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1《伤寒论》讲义医学课件2“医岂易知乎哉!知其浅而不知其深,尤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医学心悟》欢迎进入《伤寒论》课程学习医学课件3第一章绪论学习《伤寒论》的意义1、伤寒多名家2、属于提高课:方剂、诊断等为基础课3、具广泛实践性,历代注家500余医学课件4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学《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干桥梁课研究对象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研究内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最终目的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医学课件5构成要素有独特的研究内容有较长发展史,有不同流派形成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文献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医学课件6第二节伤寒学的地位、形成与发展一、《伤寒论》的地位是中医经典著作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证论治医著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医学课件7作者: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荆州南阳郡人,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医圣”。成书约200-209年间。社会背景学术背景二、《伤寒论》作者与成书医学课件8三、《伤寒论》的沿革《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伤寒论》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1065年)医学课件9宋本宋代·林亿校正(原刻本已不复见)赵本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成注本金代·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伤寒论》的版本:医学课件10第三节《伤寒论》学术渊源与成就学术渊源1、基础理论:《内经》《难经》《阴阳大论》2、诊法:《内经》《难经》3、药物:《神农本草经》《胎胪药录》4、方剂:《汤液经》5、亲身反复临床实践医学课件11附:《伤寒论》原文内容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伤寒例第三痉湿暍第四六经病篇霍乱病篇劳复病篇辨不可发汗第十五辨可发汗第十六辨汗后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辨不可下第二十辨可下第二十一辨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伤寒十篇医学课件1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确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与治法。创制与保留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剂。(众方之祖陶弘景语)奠定了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基础。医学课件13第四节伤寒与各经典学科的关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理论基础姐妹篇奠基作用医学课件14明确提出了“温病”论述了大量温热证肺热咳喘证、肠热下利证、湿热发黄证有适用于温病的治法清泄热邪、育阴清热、急下存阴、清热生津有适用于温病的方剂白虎汤、承气汤、陷胸汤、白头翁汤、麻杏甘石汤、黄连阿胶汤《伤寒论》中关于温病的内容医学课件15温病学家对经方的衍化应用白虎汤化斑汤炙甘草汤复脉汤三承气汤五个加减承气汤栀子豉汤凉膈散温病学家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继承与发展医学课件16治则治法的继承与发扬“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由“先解表后治里”发展为“表里同治”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施”温病学家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继承与发展医学课件17第五节伤寒的涵义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医学课件18第六节伤寒病因发病与传变病因:四时之气冬日感寒邪,感而即病为伤寒。不即发,至春感温气而发为温病,至夏感暑气为热病非时之气由反常气候变化所致。由于传染性大,又称“疫病”。医学课件19传变(推后于第七节)发病:与体质强弱、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相关传变途径:主病“从肌表皮毛而入”之说。医学课件20第七节伤寒的辨证方法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后所表现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又是互相联系、相对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医学课件21六经辨证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医学课件22六经辨证体系: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医学课件23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肾),病机是心肾虚衰。治以或回阳救逆,或育阴清热厥阴病-末期(终末),病位在里(肝),病机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因。治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医学课件24六经辨证体系特色:以六经病为纲,汤方证为目六经辨证的意义:辨疾病病位:表里、脏腑辨疾病病性:寒热、虚实辨疾病发展趋势:阳证转阴-加重阴证转阳-向愈。定位、定性、定量、定向医学课件25传变:循经传-病情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越经传-病情不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本经自病-未经传变,初起即为少阳或阳明病,也称“直犯”。直中-病情严重,初起即为三阴病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第次之分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有先后第次之分。两感-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医学课件26传变与否正气强弱感邪轻重治疗当否发展趋势津液受伤-多传少阳、阳明阳气受伤-多传三阴由表入里-病进由里出表-病退医学课件27第八节伤寒的治则治法治则:治病求本祛邪扶正调和阴阳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医学课件28治法:八法俱备:汗-麻黄汤吐-瓜蒂散下-承气汤和-小柴胡汤温-四逆汤清-白虎汤补-小建中汤消-抵当汤药物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内服外用,汤、散、丸、栓、含剂始终贯穿了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精神。医学课件29第九节学习要求与方法一、学习什么?1、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2、学习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灵活用方二、怎样学习?1、训诂释句,弄通本义2、熟读默记,娴熟于心3、深入理解,弄懂病机(参考《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4、前后联系,鉴别对比5、学以致用,验于临证6、阅读诸著,深入研习医学课件30参考书:成无已《注解伤寒论》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怡《伤寒贯珠集》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