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课到金课:反思、分析与对策(随笔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水课到金课:反思、分析与对策——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甘德安受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邀请,拟定在2019年5月24日在培训中心直播《从水课到金课:反思、分析与对策》的系列课程,2天、四位教授,包括有清华大学的薛克宗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讲授等;我是被邀主讲教授之一。认真研究关于教育部长关于水课的评价及教育部关于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发现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说法问题还是很多的,特别认为水课泛滥是教师上的没有良心的课产生的,如同中国几千年历史,改朝换代都是红颜惹的祸,于是我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做了一个《从水课到金课:反思、分析与对策》的报告,这是报告的简介。《从水课到金课:反思、分析与对策——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报告分三个部分讲授。第一部分是简要复述水课、金课的官方及部分学者的定义与研究。第二部分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水课产生的制度设计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大制度创新,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二是加强教师激励机制,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三是尊重教学规律,或者说降低课程的机会主义倾向,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四是强调博弈思维方法,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也是降低课程交易成本的思维方法,其实,博弈思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配套思维,制度就是博弈的一个均衡;五是优化资源配置,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第一部分是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什么是水课,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考试好过的课、就是给分高的课、就是老师不点名的课。什么是水课,站在教学主管部门对教师评价的角度看,就是没有良心的课,就是不用心教的课,就是用假的教学方法改革的课,比如,学生轮流讲PPT的课,就是教师把学生当木头人的、缺乏课堂管理的课,就是编制粗制滥造的课程大纲或止步于课程大纲的课。按我的理解,水课还应该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科学性滞后的课,比如,计算机语言课程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科学与智能算法的发展;水课还包括远离面向职业的课,动嘴多于动手的课,黑板上讲机器人,讲种水稻的课。水课也是远离历史真实的课,比如,中国近代史的课,这完全可以从现代化历程视角讲授与开设的课。可以说,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中,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文化革命,特别是这40年改革开放,这完全可以按照《苦难辉煌》模板讲的课,完全可以夸耀世界的,为什么我们把这好一门金课上成水课。当然,水课也包括青年教师照本宣科与枯燥无味的课,包括离不开讲义与PPT讲的课,包括不能浅入深出、旁征博引的课。第二部分是水课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是课程设计与大学定位错配。包括课程内容设计的广度与深度的错配,必修与选修的错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错配,短期与长期设计的错配,知识的分散与集中的错配,教师设计与学生设计的错配。二是学分设计与学生成长的错配,学生成长与课程数量的错配;以为学生成长主要在课堂,而不是在课堂之外。三是教学方法与学校实际的错配。包括教学方法陷入教学方法改革丛林,非此即彼,零和思维等。四是应用型大学对教师评价标准与自身定位的错配。教师是按研究型大学教师考核,国家自科/社科课题、发表在权威期刊与C刊论文数量、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等,逼得教师无心教学与教学研究。五是课程管理模式导致的水课。包括自上而下的专业规范、专业目录、核心课程、指定教材;也包括课程责权利制度设计的失衡,比如,教学行政部门说了算,教学主管部门负责教学任务,教师只有怎样教的权力,没有教什么的权力,教师、学生、利益相关者都没有话语权;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也只有二三个标准,必然导致几千所大学千校一面、水课横生。六是课程建设低成本投入与高质量要求的错配。生师比过高,大班上课,教师工作量过高,特别是民办大学。现在教师太穷,收入低,压力大,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以日本与韩国为例,日本与韩国的教师,可谓是一人从教,全家无忧;一个首尔的老师,正当收入可以养活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欧美等国的教师算是“双高族”——地位高、收入高,教师与医生、律师并称为最受敬重的三类人。老师太累,工作量太多,会议太多,监考、改毕业论文、上课工作量、假期被不断压缩。青年成长太快,博士、硕士毕业就上讲坛,没有当助教的经历,没有专心习得做科研与讲好课的过渡时间。第三部分是就消灭水课、打造金课提出五点建议。为什么从制度创新的视角讲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一是经济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课程建设同样离不开制度创新。对国企改革来说,改革深处是产权;对大学来说,改革深处是课程,改革难处是教师。课程建设也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知识产权的交易。二是水课泛滥是计划经济惯性与路径依赖的产物,也是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制度难点。三是教师讲课与学生选课(课程市场交易)的机会主义倾向与信息的不对称,表面是师生的问题,背后实质是制度安排的问题;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就是要消灭师生讲课与学课机会主义倾向背后的路径依赖与交易费用问题。建议之一:借助制度创新,消灭水课、打造新课。课程也是一种文化资源的选择和分配机制,是一种知识产品,既存在生产成本,也存在交易成本;课程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学生机会主义倾向是选的课程看好不好过、点不点名;教师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一本教案养终身,不开设(生产)新的课程;行政化导致机会主义倾向是现在大学领导从政府来的多,看近期业绩,gdp思维,只看课程的近期效果,忽视课程的长远效益;此外,大学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最大的不同点是大学课程的不确定性,包括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课程选择不确定性,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课程的不确定性导致课程设置的复杂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是需要从制度设计给予消除。不论是人类历史的经济、社会、文化、道德都是从下自上演化的结果。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自下而上的结果。不论是农业承包制还是民营经济发展,都是自下而上模式成功的生动案例。温州模式的成功是自下而上模式的成功,苏南模式的失败是从上而下模式的失败。