.22%=0.57【注】本题若考核点弹性,价格变动率=8/32=25%;需求量变动率为12%。点弹性=12%/25%=0.48则应选择B选项。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商品边际替代率(近5年考察过1次)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商品边际替代率12XXMRS,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2X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1X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例1】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21,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A.21B.1C.121D.2【答案】D【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核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MRS=-12XX=-12dXdX,即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2X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1X个单位。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21,则边际替代率为1/2,即表明放弃1个单位Y商品获得2个单位的X商品,或者是放弃2个单位的X商品,获得1个单位的Y商品。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P1/P2(注意没有负号)基础计算及公式第3页/共14页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边际产量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2.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提示】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例1:单选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A0B150C100D300【答案】C【解析】考核边际成本概念的理解。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产量由2个单位增加到3个单位,总成本由2000元增加到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是100元。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掌握)2.所有产品市场的决策原则: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掌握)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单位产品的价格;企业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掌握)4.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没有考过,但是可考性比较强,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把握)dEPPMR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价格边际收益依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原则,可得:简单定价法则:dEPMC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边际成本价格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例1】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Ed=-2,产品价格P=20元,则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为()。A.50%B.10%C.200%D.100%【答案】A【解析】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1/2)【延伸】边际收益=价格+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系数=20+20/(-2)=10元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1)相关概念概念含义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边际收益产品(MRP)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边际要素成本(MFC)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平均要素成本(AFC)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所有的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基础计算及公式第4页/共14页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近5年考察过1次,单纯考察了公式构成)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近5年未考察过,建议掌握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②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例1】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A.GDP=C十I十G十XB.GDP=C十I十G—MC.GDP=C十I十G十(X十M)D.GDP=C十I十G十(X—M)【答案】D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k=SIY111β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公式表明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例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B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A.1B.2C.3D.4【答案】D【解析】投资乘数k=SIY111=1/(1-0.75)=49.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没考过,但是可考性强)(依据总收入=总支出=支出法GDP原理计算)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将凯恩斯消费函数(CY)代入上式中: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Y)+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解出的国民收入Y即为均衡国民收入。【例1】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则均衡国民收入是()。【解析】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Y=C+I+G,将凯恩斯消费函数(CY)代入得:均衡国民收入Y=100+0.8Y+300+160则,均衡国民收入=2800亿元式中,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边际消费倾向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基础计算及公式第5页/共14页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1.三因素分解法(重要考察点,掌握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即为“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例1】假设某国在2001-2004年期间,GDP增长6%,资本存量增长5%,劳动力增长1%。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为60%,那么该国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A.3.4%B.1.4%C.2.6%D.4.2%【答案】A【解析】GA=GY-αGL-βGk=6%-40%*5%-60*1%=3.4%。2012年也考此考点。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yvm----代表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y-----代表GDP的变动率2.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劳动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第12章财政支出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全国财政支出,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2.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指标指标名称指标内容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率比)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增长额比)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第13章财政收入1、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