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空间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方案严格保密,只对代用名开放。2011-9-21城市创新空间研究2城市创新空间就是为了推动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物质空间形式,其发展也必然体现出知识经济的特质和它给传统工业生产空间带来的变化“其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创新空间内创造性的研究开发(R&D)活动总量超越低创造性的生产加工活动总量。3城市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是以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这个系统除了包含物质形态要素,还取决于物质环境中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活动的相互作用,因此,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城市空间的一种形态,城市创新空间的组织模式不仅仅指代一般意义上高技术产业相关硬件设施的功能聚合,而且应该包括物质、社会、认知等多种属性,一个完整的城市创新空间概念框架包括创新空间及其空间结构、空间形态、产业结构、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精神。456789城市创新空间系统的生态学类比借用生态学“圈层”的观点分析,城市创新空间系统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圈层:圈层的核心是人,也就是创新研发人员,他们是创新活动的主体;第二个圈层是创新活动的支持条件,包括技术支撑、组织模式、精神特质等软件支撑和硬件设施支撑;第三个圈层是城市创新空间本体,作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文化的外在表现与载体,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区域环境三个层次构成;最外部的圈层是城市对创新空间组群的外部支持环境,负责整个创新系统运转所需的新陈代谢,也是创新空间的生命力所依托的外部环境。10城市创新空间系统的层级划分11智慧圈---创新型区域智慧圈的概念基于优势集聚的区域创新理论,优势集聚,是指通过区位、信息、贸易、投资等联系,挖掘、发现和整合区域内部的优势资源,使区域内部优势资源之间,区域内部与外部优势资源之间,在合作或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资源集聚增值与资源集聚创造的效果“。智慧圈位于创新空间生态体系的最高层级,是指将一个区域内的创新产业资源通过有机整合和优势集聚等手段形成更高的域竞争力,该区域内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被放到整个区域内的平台之上。我国目前创新型高科技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大致分为环渤海智慧圈、长三角智慧圈、东南沿海智慧圈、成渝智慧圈等(图2-4),其中环渤海智慧圈有包含了辽东半岛、京津冀和山东齐鲁等若干亚智慧圈。12智慧圈的评价指标13智慧丛--创新型城市智慧丛属于创新空间系统的中观层次,它是指在空间联系和功能聚合上更加紧密的一组创新资源,它们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通常指的是构成智慧圈的城市群落中的创新型城市个体。在环渤海智慧圈中,北京和天津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智慧丛,她们各自具有本身的优势而且形成互补,北京偏重基础科研、金融管理,天津偏重技术创新、制造、物流。14智慧簇群--城市创新空间组群从空间来看,典型的智慧簇群大多存在地理集聚的特征,智慧簇群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关系,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地理上的集聚是外在现象,内在的关系、交流、竞争与合作才是智慧簇群的本质。智慧簇群表现在实际中以科技园、产业园等城市创新空间组群的形式出现。城市创新空间组群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引擎,他的核心是创新型的高技术产业组群与城市中的教育科研组群以及其他支撑功能组群等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智慧单元--实体创新空间创新空间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是智慧单元,它是整个系统的微观层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需的实体空间,为创新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场所和平台实体创新空间是指在知识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集合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功能的新的建筑空间类型,是当代多功能的智慧综合体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与高技术产业形成紧密的结构关系,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15多层级系统下的空间结构要素在智慧圈、智慧丛的层级,城市创新空间系统呈现出一些典型的规划要素形态:可分为创新基质(Matrix)、创新斑块(Patch)、创新廊道(Corridor)和创新边界(Boundary)通过对空间中这些结构要素的设计,建构出适宜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模式,激发各种创新过程的活力,使创新活动得以持续不断的生发运转,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创新空间生活、生产、休闲和娱乐的需要。结构要素中的基质、斑块、廊道及边界,正如生命细胞的细胞基质、功能体、流通结构和细胞膜一样,构成了创新空间网络的活细胞,是创新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元素。16创新斑块作为城市中的信息化区域和智力密集型区域对城市的结构布局和发展形态有巨大的反作用力,通过创新斑块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生发展,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区域都将受到扩散和辐射,从而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向前推进,当城市中的创新斑块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合力时,整个网络会引领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向飞跃。17创新基质基质是斑块的载体,具有面积大、连接度高和对城市动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等特征,是城市结构中最广泛连通的部分,斑块与基质是具有图底关系的一对概念,斑块为图、基质为底,不同尺度的研究对象,都有可能构成斑块和基质的关系。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时,具有相同机理和类似内在结构的较大面积的城市空间可以被认为是基质,在城市空间中具有特殊功能和形式的功能空间可被相应的认为是斑块。基质的变化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出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时代的基质常常表现为高密度、大体量的城市空间,城市与自然的对立;而信息化城市的基质表现为具有生态美的建筑组群,建筑与自然完美的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判定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技术产业,是否适合形成创新空间,其实质就是在考量该地区的创新基质,比如城市信息化程度如何、教育科研是否发达、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等等,具有这些条件的城市空间,毫无疑问是适宜的创新基质,是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生长的优良土壤。例如,京津地区是我国科研教育实力最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广阔的腹地资源,这些都是成为良好的创新基质所需要的条件。18创新廊道廊道是城市空间中的线形要素,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基质的一种带状要素类型。