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的历史62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水文化的历史汉水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汉江,是古老的汉江、神奇的汉江、壮观的汉江、兴盛的汉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炎黄子孙重要的母亲河。1、汉江的历史。汉江历史久远,由于地质变迁,河流发生巨变。在一般常识中,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河流,其历史超过汉水。但地质和考古学界认为,在长江、黄河形成的七亿年前,汉水便在今日的甘肃东南部和陕西南部形成了,由叮咚之泉渐成潺潺之溪,继而发展成为浩荡之水,一泻数千里,横贯中国南方大地,它携风带气,泥沙俱下,恣肆汪洋地流入东海。汉水当属中国境内的最古老最大的江河。当汉水形成七亿年之后,长江、黄河才逐渐形成。长江是一条小溪,属汉水的一脉支流。地质资料表明:现在长江部分地区,在一亿五千万年前才从汪洋大海中隆起,渐渐成为陆地。原始的长江发源于现三峡地区的山地,沿着东高西低的地势,经四川、云南一带盆地底部,滚滚西流,在云南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直到距今五千万年前,由于印度大陆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挤压,使古地中海东部逐步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长江通道被堵塞。在300万年前至160万年前之间,青藏高原发生三次抬升,在距今160万年前最强最猛抬升运动中,突发抬升,终使大江东去,以青藏高原雄峰巨峦终年积雪为后盾,水势巨增,斩断汉水为其支流,长江对汉水夺袭成为主流。同时,在高原和北方地区,地质构造巨变,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水下切,形成泱泱巨川,万溪汇聚奔腾汹涌,构成大河穿越峡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史书记载,汉水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古老源头之一。“华夏”是中国的别称。“华”,是盛开在木本植物上的花,意即美;“夏”,意即大,是大中之大,盛大。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写道:“夏为禹有天下之号,夏水亦即汉水下流。”“先秦时代的‘中国人’称作‘夏’或‘华夏’,是因为汉水而得名。”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汉水而得名”。2、汉水的源头。汉水发源于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分界线的秦巴山脉西端,一边流入嘉陵江,一边流入汉江,故有“秦岭分别,武昌相会”之说。它的干流有南源、北源和中源三个源头。我们这次翻山越岭,穿云破雾,涉水跨涧,脚踏泥泞实地考察的是南源,出自宁强县境内玉带河,汉源镇赵家河村箭竹岭上天柱峰的玉珠泉、云汉潭;北源名沮水,源自甘肃境内;中源,也是正源的嶓冢山石牛洞,位于大巴山系宁强县的烈金坝乡江源村。在石牛洞口有座钟乳石,壮如奔牛,牛臀部有八个莫可辨认的大字,传说是大禹治水成功,勒石记功的“禹书”。在牛腹下有一线清水流出,这便是汉水的源头。三源由融化之水、洞中之水、山顶之水形成涓涓小溪,汇成大河,流入汉中沔县境内,古时亦称“沔水”。又因流经襄阳后下泄入长江,故又称“襄河”。3、汉江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汉水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支流。从地理位置看,汉水地处长江、黄河之间,它不仅是壮大长江的支流,更是融通南北的纽带,并且是东西不可缺少的桥梁。气候条件南北兼有。这些条件使汉江有其独特的自然生态和能兼融南北文化的能量。它不仅能养育远古生命,更能培养悠扬不断的文化基因。汉江从陕西宁强汉水之源到汉中古沔县形成河道,经汉中、安康、十堰、荆门、潜江、天门、仙桃、汉川、汉阳龟山北、汉口龙王庙入长江,全长1577公里。汉江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公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公里;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公里。两旁有巍巍长堤盘踞沿岸。汉江较大支流有褒河、任河、旬河、夹河、堵河、丹江、南河和唐白河、蛮河等。4、汉水的流域。汉江头枕秦岭,怀抱巴山,手挽武当,身靠神农架,腹怀汉中、南阳、江汉三大平原。气候南北兼有,位置融通南北,横贯西东。汉江流域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涉及甘、陕、鄂、豫、川、渝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无论是流域面积还是人口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展较好的区域之一。5、汉水和汉族。汉水自远古形成,在汉中古沔县形成河道,经汉中下泄至郧西,有天(汉)河水注入,续泄经汉川、汉阳至汉口入长江。