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空间设计导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场地设计通则(一)场地现状及周边用地情况分析:1、气候条件——对应附录气候带类型与社区、场地、建筑的关系P22-25我国大部分发达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夏季长且气温高、日照强,这都使得遮阳成为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2、场地周边现状及规划交通情况分析:3、场地区位及周边用地情况分析:4、当地人口、经济、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分析:5、当地植被及水文、地质资料分析:6、当地环评或相关土壤、环境资料分析:7、场地内现状竖向分析:8、场地内现状植物分析:(二)功能分析:1、场地本身的功能定位(与类型相关):2、场地内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1)交通(2)休憩(3)娱乐(活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十一章广场与停车场第一节城市广场第11.1.1条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第11.1.2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广场设计,并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调,注意广场的艺术风貌。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第11.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如下:一、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有集会功能时,应按集会的人数计算需用场地,并对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类车辆停放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二、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结合地形,合理布置车辆与人群的进出通道、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地带等。飞机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与长途汽车站等站前广场应与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的站点布置统一规划,组织交通,使人流、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分开,行人活动区与车辆通行区分开,离站、到站的车流分开。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大型体育馆(场)、展览馆、博物馆、公园及大型影(剧)院门前广场应结合周围道路进出口,采取适当措施引导车辆、行人集散。三、交通广场包括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等,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减少不同流向人车的相互干扰,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四、纪念性广场应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为保持环境安静,应另辟停车场地,避免导入车流。五、商业广场应以人行活动为主,合理布置商业贸易建筑、人流活动区。广场的人流进出口应与周围公共交通站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干扰。(三)设计立意:1、功能立意2、空间立意:(四)尺度与容量:1、视域:(1)在0.5~1km的距离之内,人们根据背景、光照、特别是所观察的人群移动与否等因素,可以看见和分辨出人群。(2)在大约100m远处,在更远距离见到的人影就成了具体的个人。(3)在70~100m远处,就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大概的年龄以及这个人在干什么。在这样的距离,常常可以根据其服饰和走路的姿势认出很熟悉的人。(4)在大约30m远处,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都能看到,不常见面的人也能认出。(5)当距离缩小到20~25m,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在这种情况下,见面才开始变得真正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6)在1~3m的距离内就能进行一般的交谈,体验到有意义的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细节。2、距离(1)亲密距离(O~45cm)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爱抚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距离。(2)个人距离(0.45~1.30m)是亲近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家庭餐桌上人们的距离就是一个例子。(3)社会距离(1.30~3.75m)是朋友、熟人、邻居、同事等之间日常交谈的距离。由咖啡桌和扶手椅构成的休息空间布局就表现了这种社会距离。(4)公共距离(大于3.75m)是用于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者人们只愿旁观而无意参与这样一些较拘谨场合的距离。3、尺度:广场的尺度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广场的类型、交通状况以及广场建筑的性质布局等,但最终是由广场的功能即广场的实际需要决定的,如游憩集会广场集会时容纳人数的多少及疏散要求,人流和车流的组织要求等;文化广场和纪念性广场所提供的活动项目和服务人数的多少等;交通集散广场的交通量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除中心广场外,还可以结合需要设置小型休闲广场、商业广场等其他不同类型的广场。(1)规模尺寸: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一般来说广场尺度的确定还要考虑尺寸、尺度和比例。人类的五官感受和社交空间划分为以下三种景观规模尺寸。①25m见方的空间尺寸: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指出,要以20-25m为模数来设计外部空间,反映了人的“面对面”的尺度范围。这是因为人们互相观看面部表情的最大距离是25m,在这个范围内,人们可自由地交流、沟通,感觉比较亲切。超过这个尺寸辨识对方的表情和说话声音就很困难。这个尺寸常用在广场中为人们创造进行交流的空间。②110m左右的场所尺寸:广场尺寸根据对大量欧洲古老广场的调查,一旦超出110m,肉眼就只能看出大略的人形和动作,这个尺寸就是我们常用的广场尺寸。超过110m以后,空间就会产生广阔的感觉,使人自觉渺小,不能营造出亲切氛围。③390m左右的领域尺寸: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城市户外空间如果要创造一种宏伟深远的感觉时才会用到这样的尺寸。(2)空间的尺度感:尺度感决定于场地的大小、延伸进入邻街建筑物的深度、周围建筑立面的高度与它们体量的结合。