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讲教师:祁莉莉目录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模块三生活指导模块五游戏活动的指导模块二学前教育原理模块四环境创设模块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模块七教育评价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6第六章幼儿身心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第五章幼儿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性教学3第四章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4第三章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5第二章幼儿的认知发展6第一章婴幼儿的发展6第七章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一章婴幼儿的发展1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的过程。婴幼儿的发展是婴儿发展和幼儿发展的统称,是人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一直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2婴幼儿发展的过程婴儿期(乳儿期):0~1岁,可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幼儿早期:1~3岁。学前期:3~6岁,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3婴幼儿发展的特点(一)发展具有顺序性: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二)发展具有连续性:连续性指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三)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性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人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敏感期(最佳期、临界期)2.转折期3.危机期4.最近发展区(五)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六)发展具有互补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危机期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如:(一切先天缺陷都发生在妊娠的关键性的头3个月内。)大脑发展的关键期为生后第5~10个月,在这时期,如果疏忽或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会使发展受到损害。敏感期又叫最佳期。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环境和教育因素(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婴幼儿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三、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主观因素)(一)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原因。(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身心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第二节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一、婴幼儿身体的发展(一)婴儿期(0~1岁)1、新生儿期(0~1个月)①吮吸反射。②眨眼反射。③怀抱反射。④抓握反射。⑤巴宾斯基反射。2、婴儿期(1个月~1岁)①体重②身高③头围和胸围④骨骼和牙齿⑤其他方面。a.视觉。b.听觉。(二)幼儿早期(1~3岁)1.体重2.头围3.牙齿4.运动能力(6)迈步反射。(7)游泳反射。(8)巴布金反射。(9)击剑反射。(10)惊跳反射。(11)蜷缩反射。二、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一)一般特征A、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动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D、从凌乱到成体系(二)年龄特征1、婴儿期(0~1岁)(1)感知觉及动作的发展。(2)言语开始萌芽。(3)依恋关系发展。2、幼儿早期(1~3岁)(1)学会直立行走。(2)开始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4)自我意识开始萌芽。3、幼儿期(3~6岁)(1)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发展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2)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发展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3)幼儿晚期(大班)的心理发展特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由不明显的量变到根本性的质变的复杂过程。2、幼儿身体发育有一定的程序。3、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4、幼儿身体发育不是成比例地发展。5、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平衡的。6、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7、幼儿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1、大脑处于迅速发育阶段。2、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3、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4、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5、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一)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首尾规律)2、由近而远(近远规律)3、由粗到细(大小规律)4、从无意到有意(无有规律)5、由整体到局部(由整体到分化)(二)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1、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2、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3、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4、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一、幼儿身体发育二、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第五节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一、成熟势力说(一)成熟学说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1、影响发展的因素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2、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成熟的原则。(5)自我调节的原则。第五节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和动力系统2、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第五节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新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这些危机是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三、行为主义理论(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1、心理的本质2、华生的幼儿心理发展观。(1)华生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3、华生提出了有名的“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1930)三、行为主义理论(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三、行为主义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1、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概念。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强化的种类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3)强化的种类。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2、观察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现(1)攻击性。(2)亲社会行为。3、人、环境与行为的关系。(1)人的个性就是在行为、人的内部认知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2)人的认知就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一般观点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的认知。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两种经验。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平衡过程是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客体永存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有三个特点:一是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二是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守恒概念;三是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五、文化历史理论(一)维果茨基的发展观1、文化的重要性2、语言的角色3、最近发展区4、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5最佳学习期限(二)评价1、维果茨基的理论为意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2、维果茨基关于教育应当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极富指导意义。3、维果茨基开创了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一感觉概述(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和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二章幼儿的认知发展二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敏度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2、颜色视觉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和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5~6岁),不仅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第二章幼儿的认知发展二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二)听觉(1)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别

1 / 1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