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运动疗法篇张连记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前言•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叫做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炙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丰富了针炙的治疗手段,为中国针炙学理论增添了新内容。治疗方法(取穴)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外缘下行,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疼痛,多见L4~5椎间盘突出,为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坐骨神经痛点);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外缘,经小腿后侧至足跟疼痛,多见L5~S1椎间盘脱出,为足太阳经型,取后溪透合谷(脊柱痛点);具有足少阳经型及足太阳经型的特点,全小腿痛,多见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为混合型,取液门透中渚及后溪透合谷。治疗方法(针刺方法)•取穴部位常规消毒,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泻法,病人可出现沉、胀、麻和向患部放射的感觉,谓之“得气”。运动疗法•进针后,运针务使“得气”,在“得气”的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患部。主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宜逐渐加大。被动运动则用力不宜过猛,要轻缓而柔。主动或被动地做腰部前弯、后伸、左右旋转等动作,不受留针的影响,不受原腰痛的限制,活动的结果能使腰痛越来越轻。治疗反应•远道针刺疗法和患部运动疗法有机的结合,产生三大治疗反应,这是其它任何一种疗法所没有的。治疗反应1--运动针感•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即运动针感。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针刺“得气”使患部疼痛锐减,运动自如,而运动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这样远近结合,上下呼应,有利经络气血的疏通,“通则不痛”。故出现患部越运动,针感越强,疼痛越减轻的现象。•其实,针刺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一样,为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保证刺激的“剂量”,二维持一定的有效刺激时间[7]。进针后的刺激量以获得“得气”效应为度,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动使针刺部位持续产生针感并逐步增强,保证了相应的有效刺激量;而运动针感的持续产生又避免了静留针过程中患处酸、麻、胀、重等得气感的减退或消失,维持着针刺有效刺激时间。这两个重要因素的产生都离不开运动针感,可见运动针感的产生标志着针刺手法的成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8]。治疗反应2--针运热感•运动以患处温热、出汗为度,此时患者即感患部酸软舒适、疼痛消失。这种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使患部所产生的温热感,称为针运热感[9]。•针刺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紧张度降低,血流量增强[10]。同时肌肉、韧带、筋膜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又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肌肉内各血管开放,保证更多的血流通过[11]。针刺与运动相伍更使患部血液循环加强,临床表现为温热感,甚至出汗。•针运热感的产生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劳损组织的修复;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吸收由炎症反应所致的渗出、充血和水肿,减少了炎性渗出物对游离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提高了痛阈值[7]。治疗反应3--疼痛逃移现象•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患部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大部分恢复,但出现残余体位性疼痛(如外翻、背伸痛等)[12],则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大幅度捻转提插泻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疼痛即可解除。然后再继续运动,找到引起疼痛的新体位,继行大幅度捻转提插泻法,直到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病人产生了“疼痛随着捻针,逃来逃去,越逃越轻”的现象,亦称之为疼痛逃移现象。•疼痛逃移现象是针刺运动疗法中的正常现象,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患部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大部分恢复,但出现残余体位性疼痛,这是由于部分肌肉,韧带仍处于痉挛粘连状态,当肢体运动到某一体位时,痉挛或粘连所引起的疼痛便表现出来,此乃经络气血不通之处[13],则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捻转提插泻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该体位的疼痛即可解除[9]。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认真抓住转移体位性疼痛,因势利导进行治疗。疗程•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急性损伤每日一次,慢性损伤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结束语1•对于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传统的处理方法,除了注意局部休息或者做一些理疗外,就是口服药物、局部制动,等其自然恢复[17]。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治疗,恢复慢,耗时长,且往往遗留功能障碍。•而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恢复快、疗效好,并且未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加重软组织损伤的现象,穷其原因有二:一是运动疗法有其康复的原则,二是针刺疗法有镇痛不全,肌松不满意的特点。•损伤早期的运动并不是无限制的运动,而是有其康复的原则: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主动活动宜缓慢,被动活动宜轻缓而柔;不痛为度,不断调整,具体掌握,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活动强度在最大限度内;严禁超负荷运动,区分不利与有利的锻炼方式,如严禁快速转动等。在针刺疗法中,结束语2•针刺镇痛是一种生理过程,不可能使肌体的痛觉机能消失殆尽,即不象全麻病人痛觉消失、肌肉完全松驰,仍有镇痛不全,肌肉松驰不够的特点[18],则又保证了适当肌张力和痛觉防御系统,使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打消了临床上运动会增加软组织损伤的顾虑[12]。•传统针刺疗法是在疼痛处施术,在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时,病人难以接受,特别是伴有肿胀、瘀血等病理变化的病人往往拒绝医生触摸[19],在这种情况下,针刺运动疗法即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由于其针刺是远道取穴,从而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疼痛区,使医生能在健侧仔细寻找对应点从容施术。•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后往往在患部遗留酸、麻、胀、重等针感,不能立刻见效,而针刺运动疗法在针刺的同时即嘱病人适当活动患肢,疼痛立刻减轻或消失,活动自如,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参考文献:•[1]张广兴,主编。临床医学科研方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2]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学的研究[J]。针炙临床杂志1995;11(10):53.•[3]张智龙。景岳动静论在针炙临床应用[J]。中国针炙1996;(3):49.•[4]何广新,曲广华,主编。疼痛针炙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65.•[5]李志道。浅谈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J]。针炙临床杂志1996;12(2):3.•[6]应永治。同名经对应针刺及其临床应用[J]。针炙临床杂志1995;11(10):30.•[7]张连记,郭祥坤,孔祥庚。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跟骨刺56例观察[J]。中国针炙17(12):73.参考文献:•[8]张连记,孙敏,刘翠荣等。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3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1995;4(1):52.•[9]张连记,孔祥庚,郭祥坤,等。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300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6;8(3):35.•[10]吕洪江,张缪,才树森等。针刺对微循环血流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炙杂志1986;5(1):26.[11]王舜,王庆甫。功能锻炼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1993;5(2):35.•[12]张连记,桑爱芹,左金惠。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部软组织损伤140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7;(1):24.•[13]俞大方,主编。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5:246.•[14]张连记,孔祥庚,卢汉中等。针刺治疗肩痛症[J]。中国骨伤1995;8(5):44.参考文献:•[15]曲兆良,张连记,车兆勤等。针刺运动治疗指腕关节扭伤80例[J]。针炙临床杂志1998;14(6):28.•[16]张连记桑爱芹,马丽英。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痛120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6.5(3):16.•[17]燕铁斌,王群英。踝关节扭伤宜“动”[J]。大众医学1995:(10):30.•[18]王勇苔,主编。中国针炙大使(下编)[M]。第一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02.•[19]喻国雄。缪刺法治疗上肢痛证56例[J]。针炙临床杂志1995;11(2):24.•[20]宋振之。中华运动针炙疗法简介[J]。针炙临床杂志1997;13(111):53.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