廊道一方面将城市不同部分隔开,另一方面又将城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廊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功能,他还可以起到空间类型保护与延续的作用,成为城市空间的发展轴,根据廊道的起源、人类的作用及城市空间的类型,廊道可分为三类: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及河流廊道。1920产业集聚体是由下列要素组成:(1)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2)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3)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4)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5)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21城市创新空间的基本功能22城市创新空间的空间形态结构城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23城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与以往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一样,也是由特定的功能特质和精神特质所建构,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平台,创新空间体现出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空间精神特质,对工作生活其中的个体充分的给予人文关怀,使其个性得到舒展,才能得以发挥,而城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则体现出一种依托自然的高效混杂:一方面,结合自然环境布局,城市功能融入其中,使创新空间具有自身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以高新技术研发生产为主导的功能特性又要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能够高效运转,符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2425城市创新空间的设计要素哈米德。雪瓦尼(HamidShirvani)在其所著的《都市设计程序》一书中,将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分解成8种要素:分别是土地使用、建筑形式与体量、交通与停车、开放空间、人行走道、支持活动等等。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分析创新空间的图底关系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SolidMass)作为图(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Voids)作为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每个城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空间设计中运用图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26创新空间的关联耦合在城市创新空间的设计中,关联耦合分析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基地的主导力线,为设计提供一种空间控制基准,把创新空间中的建筑物与公共空间及其实际使用有序的组织在一起,这种空间基准可以是基地内的几条控制线,一个运动的方向流,一个有组织的序列等等。27创新空间的场所结构创新场所具有下列重要特征:.a.创新场所的空间整合作用创新场所包含了创新活动各个阶段不同形式、不同需求的空间,诸如学习空间、交流空间、研发工作空间、展示空间、生产空间等等。那么一个真正意义的创新场所要将这些功能各异的空间整合重组,使其在形式上相关联在内容上相融合。b.创新场所的空间催化作用在物质空间中进行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场所自身独特的空间结构,累积沉淀成一种精神特质,它能激发在该空间中人的创新热情,通过空间的诱导,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催化创新成果的发生。c.创新场所的非空间性创新场所中人的活动与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依托于一定的创新机制,包括政策法规、管理措施、组织结构等与之相比,具体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形态有些时候则被忽略,作为硬件,空间对于创新活动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场所的构成中,往往软件的意义才是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28创新空间的城市活力根据雅各布斯的论点,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而创新空间的设计要建立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开放空间体系,为多样性的城市活动提供空间平台,使创新空间具有明确的城市属性,这样才能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的动力。29城市创新空间的创新机制创新机制是城市创新空间中重要的软构成要素,它支撑着创新空间的运转,创新空间中的物质资源、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都要依靠一套高效的创新机制。网络组织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网络组织是处理系统创新时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在其成员间建立有强弱不等的各种各样的联系纽带的组织集合,它比市场组织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是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新的组织形式,科技创新是任何一个城市创新空间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是难以离开网络组织的,城市创新空间的组建和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网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创新系统理论认为:(1)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还包括一些辅助支撑要素等;(2)创新系统所涉及的影响创新的因素有知识基础设施、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消费者需求结构、生产结构;(3)创新系统强调创新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特征,认为系统的知识配置力比知识的生产更重要,核心是知识的流动和创新互动,他决定着创新系统的效率。3031城市创新空间的演化机理演化机理:超流动性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将生产要素流动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在一起,认为在所有具有相同生产条件的区域,劳动力将从低工资区向高工资区流动;资本则相反,为了寻找高的回报率,必然从高工资区向低工资区流动。有形技术主要包括技术设备、专利技术、原材料和半成品,随资本的流动而流动;无形技术主要是掌握技术的人才,尤其具有知识产权的人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他们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而流动。32演化机理2:孵化器演化机理3:技术创新33城市创新空间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产业拉动的效应空间拉动的效应34空间共享的观念35创新空间土地规划布局模式363738城市创新空间的设计指标与评价指标体系394041424344城市创新空间的结构特征45464748城市创新空间组群实态研究495051对城市空间的催化作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成功转型就是借助于城市创新空间的催化作用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由11座城市构成原本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20世纪60年代开始衰落而德国政府果断的对该区进行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持今天,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525354555657585960创新空间单元61626364小城市,大建筑(SmallCity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