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简史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将追求什么???警醒吧---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来自地球村的报告》石中元著环境保护的萌芽时期环境保护的兴起1.早期环境问题阶段——自人类出现直至工业革命为止;2.近现代环境问题阶段——从工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为止;3.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从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引起第二次世界环境问题高潮至今。臭氧空洞•南极上空正在出现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美国宇航局在19日公布了一项观测结果: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了2745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亚洲面积(包括岛屿)的2/3。•近两年来,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在逐步缩减,甚至出现了“愈合”的迹象。而今年的形势却急转直下,自然让人感觉出乎预料。•决定南极臭氧空洞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极涡”活动的强弱。“极涡”是指冬季在南极上空出现的气旋。由于南极的中心是大陆,四周是海洋,海陆分布均匀,因此“极涡”比较稳定。稳定的“极涡”把南极上空的空气孤立起来,切断了与中低纬度空气的交流。在这个“小系统”内,能够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浓度很高。“极涡”活动越强,维持时间越长,南极臭氧层受到的破坏就越大。另外,低温会在南极形成一种特殊的极地云层,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因此更加容易“摧毁”臭氧.图片视频•臭氧层空洞图环境保护的萌芽时期★工业革命前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1)大约在170万年前,火的出现,人类影响干预自然能力增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就出现了。(2)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2、农业革命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凸现一是人口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爆发性增长.(2000年左右523万-1.33亿)二是人们学会了驯化野生动植物,有目的地耕种和驯养成为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使人类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古巴比伦遗址•楔形文字•来源于拉丁语,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约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因统一两河流域与颁行法典的历史活动而著称。对内推行缓和阶级矛盾、加强王权和发展经济措施,抑制债务奴隶制,使其在长期对外用兵中有相对稳定的后方,促成国家繁荣,巴比伦城变为西亚最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形势与阶级等级关系的状况,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楔形文字和《汉穆拉比法典》•水土流失•地上悬河•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图在农业社会,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的规模,并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恩格斯在考察古代文明的衰落之后,针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后果,曾经给予人类以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二、古代环境保护的源流1.西方古代环境保护的源流★希腊文明衰退(爱琴文明:前2000年代中期---前12世纪;希腊文明:前8世纪---前338年)★古罗马文明(前6世纪形成罗马城,前509年建共和国,前27年成为帝国;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灭亡。)覆灭★西欧文明与污染2.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源流★远古时期(二、三百万年前---前4000年代)★周代(西东周春秋和战国。前11世纪--前221年)★先秦时期(前221年前)★秦汉时期(秦:前221--前206.两汉:前202---公元220)★唐代(618年—907年)和宋代(960年—1276年)★明代(1368年—1644年)★清代(1636年—1912年)•古希腊建筑和雕塑艺术•古罗马建筑和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碑古代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现代大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伴随发生的。在这之前,既无各种工业污染源,当然也就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人类并非完全没有环保意识。人类自从走出洞穴森林,跨进文明社会那一刻起,就高度重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历代中国的统治者都把环境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任务之一。•《孟子·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氵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就是现代自然哲学的“师法自然”思想。正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古人才对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高度重视,并通过立法,用法律的强硬措施坚决加以保护。•据《周记》载,早在周代初期就专门设立了负责环保的官职,其中“山虞”掌管森林,“司空”掌管城郭,职方氏、土方氏分别掌管灭害虫、除杂草等。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颁布的第一个环保法——《伐崇令》规定:“毋环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严刑峻法,威势逼人。可见古人对蓄意破坏生产资料和生存环境是非常痛恨的。春秋战国虽然战乱频繁,但由于法家学说盛行,各国都非常重视法治。以法术变革、以法治国,成为当时社会改革的主流。各国都从实际出发,对环保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法令。例如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改革家管仲就制定严格的法令,在禁山季节,若有违反禁令的,“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这种法令当然有些残酷,但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商鞅在秦国实行法治,也曾制定“弃灰于道者刑”的法律。•稍后秦朝的《田律》则更为完备,明确规定:每年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砍伐树木;不准堵塞林间水道;不准进山采樵;不准诱捕幼兽、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以上禁令,至七月才得解除。