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省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2017年9月-1-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当前,脱贫攻坚外部合力基本形成,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自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加之一些地方人情份子重、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盛行,增加群众负担,一定程度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面对时不我待的严峻攻坚形势,需要各级、各部门在全面落实好既定帮扶政策、计划的同时,更加注重扶智、扶志,更加注重优良民风建设,切实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本期导引归纳提炼了一些工作模式和路径,收集了山东省、安康市以及商洛市镇安县、铜川市宜君县等地的好做法,印发各地参考借鉴。一、目的意义把脱贫攻坚与新民风建设紧密结合,营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亲、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改善精神风貌、激发内生动力,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二、方法途径(一)突出教育引导。一是开设“道德讲堂”,采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贫困村的“五进”方式开展巡回宣讲,引导群众学习正面典型、抵制反面典型。二是组织“文-2-艺下乡”,创作一批教育意义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文艺小品、励志歌曲等,送戏进农家院落、到田间地头。三是用好传世家训家规。挖掘并总结推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影响、有教化的好的传世家训家规,进读本、进课堂、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以家风建设正德树人、淳化民风。四是奖惩引导。避免直接送钱送物,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发挥项目、资金、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奖惩机制,倒逼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二)严格规范约束。一是正风肃纪。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化民风,对党员干部违犯纪律规定,有污民风、有损民风的,严肃执纪问责。二是行为规范。强化法律、道德对人民群众日常行为的底线约束,让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三是失信惩戒。推行诚信榜发布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公开发布守信和失信名单,并及时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三)注重村民自治。一是修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在民风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反恶俗陋习、倡文明新风,引导村民走向文明,塑造和弘扬社会正能量。二是规范红白理事会。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在红白喜事中的文明倡导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过度随礼,倡导厚养薄葬、婚事新风,切实减轻人情负担,减少铺张浪费。三是开展“道德评议”,组建村级道德评议委员会,围绕新风义举和-3-不良风气正反典型,讲道理、明是非,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抵制不良习俗,弘扬清风正气。(四)深化文明创建。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增强道德模范典型感召力,树立明确的风向标,增强贫困群众见贤思齐的“正能量”。一是开展诚信村民评选,建立诚信奖励基金,推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评选孝子、孝媳、孝顺家庭及孝道村、孝道乡镇等活动,树立一批孝德典型,影响教育周边群众向模范看齐,逐步解决逃避赡养责任,不赡养父母,分户争当贫困户,把困难扔给政府等不良风气。三是推动文明家庭创建。以弘扬优良家风为着力点,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四是评荐乡贤。发挥乡贤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模范榜样作用,开展举荐乡贤、评选乡贤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教育人,培育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五)开展公益救助。一是倡导邻里互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农村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照顾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生活起居,同步解决“脱贫”和“解困”难题。二是建立孝德基金,通过子女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在村上成立养老基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老人生活质量。三是建立爱心超市。通过爱心捐赠,建立爱心超市,让群-4-众根据自身需求选购物品,做到各取所需、各取所求,实现滴灌帮扶,精准帮扶。(六)强化司法保障。一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纪意识,培育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公民。二是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调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突出打击为其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影响和教育群众信法遵法。四是实行公益诉讼,依法坚决打击损害公众利益和不履行赡养义务、虐待妇女儿童等行为,以法治促进新民风建设。三、注意事项(一)加强领导。加大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确保工作落实。(二)注重实效。在倡新风、祛陋习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脱贫攻坚主体作用;把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列入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督查范围,与脱贫攻坚日常督查工作相结合。(三)综合施策。避免工作简单化、措施单一化,要综合运用道德教化、制度规范、典型示范、法制约束等多种手段,-5-形成立体式、多维度的扶智扶志工作格局,实现民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相互促进、一举多赢。(四)突出创新。各地要结合当地民情风俗、社情民意,围绕“清爽民风”“精神脱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地开展精神帮扶和扶智扶志工作,避免千篇一律,简单说教。(五)强化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张旗鼓宣传新民风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和典型经验,营造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深入挖掘新民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提炼,积极宣传推介,充分展示陕西以新民风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附件:1.山东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主体2.安康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3.商洛市镇安县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实施意见4.铜川市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爱心超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6-附件1山东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主体山东省坚持精神和物质“双脱贫”,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实现光荣脱贫、稳定脱贫。