在秦末楚人反秦的战争时期,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秦降楚后的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改楚为汉,建立汉朝。随之,国人称汉中、汉朝、汉水流域的人为汉人、汉子、男子汉,形成汉族、汉语、汉文、汉文化以至汉剧,由于汉中与汉族之间有着汉水天然的联系,现在“外地汉族人到汉中称为回老家”。6、汉水的贡献。考古资料表明:远古的汉水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优,滋润万物而生,动植物繁茂,一派生机。更重要的是人类早期活动繁衍之要地。可以说汉水是生命之源,意同长江、黄河,可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汉源沔水的“沔”,意为浩荡之水,亦可释为妳,沔与嬭同音。嬭即奶,因此可以说沔水意即奶水,沔水哺育浇灌一方苍生,是为母亲河,乳水哺育着汉江流域广大民众。事实说明:汉水滋润远古生命,乳哺两岸民众,悠扬文化基因,培育各类名人。汉水,为战争屏障,泄洪之江,陆为狩猎之场,水为鱼跃之池,给人们以灌溉之利、舟楫之便、沃野千里、庶民殷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7、汉水的经济。由于汉水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出产丰盛,经济发达。汉水,是楚国立国创业的源头和发祥地。楚人通过“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扩大疆域,发展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一派繁荣。汉中地区曾支撑刘邦建立汉朝。汉水两岸山丘,上献巨财,下藏贵宝。三大平原,出产丰盛,民众殷实,为历朝历代财源宝地。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大大解放,成为我国粮仓和农副产品重要基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汉江沿岸各地正在竞相发展,有潜江、仙桃、汉川三市财政收入各十亿元以上,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8、汉水的文化。上述各点均属汉水文化。从精神文化研究,以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看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以知识理性和现代审美情趣切入文化视野。这次考察,许多惊奇发现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一是早期生物文化。从远古生命的出现、演进,到人类诞生,汉水流域都非常明显。如河南西峡县和湖北郧阳、郧西、丹江口等地发现有大量而密集的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郧县青龙山柳陂镇恐龙蛋化石群,经专家论证,距今6000万年到1亿年。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地质古生物学的一次重大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丹江习家店出土的古剑齿象牙化石,为世界上最大的剑齿象门牙化石,距今约80万年。遍居的动物群应有相适应的植物供养。说明远古生命文化之丰。在汉水上游秦巴山中至今还有大熊猫、朱鹮,可谓动物活化石;神农架称华中屋脊,海拔3380多米,现还有白色动物、金丝猴以及野人之谜,在全球动物世界里是一个永久追寻的话题;植物圈里世界已绝的乔灌木在秦巴山区和神农架仍有60多种,这些地带且具有“天然中药库”的称谓。又如郧县出土的头盖骨化石距今100万年,考古学家称之为“郧阳人”,这一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轰动了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再如:郧县梅铺龙骨洞出土的猿人牙齿距今75万年。郧西安家白龙洞也发现有猿人牙齿,年代与龙骨洞相当。这些充分说明汉江不仅历史悠久,超越长江、黄河,而且从远古时代起,汉江流域就是水草丰盛、气候优良之地,适宜生命繁衍,是生命奇迹出现的地方,在远古生命繁盛的基础上孕育了古人类,是人类和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二是文物及遗址。郧县学堂梁子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距今一百万年。丹江口石鼓后山、房县樟脑洞、陕西汉中梁山都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丹江口乱石堆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物距今约5000年;陕西汉中西乡李家村、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还发现距今约7000年稻谷遗存,郧县青龙泉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天门石家河和京山屈家岭出土距今约5000年的文物。陕西城固、洋县从1955年——1990年多次出土大量的商代青铜器。安康铜矿出土春秋时期文物,距今约2500年左右。中原夏、商文化曾发展到汉中上游地区,这一带分布着密集的古方国。进入周代,楚国与楚文化在汉江流域兴起并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的楚文化,留下了众多古遗址遗物。