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资源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林、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绝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1~2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2.民勤县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解析]1.D2.C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2题,读材料可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增加,民勤县地表水资源骤减,使绿洲面临消失;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使下游缺水,绿洲面临消失危险。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D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使风速减小,风挟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4.C5.D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对区域的影响。“生态裂谷”的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裂谷”的出现会引起当地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由于沙漠地区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绿洲地区,且绿洲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附近的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地下水流向绿洲地区,形成“生态裂谷”。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荒漠区水资源短缺,因此不适合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促进绿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6~8题。6.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6.C7.B8.D第6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故选C。第7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B。第8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9~10题。9.P地与Q地相比,P地()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9.A10.C第9题,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第10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读下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1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11.B12.B第11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12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解析]第(1)题,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来分析。结合图文材料和设问中“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地点)、“冬春季”(时间)等,从河流数量、河流的输沙量和沉积量、河湖水位的季节变化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容易起沙是风力作用的结果,该题解答的实质是分析湖泊东北部冬春多大风的原因。冬春季易起沙与该地该时段的大气环流形势、气温、降水、植被变化等密切相关。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气候的季节变化这一重要信息,再针对气候要素变化和微地形对风沙影响等进行分析。第(3)题,从风力的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对铁路、车辆及相关设施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第(4)题,防风沙的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防风(减弱风力、阻沙),通过改变下垫面来增大摩擦力;二是固沙,采取相关措施使表土不易被侵蚀、搬运。提出的措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14.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于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解析]第(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第(2)题,“绿色长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其北面地处热带、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的范围。第(3)题,绿化带所处的位置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的树种无法密集生长,旱季时树木落叶,不能遏制荒漠化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应选用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可密集种植的树种,来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