2016年全省通过劳动实现脱贫95.43万人,占脱贫总数的63.12%,其中老年贫困人口劳动脱贫10.73万人。一、换脑子。扶贫必先扶志,“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山东把思想扶贫摆在首要位置,发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的作用,注重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宣传弘扬“精准发力、合力攻坚、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新时期扶贫精神,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通过送政策下乡、编扶贫手册、印政策漫画、设扶贫热线等,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送到千家万户,让光荣脱贫成为百姓话题。通过干部上门讲、组织群众外出看、编创作品巡回演等形式,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转变落后观念,让他们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劲头鼓起来,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各级组织贫困群众外出参观1830批次、9.2万人次,编创扶贫题材微电影电视作品27部、摄影作品1026件;苏庆亮先进事迹改编成电影,已开机拍摄;继《马向阳下乡记》之后,反映第一书记扶贫故事的40集电视剧《孙光明下乡记》正-7-在青岛筹拍。临沂市组织30多个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2700多场次,以沂蒙精神提振脱贫精气神,实现了干部“我要扶贫”和群众“我要脱贫”同频共振。二、强身子。山东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着力强化素质提升,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由“不会干”到“学着干”,逐步走上脱贫路。一是技能培训增长本领。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培训意愿等,围绕种养加工产业和家庭服务业,举办“农家乐”、“柳编”、家政服务等专题培训,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蓬车下乡”“庄户学院”等短期培训,组织技术专家、致富能手等,深入村镇车间、田间地头,讲授经验、现场教学。2016年全省实用技能免费培训贫困人口3.1万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6300多期、培训1.6万人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5.5万人次。日照市实施“小白杨”关爱行动,开设技能强化班和学历教育班,免费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创业帮扶等,在2所技校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学员181名。二是健康扶贫恢复劳力。实施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确定一名家庭医生、签订一份承诺书、制定一张健康卡、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查体、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2016年救治患病贫困人口41.7万人,恢复或基本恢复劳动力并脱贫24.9万人,免费救治820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和338名贫困血友病患者,开展健康公益活动6400多次,惠及贫困人口260-8-万人次。在实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省里统筹安排2.79亿元,对2015年底的24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扶贫特惠保”,其中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每人投保不低于100元,住院治疗原则上个人负担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三是教育扶贫斩断穷根。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精准落实各项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孩子能上学、上好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切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全省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2.4万人次,帮助辍学和不在学的336名学生返校入学,泛海基金连续五年每年捐赠5000万元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参加高考的4464名贫困学生全部录取入学。鼓励支持未继续升学初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生活技能,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带动整个家庭摆脱贫困。去年“雨露计划”培训补助贫困家庭学生1.2万人次,初中未升高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达79%,定向招生、订单培养贫困学生582人。日照市建设“小草学堂”,招募青年志愿者为农村贫因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守护、亲情陪伴、习惯养成等志愿服务,建成“小草学堂”61处,帮扶留守儿童2522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儿童811人。三、学样子。一方面培树脱贫典型。宣传推广光荣脱贫典型,让脱贫户与贫困户面对面、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比如,开办家庭旅馆脱贫的石发家、种西红柿致富的60岁老人石书荣、建起手工艺作坊脱贫-9-的65岁老人王百三、靠柳编增收的85岁老人庞元英、做豆腐买卖脱贫的懒汉藏章建、养殖观赏鸟增收的残疾人聂象波等,这些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对激发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干劲,效果更直接、更明显。另一方面培树扶贫典型。总结提炼基层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编发典型案例、推介典型人物等,帮助贫困群众选择合适的脱贫路子。省里编发《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5期,推广典型经验576个,让基层群众“照猫画虎”,跟着学、照着干;编印《第一书记读本》《山东脱贫政坚80例》,发给基层学习借鉴。临沂市编发“精准脱贫锦囊”新三十六计,菏泽市推出精准扶贫100例,济宁市制订民生扶贫36策。通过电视直播发布,推介苏庆亮、陈明利等扶贫先进人物,全方位宣扬他们典型事迹和扶贫精神。大力宣传沂南县扶贫办等先进事迹,推出第一书记刘昌法、返乡创业带动脱贫青年宋娜等典型。四、搭台子。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深度开发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不论男女、不分年龄,凡是能干活的贫困人口,都引导支持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脱贫。一是资金支持干。2016年全省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94亿元,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缺发展资金的问题,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35万人。二是项目带着干。把产业扶-10-贫作为主攻方向,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等,通过吸贫入社、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结对帮扶等,让贫困群众接上产业链条,搭上“致富快车”。2016年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种养加工和电商、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10527个,带动贫困户82.68万户;210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24796人,8743个合作社吸纳46052户贫困户入社,305个家庭农场示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