公元前六年夏,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捅巢采卵,弹射飞鸟,具为令。”意思是命令三辅(今陕西西安周围)地区人民不得在春夏两季破鸟巢、掏鸟蛋或用弓箭等射猎鸟类动物,并把这道诏书作为政府法令固定下来。•唐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环保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更加明确。《唐律·杂律》有:“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其穿垣出秽者杖六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在后来宋朝的法律直至清朝的《大清律》中,也都对环境保护作了明确的立法.环境保护的兴起时期1.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事件时间地点发生原因危害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1日~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的气温发生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积聚。当时的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一周内,60多人死亡,还有许多家畜死亡。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大部分地区持续有雾。二氧化硫与金属元素、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所致,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0.5X10—6~2.0X10—‘毫克/立方米,并发现有尘粒。全镇43%的人口(5911人)相继发病,其中17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当时大气中尘粒浓度高达4.46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34X10—‘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6倍。当时突然有许多人患起呼吸系统病,并有4000多人相继死亡。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上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升汽油,每天有大量碳氢化合物排人大气中,受太阳光的作用,形成了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喉头炎和头痛等症状,致使当地死亡率增高,同时,又使远在百里之外的柑桔减产,松树枯萎事件时间地点发生原因危害水俣事件1950年始日本九州南部水俣市日本一家生产氮肥的工厂从1908年起在日本九州南部水俣市建厂,该厂生产流程中产生的甲基汞化合物直接排入水俣湾。从1950年开始,先是发现“自杀猫”,后是有人生怪病,因医生无法确诊而称之为“水俣病”。经过多年调查才发现,此病是由于食用水俣湾的鱼而引起。水俣湾因排人大量甲基汞化合物,在鱼的体内形成高浓度的积累,猫和人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鱼类就会中毒生病。富山事件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富山平原50年代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富山平原的神通川上游开设炼锌厂,该厂排入神通川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这种含镉的水又被用来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许多人因食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全身疼痛,故称“骨痛症”。据统计,在1963年至1968年5月,共有确诊患者258人,死亡人数达128人。四日事件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东部沿海四日市设立了多家石油化工厂,这些工厂排入的含二氧化硫、金属粉尘的废气,使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1967年,有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患者已达500多人。米糠油事件1968日本九州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生产失误,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酸苯,致使1400多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中毒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死亡。与此同时,用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又使数十万只鸡死亡。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甚至形成公害,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基础上的。★其次,工业产品的原料构成主要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再则,环境污染还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消费方式有直接关系。★最后,环境污染的产生与发展还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二、现代环境保护的源起•环境问题之所以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中来,其深层原因是:•第一,生产力因素。此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破坏能力增强,破坏严重,引起人民注意。•第二,地球观的发展。“牧童经济”向“太空船地球经济”转变。•第三,人口因素。人口激增→无法疏散→正视、重视自己生存环境。47年前,一位女士在《纽约客》上连载了一本书的三分之一,随后全书出版,她一定不知道,她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两年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当然更不会知道,在她身后,争论在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延续,她的书,魅力依旧。这本书,名为《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这位女士,叫做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在50年代末,用了4年的时间研究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污染危害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62年推出《寂静的春天》一书。《寂静的春天》从污染生态学的角度,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现代生态学所面临的污染生态问题。书中特别描述了有机氯农药污染使本来生机勃勃的春天都“寂静”了的可怕现实。自然女神---蕾切尔·卡逊(现代环境保护主义先驱)•现代环境主义的先驱蕾切尔·路易斯·卡逊(1907-1964)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泉溪镇一条乡间小河畔的农舍里。慈祥的母亲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连同对这个未来的科学家的期望一同留给了她。1929年,从宾夕法尼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