尺度过大有排斥性,过小有压抑感,尺度适中的广场则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城市设计中,提倡以“人”为尺度来进行设计,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要求一种内聚、安全、亲切的环境。就人与垂直面关系而言,主要有视觉因素决定,如H代表界面高度,D代表人与界面的距离,则有下列的关系:两实体高度与距离的比值实体高度与观赏距离的比值D/H=1时,即垂直视角为45°,可看清实体的细部,有一种内聚、安全感;D/H=2时,即垂直视角为27°,可看清实体的整体,内聚向心不致产生排斥离散感;D/H=3时,即垂直视角为18°,可看清实体与背景的关系,空间离散、围合感差;D/H3时,即垂直视角低于18°,建筑物会若隐若现,给人以空旷、迷失、荒漠的感觉。所以D/H值在1-3之间是广场视角、视距的最佳值。广场的比例则有较多的内涵,包括广场的用地形状、各边的长度尺寸及比例、广场的大小与广场上建筑物的体量之比、广场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的比例关系、广场的整个组成内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从景观艺术的角度考虑,广场与建筑物的关系决定于其大小。设计成功的广场大都有如下比例关系:1≤D/H2;L/D3;广场面积小于广场上建筑面积的3倍。式中,D为广场宽度;L为广场的长度;H为建筑物的高度。广场空间的亲和度、可达性、可停留性显得尤为重要。4、最佳视阈:人的正常静观视场为垂直视角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宽度的1.2倍,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但即使在静态空间内,也要允许游人在不同部位赏景。因此,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18°(景物高的3倍距离)、27°(景物高的2倍距离)、45°(景物高的1倍距离)。5、容量广场的容量估计,即广场的人流密度和人均面积指标,它涉及总体规划方案、人流量和交通量的统计,还涉及广场使用者行为规律。一般来说可按下列指标估算:人流密度以1.0~1.2人/m2为宜,广场人均占地面积约为0.7~1m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3商业步行区5.3.1商业步行区的紧急安全疏散出口间隔距离不得大于160m。区内的道路网密度可采用13-18km/km2。5.3.2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应满足送货车、清扫车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道路的宽度可采用10~15m,共其间可配置小型广场。5.3.3商业步行区内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可按每平方米容纳0.8-1.0人计算。5.3.4商业步行区距城市次干路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步行区进出口距公共交通停靠站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5.3.5商业步行区附近应有相应规模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或多层停车库,其距步行区进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并不得大于200m。7.5城市广场7.5.1全市车站、码头的交通集散广场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07~0.10m2计算.7.5.2车站、码头的交通集散广场的规模由聚集人流量决定,集散广场的人流密度宜为1.0~1.4人/m2。7.5.3车站、码头前的交通广场上供旅客上下车的停车点,距离进出口不宜大于50m;允许车辆短暂停留,但不得长时间存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应设置在集散广场外围。7.5.4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的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13~0.40m2计算。7.5.5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不宜太大。市级广场每处宜为4万~10万m2;区级广场每处宜为1万~3万m2。(五)微气候:P27/29,P301、阳光:(1)在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广场的选址应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太阳的季节性变动和现状及拟建构筑物都必须加以考虑,这样广场才能接受最多的夏季和冬季日照。(2)对那些夏季很炎热的地区,广场中至少需要有部分夏季遮阴,这可通过种植、遮阳篷、花架或邻近建筑的遮蔽实现。(3)可考虑“借用”阳光,即通过邻近钢、玻璃或大理石建筑的反射,照亮且温暖很少有阳光直射的广场空间。(4)控制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以保持并增加到达公共空间的光照量。2、气温:(1)当气温高于12.7℃时,城市购物中心和广场上的散步、站立及闲坐的人的数量会有相当大的增加。(2)当预测公众喜爱的午间休息区(座位区)的位置时,平均午间气温达到12.7℃以上的月份应当考虑到这种阳光-阴影之间的规律。(3)在夏季气温极为炎热的地方(对于有些人来说是24℃,有些人也许会更高一些),应该提供一些遮阴区域。老年人尤其需要避免太阳的直射和刺眼的眩光。(4)广场在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应至少有三个月超过12.7℃,如果没有,应该考虑增添户内公共开放空间。3、眩光:广场主要是硬质铺装且通常被表面高反射率的建筑所围绕,晴天眩光会是很严重的问题。4、风:(1)高层建筑向下反折风,风力会被增强,从而使得向风一侧的步行或闲坐活动产生问题。(2)街角旋流、下沉气流和尾流是最强烈也是最成问题的风力效应,最有效的缓解措施包括重新设计建筑外形,调整受影响区域建筑的尺寸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表1风对于行人的影响风速行人不舒服的程度小于1.78m/s没有明显的感觉1.78~3.57m/s脸上感到有风吹过3.75~5.81m/s风吹动了头发、撩起了衣服,展开了旗杆上的旗帜5.81~8.49m/s风扬起了灰尘、干土和纸张,吹乱了头发8.49~11.62m/s身体能够感觉到风的力度11.62~15.20m/s撑伞困难;头发被吹直了;且行人无法走稳(3)在环境温度满足户外休闲或许多户外区域缺乏日照的天气下,风的负面影响尤为显著。即使广场并不太冷,过多的风夸大了广场使用者的感受。当衣服和头发被吹乱、阅读材料几乎要被吹走或食物包装需要用手压住时,户外体验的享受就大打折扣了。(4)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5、总体舒适性:(1)禁止新建那些在公共开放空间“日出后一小时至日落前一小时投下大片新的阴影”的建构物。(2)应控制建筑体量与高度以确保阳光在全年之内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白天12点至下午3点)能够进入公共开放空间。(3)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扩建部分应该有形体上的要求,或者采取其他挡风的措施,这样开发就不会造成地表气流超过当时风速的10%。一年之中从上午七点到下午六点时间段内,在主要供步行的区域内,舒适的风速是11英里/小时,公共休息区域是7英里/小时。(4)一个不舒适的广场将是一个低使用率或没人光顾的广场,任何建筑或广场的设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