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与研究性学习概述-学前教科研方法和研究性学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教科研方法和研究性学习“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学前教育研究与研究性学习概述第一章目录第一节科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第二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历史发展第三节研究性学习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科学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但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并不都是科学,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从科学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关系来看,科学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科学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的特点。科学研究简称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的方法获取知识。尽管科学是对普遍规律的说明,但是科学研究却是具体的、分析性的。科学研究过程并不以改造世界为直接目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认识世界,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一)科学研究与其他活动的区别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一种活动,它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继承性2.创新性3.系统性4.控制性(二)科学研究与一般认识过程的区别科学研究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形式和特点:1.科学研究都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2.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机制3.严密的分析1.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探索性研究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一)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2.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描述性研究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3.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对象规模小样本大样本中样本抽样方法非随机选取简单聚集、按比例分层不按比例分层研究方式观察、无结构访问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调查、实验等分析方法主观的、定性的定量的、描述统计相关与因果分析主要目的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基本特征设计简单、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规模很大设计复杂、理论性强三种不同研究类型的特征(二)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无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发现新事实、新原理、新规则,或是探索某一类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开发应用途径。(三)根据研究性质可分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的逻辑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一)教育科学研究及其要素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科学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1.现象与客观事实。2.科学理论3.方法和技术。(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1.探索性。2.程序性。3.科学性。4.创新性。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表现在:(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影响因素的复杂性(3)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一)方法的内涵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二)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保证科学研究的正确进行,也就是使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可靠、准确,能说明所要探讨的问题。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按照应用范围划分,可将科学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以科学研究阶段为标准,可将科学方法划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在思维过程中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等。课题的选择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有意义,例如,研究内容的理论应用价值,即研究课题的外部效度;二是研究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即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会科学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三论”方法包括: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任务主要是阐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揭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主体性;二是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三是研究背景的开放性。(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不同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时间取向的不同,可划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可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根据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不同可划分为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根据对资料分析的不同,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根据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不同,可划分为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和课程研究等。根据研究场所的不同,可划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生态场域研究。根据研究的理论范式的传统的不同,可划分为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加以概括,这就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式。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以及研究程序、方法、手段和应遵循的逻辑或方法论规则;二是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三是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等。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二是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三是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四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二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三是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实验方法首先,教育实验运动迅速开展。随后测量工具的发展,统计方法的进步,又为教育实验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从此以后,教育实验作为一种比较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2.教育测量这一时期,教育测量运动也蓬勃兴起。1864年,英国的菲雪尔(GeorgeFisher)编成世界上第一个成绩量表。3.教育调查这一时期,教育调查开始被重视,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广泛移植于教育研究领域,使教育研究法向科学化跨进了一大步。(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1.教育调查越来越多2.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试验越来越泛3.长期追踪研究法引起人们重视4.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5.新的研究方式方法的引入6.注重采用综合研究法7.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8.重视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9.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和协作研究方式的广泛开展第三节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国外称之为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者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况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问题性(二)开放性(三)自主性(四)过程性(五)方法性(六)综合性(七)社会性(一)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二)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三)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五)学会分享与合作(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七)形成研究的能力(一)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共同对所选的课题进行研究。(二)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三)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性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如右图:(一)体验式所谓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调查、实践、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形式,体验探究的过程。例如,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绘画、手工、欣赏等不同内容的艺术活动,使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和体验,深刻理解艺术领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能锻炼他们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技能,为更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二)情景式选取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真实场景或模拟场景来创设问题情景。由于课程时数和条件有限,选取真实场景会受到限制,一般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模拟场景来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创设开展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结构游戏(如搭积木、玩沙)等的情景,由于有具体的游戏情景作背景,学生研究活动的目的性更强,研究欲望更高,研究效果会更好。(三)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师通过各种媒体向学生呈现与课程内容有关联系的背景信息来创设问题情景。具体可通过让学生浏览相关图片、观看音像资料和视频剪辑等方式,促使学生对相关的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