水课泛滥主要不是教师没良心导致的,更不是学生机会主义倾向导致的;本质是传统计划经济与行政指令的惯性导致的,是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导致的。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从行政部门职能创新开始。要从微观管控转向宏观调控,从直接管理转到政策指导,从决策中心转到交流平台,成为教学领域的淘宝。所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从自下而上开始;自下而上是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不二法门。学科分割也是导致水课泛滥的原因,实质也是自上而下的产物。从课程生产与交易的微观视角看,教师是主角。学科前沿知识进入课程,行业前沿能力要进入课程,这需要教师的探索,需要打造跨学科、跨学院课程建设团队,更需要为这些跨学科团队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没有课程建设的团队,就没有金课;但没有制度保证,就没有课程团队,更没有金课,水课依然泛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也需要自上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规划要形成正反馈,要从知识与权力二个维度去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见图1)。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高决策层与高知识层(即第一象限),应该探索创新使命;低决策层与高知识层(第二象限),要依据结果导向;低知识与低决策层(第三象限),则要规范课程管理流程;在高决策层与低知识层(第4象限),要做好制度落地。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探索。学校层面的战略、学院层面的部署、教务/学工层面要求与教师/学生层面的落实与创新,才是打造金课的正反馈系统。建议之二是加强教师激励机制。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应该遵循四条原则:一是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学应该有足够的尊重,不能把教师当农民工;二是对教师课程设置与授课提供物质条件保证,给教师提供体面的收入与教学过程中的硬件保证;三是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研究有禁区,教师教学必然平庸;四是不开与科研与教学无关会议,教师上的是一堂课,或许需要长时间的阅读、思考与备课。此外,什么是金课?就是用金子打造的课。课程是知识的创造、知识的传播与知识应用的载体,没有足量的资金投入、时间投入与实践感悟,只是从网上蹭的内容,只能是水课泛滥。此外,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这个多元化、国际化、智能化时代,要安排青年教师到业界实习;这就需要教学主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拿钱出来,让教师到社会去、到政府去、到企业去,特别到国外去,大比率的教师到国外去,这样的实践与见多识广,才能打造金课。建议之三是,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从尊重教学规律开始。首先,打造金课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不同学校要知晓自己的学校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要注重有用课程与无用之用课程的平衡。麦克斯韦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在当时是完全无用的研究与知识,但是,没有麦克斯韦方程,就没有马科尼无线电收音机的发明及电气时代的到来。没有20世纪之初的量子力学这些无用之学,就没有晶体管工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就不可有苹果电脑、英特尔、微软、谷歌等伟大公司的诞生,也不会有硅谷。乔布斯没旁听有没用的美术字课,就没有mac笔记本电脑与现在的iphone。其次,不同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消灭水课、打造金课。比如自科课程体系,要强调逻辑、强调一个理字;社科课程体系,要强调概念、强调一个用字;人文课程体系,要强调想象、强调一个养字。再次,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还要考虑要眼前与长远知识的平衡。本科毕业生毕业前五年估计主要用的是专业知识,10年内需要的是商业知识;20年后则是人文知识。大学教育不是只管大学4年,是要管学生40年的人生的。所以,课程设置不仅只顾4年与10年内还要考虑到20年之外,否则,大学就成为就业培训中心了。第四,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注重的工具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平衡。现在,大学课程设置注重工具价值知识,忽视价值知识。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的工具知识的课程,更要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位等丰富人生的目的性课程。似乎,我们的课程设置更注重育才而忽视育人。如同近代中国要科学救国、技术救国、实业救国,注重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注重了工具知识,忽视了制度知识一样。大学不仅是一个育才的地方,更是一个育人的地方。第五,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课程设计要与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课程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要从线下线上互动入手,从单向知识传授到互动,从线下到o2o,从ppt到app。还要从考试方法入手,要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于培养目标与考试方法。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借助校企结合新模式;加大对教学人员的激励,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应该回应市场需求。第六,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设计好课程地图。对学生,课程地图可以为提供四年方向、规划路径与自主学习,降低课程的交易成本,减少学生学习的机会主义倾向。对教师,课程地图可以找到教师自己的位子,既见课程的树木,也见课程的森林,降低课程建设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课程的交易成本,降低课程的生产成本。对院系,课程地图可以宏观把握、课程与能力匹配、更新课程,增加课程的执行力与协调力;既降低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课程的交易成本。对学校,课程地图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选好老师、做好服务,既降低师生的机会主义倾向,也可以提供公开信息,降低非理性行为。教学主管部门在设计课程地图中的角色,如同房屋建设中的设计师,做好顶层设计框架与课程模板;教师如同房屋建筑中砖瓦制作工程师,根据模板设计好每门课的内容(模板可以迭代完善);行政部门的作用如同企业家,投入资金、团队的打造、分析投入产出效率。建议之四:借助博弈思维,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当前水课泛滥与教学方法丛林有关。现在的教学形成丛林现象,可以说方法是对的,但不能一统江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教师的独立主体作用;忽视学校、学生、专业与教师的差异。而博弈思维教学的优势是,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独立主体的博弈过程,老师不是蜡烛,学生不是羔羊;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独立主体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是以对方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决策过程;教学方法没有最优只有博弈;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