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我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后面的环节中还有体验五秒、二十秒、体验1分=60秒,1分钟的体验活动等。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二年级组《小数乘小数》的教学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学生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要探索的“数学问题”。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通过小明房间面积的计算,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学生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有个人独立自学,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小组学习交流。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3.运用计算法则,联系解决实践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让,应用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很强,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看到,丁老师的课上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P82-83小数乘小数。三、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主动的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我在进行“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时,我在出现新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找出积的变化规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虽然产生了分歧,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围绕学生的讨论,边提问、边总结。计算小数乘法时,必须先把小数化成什么数?转化成整数后这个小数扩大了几倍?要求原来的积、必须把乘出的积再缩小几倍?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他们自己利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也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更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他们以后再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主动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为达到掌握这知识点,沈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在学生做题出现错误时,沈老师没有急于给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而是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学生就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这种办法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值得我们共同学习。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学生整数乘法的基础掌握的不够好,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我们能够在例1和例2上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就不致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漏洞百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班级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们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习。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们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课上作好强调,就会减少学生的出错。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轻视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