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基本框架内容介绍北京育才学校何连福(部分资料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解读)关于部编本教材•此次部编本教材可谓是“大有来头”。2012年3月部编版教材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编写完成,由于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编写,因此业界称为“部编本”教材。•教材编写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语文教材总主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先生。•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意味着“一纲多本”的时代将会逐渐终结,中小学语文教材将走向“大一统”。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部编本”新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统编教材的定性是一本体现国家意志的教材,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法治、爱国等等,都要在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是一本集大成的教材,课改以来的新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教材编写的新实践都有较好的体现。是一本凝聚智慧、富于创新的教材,在选文、单元结构、知识体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课内外结合等所有方面都有独到的思考和设计。统编教材的定性教育部申继亮(教材意见研判会4月10号)要求高:教材编写工作由中央直接抓。起点高:初中原有九套教材,这次要集大成,要有超越。关注高:总书记召开常委会研究教材建设。中办、国办发文件指导教材建设。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语文学科。期待高:2017年开始启用后,各界反响良好,后续期待更高。编写理念“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概括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有四点:•一是强调立德树人,但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三是守正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内容设计•从内容设计看,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并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设计之中。本套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渗透有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三是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总体安排•每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阅读,每单元4课,全套书144课,共编入193篇课文(一课内含多篇的,均以单篇计算);写作,每册安排6个专题,全套书共36个专题;综合性学习,七—八年级每册安排3次,九年级安排2次,全套书共安排16次;名著导读,每册安排2次,共安排12部中外名著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每册安排2次,每次选入4首古典诗词,共编入48首。总体安排“课外古诗词诵读”栏目,均为古诗词经典名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包括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在内,全套书选入各类诗文作品241篇(首)。其中汉语作品209篇(首),约占87%;翻译作品31篇(首),约占13%。•教材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大古诗文的比重,选编古代诗文124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1.5%。•教材注重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选入反映革命传统的篇目29篇,如《纪念白求恩》《梅岭三章》《沁园春·雪》等;•教材加大体现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篇目的开发和编写,并注意体现法治教育的精神,均选入了若干篇目,如《海国记(节选)》《土地的誓言》《人应当坚持正义》《出师表》等。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2.遵循课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人文主题,重价值•整体把握,重感受•综合实践,重整合•……原教材•双线组元,重基础•三位一体,重阅读•综合实践,重应用•教读自读,重自主•……新教材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部分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培养写作一般性文章和应用类文章的能力。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补白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七大板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补白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单元)1.“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新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阅读部分,以各单元学习为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辅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2.“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材进行这样的设计,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2.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书体系结构。以阅读能力为例,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七年级,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八上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变化着的社会亲情之爱校园之美人生之舟生命之趣想象之翼新闻(活动探究)传记、回忆性散文古诗文散文说明文古诗文阅读新闻类文章,把握新闻各类体裁特点,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作者态度倾向把握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判断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感受山川风物之美;积累常见文言实词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注重朗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发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和名言警句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八下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民风民俗科普作品古诗文思想光芒江山多娇古诗文小说、散文科普作品古诗文演讲(活动探究)游记古诗文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尊重深厚的民间文化,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质疑问难,学习科学探究和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演讲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获取有益的启示;学写演讲词,尝试当众演讲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学习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写法,揣摩和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精彩的语句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九上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自然之音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诗歌(活动探究)议论文古诗文小说议论文白话小说自主欣赏诗歌,通过形象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九下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诗歌世态人情选择与坚守读书鉴赏舞台人生责任与担当诗歌小说古诗文文艺论文戏剧(活动探究)古诗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对作品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社会意义,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把握意蕴,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并能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的观点,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并有自己见解;学习文中介绍的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揣摩人物台词,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排演戏剧,学习评价演员的表演感受人物思想和情感,摘抄精彩句段;积累和梳理常见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差异,提高读文言能力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九年级上目录九年级上目录九年级上目录九年级下目录九年级下目录九年级上下目录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演讲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八、九年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一)阅读3.两类课型:教读和自读。阅读部分,每单元一般4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以前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