郧县辽瓦子店古遗址,涵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汉、唐、宋等几大时期,遗存相当丰富,堪称一部人类地下通史。特别是发现了楚文化起源的重大线索,是早期楚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襄阳、谷城、南漳等地区则是楚文化研究的核心区域之一,对研究楚国社会、组织、政治结构和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价值。考古发掘以及史料证明楚章华台遗址就在潜江龙湾。还有钟祥明显陵和明代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大量稀世珍宝,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见证,称为郑和时代的瑰宝。众多文物遗址充分证明长江流域(含汉江流域),不仅是生命摇篮,而且是远古人类和人类文明起源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远古到近代,中华民族在汉江流域诞生、繁衍、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三是政治中心。汉水流域在各个历史时期曾兴起过许多政治势力,并成为政治中心。传说时代的古三苗是南方极为强大的势力,现在一般认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是古三苗所创造的文化遗存,屈家岭遗址和石家河古城是当时统治中心。汉江是楚文化的源头和发祥地。史书记载:“楚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周成王封鬻熊的后代熊绎于丹阳,与古鄀国相近,在丹淅附近,就是现在的丹江口水库区。随之,“筚路蓝缕,辟在荆山”,在现在南漳一带奠基,后在宜城平原建立根据地,楚国从此发展壮大,成为南方大国。事实说明,汉水流域是楚国立族、建国、创业的地方。与楚同时期的还有庸国、彭国、谷国、鄀国、绞国、麇国、罗国、卢戎、百濮、邓国、申国、吕国、谢国、权国、郧国、州国、蓼国、贰国、轸国、厉国、曾国、唐国等方国、族群。楚在春秋战国时期灭方国60多个,许多在汉水流域。西周时期,古褒国在今汉中勉县附近。古巴国在今城固、洋县一带。古庸国在今湖北竹山一带。古麇国在今郧县一带。古邓国在今襄阳北的邓城遗址。古谷国在今谷城。古绞国在今丹江口附近。古鄀国在丹淅下游地区。古卢戎国、罗国在今宜城以西。申国、吕国、谢国等在今唐白河以西。汉江东北地区则是周代著名的汉阳诸姬所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巴、蜀、汉中三郡,都南郑(今汉中),后以此为基建立汉朝。定军山等地为建立蜀汉起到了关键作用。杨坚的封地在随州,因而命名他新建立的国家为“隋”。政治是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集中体现,政治中心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地理等综合发展才会出现的,这些从古到今众多的政治中心表明了汉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四是神话故事。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须,它深藏着民族文化的特性,汉水流域流传着丰富的民间神话。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在华中屋脊—神农架和房县、荆山一带发现《黑暗传》,被誉为是一部“汉民族创世神话史诗”,集上古神话之大成,有上百个神话人物、数百个神话故事,其绝大多数不见于经传,或只为零星残篇,在《黑暗传》中则全部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对中国神话系统的复原和建构,对于探索汉民族创世神话发展的线索具有稀世珍宝的意义。它以诗歌的艺术形式,以写实的艺术手法,传承着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精卫填海、三皇治世、五帝创业、夸父逐日、祝融正火、神农嚐草和共工触山、刑天争神等动人故事,讴歌着华夏祖先的丰功伟绩。如女娲炼石补天造人的故事在竹山。据《史记》等古籍记,圣明女娲又称女希氏、女娇、女娲娘娘,凤姓,与中华民族始祖伏羲是同胞兄妹,《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女娲神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全国各地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有247个,对女娲所在地呼声最高的有6个,即河北涉县、陕西平利县、河南周口女娲城、山西赵诚侯村、甘肃秦安拢城镇、山西泽州县金村镇,尽管理由各异,但目的相同,目标一致,都在争夺传说的起源地。至今流传汉水流域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女娲惩罚商纣王的故事比较生动形象,联系到地方风物的是在汉水流域的庸国(即今竹山境内),其用于补天的五彩石就是竹山的绿松石,珠圆玉润、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其劳作痕迹有四:一是文峰乡皇城村的“分城山”;二是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