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分类鉴赏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鉴赏方法•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第一节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诗眼”•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值得注意的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3)数量词: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卢纶•(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二节思想情感•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第三节、鉴赏诗歌的形象•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对比:•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区别: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例如:•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①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诗中以“杜康”代酒。•双关:•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例如:马致远《汉宫秋》•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反复:•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描写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